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格·麥考是移動通訊界的先驅人物,他創辦了麥考蜂窩電話公司,與MCI(美國微波通信公司)一起徹底改變了全球電話通訊的面貌。如今,他作為移動電話和衛星通訊領域的資本大鱷,主導著很多野心勃勃的項目。
蜂窩電話創造機遇
蜂窩電話技術是70年代雙向發送無線電的成果,蜂窩結構實現了可以同時處理更多的呼叫;FCC(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頒發蜂窩電話技術許可證的規則建立于1981年,判決美國的每個大城市將被授予兩個許可證:一個給競爭的中標者,另一個留給在職的“有線”市話運營者。對這一決定沒有過多的反對——該系統實施起來非常昂貴,并且大多數電信公司沒有太大興趣,因為這項技術還沒有得到證明。在第一輪投標中,許多大都市區域被判給了惟一的投標人。
缺乏競爭的市場為一位企業家搭起了舞臺,他能夠接過蜂窩電話技術并將它轉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業務。麥考,這位來自西雅圖的億萬富翁經常出入與比爾·蓋茨相同的上流社會,他們甚至上的是同一所學校——湖濱中學。還是個孩子時,麥考和他的家庭就在他們那幢有28個房間的豪宅里享受著管家們送上來的美食了。
他的父親艾羅依·麥考是一家電臺的老板和有線電視系統的運營人,他是在無線電方面冒險發掘利潤的早期投機人之一。1953年,艾羅依花了45萬美元從賓·克羅斯手里買下了紐約市一家大的無線電臺——WINS。他已經在幾個州的另外8家電臺占有股份,但是收購WINS才使他進入大公司的行列。他的經商之道很簡單:自己舉債收購經營一個不景氣的小電臺,一旦收購成功,迅速把成本削減到極限,從而增加自由現金流量。這種操作方式只關心支付債務的利息而其余的一概不管。他將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這個過程。由于他慧眼識才,以及擁有一幫無法無天的音樂廣播員,他把WINS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無線電臺。1969年,他以1000萬美元把它賣給了威斯丁豪斯電氣公司。正是他那18歲的兒子克雷格拿到支票后存在了森特勒利亞銀行。
幾個月后,艾羅依因心臟病去世。克雷格發現除了父親1000萬美元過戶結賬了以外,其它財產簡直一團糟。他基本處于破產狀態。股份分散在54家企業中,還有250萬保險清算,克雷格花了8年才把問題解決。幸運的是,在艾羅依臨死前,他已把一份有線電視特許經營權轉為四個兒子的信托財產。它在長期遺囑檢驗期間未受到債權人的追究。
孩子們繼承下來后,把公司命名為Twin City Cablevision(雙城有線電視公司),它有10名員工,公司每月總收入約8000美元,勉強能持平。然而,當西雅圖“時代”報業集團提出全盤收購時,老二克雷格卻說服幾個兄弟放棄每人將會得到的18萬美元,把生意堅持下去。這是這個家族團結一心傳統的開端,并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繼續瘋狂收購
父親死后,1 9歲的克雷格·麥考正在斯坦福上二年級,他打算退學以便接管Twin City的日常經營。他的母親出面干涉,說服他首先念完大學,可他寧愿在生意場不受束縛地獨斷專行。在二年級期間,他試圖接手斯坦福的售貨機以改進其質量和選擇范圍。當這沒有成功時,他開始走出宿舍經營Twin CityCablevision;到他畢業時,他已經確定自己的商業策略:通過收購來增長。他從一門經濟學課程中認識到這樣的規則:不擴張就得滅亡。他只有達到規模經濟才能在事業上成功。
有線電視業務上開始了一個新紀元,而克雷格·麥考正好處于有利地位。本地企業家必須投資增加設備,而通常他們總是缺乏現金。麥考卻與之相反,他財源充實,他的技巧是模仿父親:買下一個系統,降低它的運營成本,增加營銷以吸引更多的顧客,然后用產生的現金流量和財產凈值為下一交易提供資金。
他繼續瘋狂收購。麥考購買的有線電視系統的運營人有費爾班克斯酒吧的醉鬼,有牙醫,還有美容院老板、救護車司機以及俄勒岡的深海潛水員。他付給綽號“胖子”的人70萬美元,此人談判期間在他的辦公室看黃色電影。他付給一個俄勒岡人300萬現金,此人生活在叢林深處一活動房屋里。麥考工作迅速:他飛過來,提出一個比運營人斯待的更高的價碼,幾下就敲定數字,然后連夜完成交易。
麥考和他的隊伍(現在包括他的兩個弟弟)懂得如何從運營成本中榨出最后一分錢然后讓數字增大。他細心侍候顧客,改進客戶服務,以便“讓我們的信號看著更好”。但他們很少花力氣改進技術功能。
然而,不久他開始對有線電視生意厭倦了。到1981年,集團收入約500萬美元——雖然不是一筆大收入——而麥考開始感到受壓制。大的市場已經被TCI的約翰·馬隆和一小撮富有的國家級選手占領了。麥考1981年時正好30歲,在華盛頓和阿拉斯加有3萬訂戶。他以1200萬美元把公司45%的所有權賣給聯合出版公司。
1980年,麥考和聯合出版公司的副主席韋恩·佩里開始調查一組新電話頻道,名為“蜂窩”。(正是佩里,這位通訊業律師第一個在70年代末提出蜂窩電話的想法,引起麥考的注意。)
這項技術的商業機會是顯而易見的:它極有希望,在全國各地都提供廉價的無線電話服務。從1983年到1987年,麥考花了大約350萬美元家產來購買全國最大的30個MSA中的6個,其中包括西雅圖。價格取決于人口;每個“人頭”平均價格為4.5美元。為了評估許可證的價值,麥考使用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1981年對蜂窩電話潛力的預測,事實證明這項預測的數字低得可笑。ATT估計蜂窩電話在美國的潛力到2000年時才超過100萬;實際上,到1993年,用戶已經超過了1000萬。
資本游戲
接下來他們建設蜂窩網絡,麥考需要大筆的錢購買和安裝傳送服務的設備。在隨后的3年里依靠幾個富有的合伙人贊助——他們付出約1億美元,加上一個銀行財團購買了邁克爾·米爾肯發行的“垃圾股”,麥考籌到13億美元并開始狂買。麥考從能夠找到的一切人手里購買蜂窩電話的許可證。麥考的經理們使用在公司的有線電視年代磨練出的技術在全國來往穿梭。其中兩個著名的受益人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和他的夫人希拉克·克林頓。在80年代中期,麥考花了4.8萬美元買斷了他們在阿肯色州許可證部分的5000美元投資。
到1986年,麥考馬上把尋呼分公司賣掉,得了7500萬美元,而保留了MCI的蜂窩電話許可證,在一陣急風暴雨似的行動之后,永不疲倦的麥考終于精疲力竭。1987年他到加勒比海休假,駕船旅行。等到回來時,他已經定下了下一步行動方案。他以7.75億美元將自己所有的有線電視股份賣給杰克·肯特·庫克,然后將麥考蜂窩電話公司上市。
首次上市,公司籌集到3.09億美元,加上在“垃圾股”債務中的另外6億美元。麥考已經獲得了127個額外的蜂窩電話特許權,覆蓋的總人口達4700萬。到80年代末時,其他人也認清了形勢,于是價值上漲。1989年公司負債已經超過10億美元,并且每年損失超過3億美元,但是這并未阻止他。即便在價格開始瘋狂上漲時,他也照樣買進。賭性稍小的人有可能已經變得小心翼翼了,麥考卻變得更加堅決了。他的反應是將麥考蜂窩電話公司22%的股份賣給不列顛電信公司(British Telecom),它們剛剛發行了上市股票,現金充足。由此帶來的15億美元給了他所需要的現金,可以滿足他的激情了。在TCI的約翰·馬隆的幫助下,(他已被麥考拉進麥考蜂窩電話公司董事會)他準備沖刺了。
沖刺靠的是對Lin廣播公司驚人的投標競買,1989年塵埃落定時,大獎終于歸了他,麥考付了34億美元獲得在2500萬“人頭”中50.1%的所有權。有了這些市場,再加上自己所擁有的,麥考準備建立全國范圍的蜂窩電話網絡。麥考負債已超過23億美元,處于財政上極危險的地步,但是因為他已經走到這一步了,銀行和他的主要“垃圾股”股東們不敢“斷奶”。
網絡已經鋪好。1985年,在購買MCI的許可證之前,麥考已經與ATT就電話交換設備達成了一樁100%的資助交易,ATT將向他提供優惠的價格和可靠的裝置。當時沒有人過多注意這樁交易,只是奇怪他為什么這樣做。
這是巧妙的一步,目標直接定為蜂窩電話的早期使用者:總在外跑的經理們。蜂窩電話市場在1990年至1992年的小衰退期間突然變得不景氣了。麥考日子不好過了,他被債務和蕭條的蜂窩電話市場壓倒了。公司的股票在1991年降到每股20多美元。
1992年末,麥考與ATT商談一樁交易,他承認這項業務的性質已經從獲得特權然后建立網絡變為經營一項進行中的業務。這不是麥考的長處,但是ATT當然知道怎樣經營。麥考以38億美元的價格將麥考蜂窩電話公司33%的股份賣給了ATT。為了保證交易成功,麥考不得不放棄控制權。最后,ATT以115億美元買斷了麥考蜂窩電話公司,家族成員最后分享約26億美元。
而且此舉使得克雷格·麥考一躍成為ATT最大的股東,但是他拒絕進入公司的董事會,因為他實在無法忍受ATT冗長無比的各種會議。
與蓋茨編織最雄心勃勃的故事
自從賣斷給ATT之后,克雷格·麥考又建立了幾家新的公司,其中之一是與比爾·蓋茨合伙投資的名為Teledsic的衛星系統公司。其計劃是在今后幾年內發射400顆以上的同步衛星,從而實現地球與衛星之間的通訊。目標是要建立空間的互聯網,并向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提供高速的數字服務。
MCI和麥考蜂窩電話公司徹底改變了全球電話通訊的面貌,它們在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工業爆炸的同時為數以百計的新公司打開了市場。它們與其他企業家一道構成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為消費者提供低價格,加上更多的商業機會在許多方面擴大了市場,這些新市場在沒有成功前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數字世界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它們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互聯網電話技術的前景以及萬維網的驚人增長可能就是它們的禍根。當然,諷刺在于如果沒有ATT在五六十年代的壟斷,互聯網可能永遠不會變得這樣普及。電話服務的通用性成了建設互聯網的基石。
但是,誰也沒有輕松摘月的天生本領。2000年初,名噪一時的美國銥星公司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銥星公司重要的投資伙伴Eagle River投資公司宣布,它將停止對銥星公司的資金援助,并準備將其在衛星領域里的投資轉向其他兩家企業——Teledesic公司和總部位于倫敦的ICO全球電信公司,使得創造了世紀通信神話的銥星公司遭到打擊。
Eagle River投資公司就是由克雷格·麥考控股的投資公司,該公司曾許諾向銥星公司注入8000萬美元,以幫助這家公司轉移經營資產,組建新的公司。2000年2月17日,該公司同意與摩托羅拉公司——銥星公司最大的股東合作,再對銥星公司投入500萬美元以幫助它維持經營。直至3月6日,Eagle River投資公司宣布停止對銥星公司的資金援助。
銥星公司通知了破產法庭, 希望Eagle River投資公司能夠拿出一份購買公司資產的方案。但Eagle River投資公司表示,該公司已決定將戰略重點轉向數據服務領域,并準備投資Teledesic公司和ICO全球電信公司。
銥星在進行資產重組的同時,相繼獲得了多筆投資,除了大股東摩托羅拉的一貫支持外,2000年2月,由克雷格·麥考牽頭的投資集團,準備注資6億美元到銥星。但是,最終宣布放棄,大形勢實在不饒人。
新世紀以來,衛星業全面步入了低谷。2002年2月22日,波音航天與通信公司宣布,波音衛星系統公司將裁減900名雇員,波音電子動量設備公司將裁減100名,裁減數量約相當于這兩家波音分公司員工總數的11%。2002年4月30日,洛克希德·馬丁航天系統公司宣布,洛克希德導彈與航天公司將裁減700名員工。法國的阿爾卡特公司于2002年9月15日宣布將裁減航天分公司的400名員工。不僅像Astrolink和Skybridge這樣的龐大衛星計劃被取消,一些大型衛星訂購合同也被取消了,其中包括SESGlobal公司向阿爾卡特航天公司訂購的AMC-22和AMC-23衛星。2002年9月30日,麥考公司的Teledesic衛星計劃也宣布取消。
銥星的失敗和Teledesic衛星計劃的受挫對于麥考也是一場極大的打擊。但是,這只是麥考棋盤中的棋子之一。在麥考周圍,有著一批資本鱷魚共泳。這樣的失敗對他們也是兵家常事。
資本鱷魚——“克雷格·麥考系”托馬斯· 阿爾伯格(Thomas Alberg)還在為第一筆大投資的成功而洋洋得意!那是在1995年,他結識了一位名叫貝佐斯的企業家,這個人妙想在網上銷售圖書。就為這個在當時還有些異想天開的點子,阿爾伯格投資了5萬美元,后來這筆賭注的價值高達4000萬美元!這個網上書店就是后來的亞馬遜(Amazon.com),雖然亞馬遜的發展道路崎嶇不平,但阿爾伯格一路春風!
阿爾伯格是價值2.5億美元的Ma drona第一風險投資基金的常務董事,它是西雅圖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之一; 阿爾伯格也是“ 麥考派系”(McCaw Mafia)中的成員——這是由麥考蜂窩通訊公司高級職員所組成的一個松散組織,他們為西雅圖的經濟寫下了重重的一筆!阿爾伯格及其同伙們深得麥考的真傳,而麥考本來就是一個專橫的鉆營家和厚顏無恥的冒險家。阿爾伯格夸贊麥考道:“他是一個敢于向傳統大公司挑戰的人,因為他深信新興公司更能接納新技術。”1994年,麥考公司無奈地被ATT收購,阿爾伯格在收購談判中助了一臂之力。收購完成后,幾十位麥考執行官的身價暴漲,變成了千萬富翁,后來他們大都離開了公司。如今,這些麥考公司的徒子徒孫們把他們的財富撒向太平洋西北部,夢想制造一個明天的微軟!
麥考及其老部下們各自耕耘著自己的田地,他們之間沒有競爭,只有勾結和串謀,他們從骨子里是一致的,誰也別想進入他們的圈子!Rufus Lumry、Perry和Hooper都是這個圈子里的人,Perry和Hooper聽從了Rufus Lumry投資Infospace.com的建議,他們倆因此狠狠地大賺了一筆。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阿爾伯格,60多歲,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法學學位,曾經做過20年的證券律師,于1990年加盟麥考,擔任執行副總裁。他曾把公司帶到了危險的邊緣——投資多如牛毛的網站使公司債臺高筑!他說:“我們曾經幾次面臨崩潰的邊緣。在我們的眼中,麥考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冒險家,但他也經常教育我們要小心謹慎。”直到1993年,麥考公司再也無法獨立支撐,于是阿爾伯格和Perry經過協商,同意ATT以115億美元收購公司(包括50億的債務)。而阿爾伯格繼續經營麥考的Lin部門,但他在1995年放棄了,與其他三個不屬于麥考團伙的人合伙開辦了一個名為Madron投資集團的私人基金。他們幾個人在50家新成立的公司中撒下了1000萬美鈔,短短四年時間就賺回了7400萬美元,還不包括未經售出和未公開的資產。他們賺的錢主要來自亞馬遜及其它兩筆生意:Visio——一個從事圖形軟件的設計公司,被微軟用15億美元股票收購;Active Voice——從事聲音郵件的開發,被思科用2.96億美元股票收購。1999年,Madron投資集團著手籌集1億美元的風險基金,后來竟籌得了2.5億美元,是最初籌資額的25倍。當然他們也面臨著困難:Madrona的新基金去年在互聯網的投資回報率只有2.6%。互聯網對缺乏耐心的投資者而言,不是一個好呆的地方。
阿爾伯格也在尋求其它機遇,還想把麥考的同伙們凝聚在他的身邊。他們彼此之間也經常互相幫助,比如Ignition基金就是在阿爾伯格的撮合下由Hooper與他人共同創建的,爾后阿爾伯格還斥入資金提攜基金的發展,Ignition的開門生意——Etrieve無線電子郵件服務就是由Madrona和Ignition兩家公司共同投資的。
阿爾伯格的Madrona投資集團四處開展業務。最近他在從事無線設備低能耗芯片研制的Impinj公司投資了7500萬美元;Nimble技術公司從事數據集成軟件的開發,它也是阿爾伯格最近下的賭注。( 博客網www.bokee.com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