人們通常把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資金稱為企業的三大資源,把人當作一種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可人是一種特殊資源,與一般的資源不同,它是一個生命有機體;人與動物也不同,它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動物,人有理性,但是人的理性又是有限的。正因此,管理永遠都無法回避開人性的問題,任何對人的管理方法都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假設基礎上的。
辦公室監控的人性假設是片面的
如此說來,辦公室監控作為一種管理手段也有其人性假設的依據。那么,這種假設是什么?它符合真實的人性嗎?管理者所以要監控,顯然是出于對員工不信任,不相信員工會把工作當作自身的責任,不相信員工會從工作中找到快樂,并力圖從工作中尋找快樂。在他們看來,員工一定是天生厭惡工作,規避責任,人們為了金錢和地位上的回報而工作,人們需要密切監視自己的員工來獎勵出色的工作和對失誤進行譴責。這種假設實則是早已被認定為片面人性觀的經濟人理論。南開大學商學院的知名精神管理大師齊善鴻教授曾感言:“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管理的錯誤,首先發端于對人性的錯誤假設。”
對于人性到底是什么, 中國古代有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論”、世碩的“性亦善亦惡論”。西方管理領域出現過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復雜人等假設。21世紀,齊善鴻通過對人性全面的審視,提出了新的管理人性假設:人有生存本能和快樂本能,兩個本能一旦發生沖突,人就會反抗;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又是發展的,人會不斷地通過“試錯和糾錯”使理性不斷成熟;人性中最為根本的力量,那種不懈追求意義與快樂,努力擺脫痛苦的力量,最終將成為管理與工作的原始的、持久的動力!因此,管理必須承認人的追求力量與權力——主體性,必須放棄任何與這種追求力量相沖突的嘗試。“管理只需要連續幫助人們,使人們的理性不斷地成熟!管理只要不再把人當作工具,管理只要讓每個人回歸主體,管理只需連續幫助人們,找到擺脫痛苦與獲得快樂的有效途徑,人們就必然成為自我目標的‘永動機’!”
辦公室監控得不償失
我們期望監視帶來員工較高的工作效率,但是,實際上監視帶來什么?面對這種與人性最本質的主體性相逆的監視,員工通常有四類行為表現:
第一類為“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這類員工會在表面上順從,暗地里尋找對策。齊善鴻教授用貓和老鼠來比喻:“貓把老鼠追得到處跑,貓也吃掉了不少老鼠。可是,老鼠似乎獲得了一種神力:越來越多,永不消逝!管理中也如此,管理的辦法多,對付管理的辦法更多。”監視系統最終讓管理者深陷于與這類員工較量的泥坑,難以自拔。
第二類為“我行我素”。一位公司白領在網上坦言,公司早就裝了MSN監控軟件,“我還是照樣在QQ和MSN上面說他們壞話,怕誰啊,大不了走人,她也不敢拿出那些東西來給我看”。對于這類員工,管理者的監視成為沒有任何收益的投入。
第三類為順從。這類員工認為:作為管理者,有必要清楚員工在做什么,不要認為老板管得太多。這類員工實則已經習慣于被控制,監控使他們對管理者產生更大的依賴。肯尼斯·克洛克和瓊·戈德史密斯在《管理的終結》一書中提出,當員工沒有被賦予發展和負責任地行動的機會時,他們就被幼稚化了并被剝奪了主動性,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四類為公開對抗。托馬斯·帕金斯是惠普公司的董事,當他獲悉公司對包括自己在內的部分董事的私人電話和郵件進行跟蹤時,憤然離職,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舉報了公司的行為。這就是著名的惠普“電話門”事件。這類員工的對抗,直接導致人才流失,導致公司社會形象受損。
管理者對辦公室進行了監視后,往往會對監控帶來的直接效果津津樂道,大多管理者坐在監視器前發現的是“這里黎明靜悄悄”,他們會欣喜于“形勢一片大好”,為提高管理技術沾沾自喜。他們忘記了人的行為源自人的精神動力,精神是獨立的,行為可以強制控制,但是缺乏精神動力的簡單服從性行為只能是消極被動。員工一旦失去工作的“精神氣”,員工的情感一旦被挫傷,公司將成為寂靜的死海,失去生機與活力。
管理如何順應人性
著名管理學家道格拉斯·麥克格利格早有預言:“我們不能夠成功地強迫人們為了管理者的目標而進行工作。人們只有在或威脅、或威嚇、或家長式虛偽權威的脅迫下才去做塵世上的工作,這種古老的觀念在1/4世紀里染上了一種致命的痼疾。我敢說,它將會在10年內死亡。”齊善鴻也指出,“管理的控制與人的自主性是沖突的。控制人的行為,就制造了管理與人的自主性的沖突。”“管理的目標只有依靠人的主體性的發揮才能得以實現,這是管理中最核心的本質。”他提出21世紀開始人類將著力去實踐的精神管理新思維:讓每個人承擔自我管理的第一責任;讓組織變成每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平臺,讓制度變成眾人的契約,讓人人成為自我激勵的主體,讓工作變成成長的媒介,讓勞動變成一種快樂!
對于辦公室是否需要監控,不能僅由管理者作出決定。因為員工并非是被管理的對象,而是管理的主體。員工并非公司發展的資源、工具,而是公司發展的目標。因此,在管理者看來監視已經十分必要時,實質上已經證明管理基本上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