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年,社會上曾經為一件事討論得沸沸揚揚:一對辦公室戀人,在MSN里起先商量中午在哪里吃飯,后來說了些悄悄話。這些通過監控軟件被現場直播到網管那里,這網管也是小年輕,就把他們的悄悄話傳給其他同事,結果當天下午,大家都用這句話來戲弄這兩個人,他們一開始還以為純屬巧合,別人也會用這樣的私密話,后來知道是有人在搗鬼,最后兩人憤然辭職。許多人對他們表示同情,對網管的不道德行為進行了譴責。現在回頭想想,事情絕對沒有那么簡單。
網絡從新鮮的高科技玩意到普遍的工作與生活的應用,已經給社會經濟結構帶來了許多變化,尤其在公司這樣的經濟組織里面。據統計,先進企業90%以上的外部業務和80%以上的內部業務都可以通過網絡來操作,一些行業翹楚更是超過這個比例,一些貿易公司,這個比例是更高。網絡不僅僅是一個辦公條件,更是業務的載體和核心,業務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命脈,這點已經不用懷疑。基于這樣的情形,Q Q、MS N、E-mail、Blog、BBS等等都可能成為便捷的泄密通道。
另一方面,員工的生活中,與親戚朋友的聯系方式也越來越數字化了,早先利用公司電話、傳真什么的聯系,現在通過即時通訊工具聯系,非常便利。QQ通常是頭像閃爍,不知道是和誰聯系的,是工作還是閑扯。這樣的交織是越來越普遍,利用網絡和信息系統帶來更方便的業務處理的同時,企業面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商業秘密的泄露,二是員工工作精力的分散。這個時候企業依賴信息監控手段來防范,就顯得正常和必要。
信息系統使業務過程越來越結構化,業務過程在時間與空間上也就可以越來越離散。如果這些同事之間的業務聯絡不以正常的節拍在協同,經常被私人事務打亂的話,則效率是很低的,甚至不如傳統的工作方式,這樣的事情很容易發生在QQ頭像頻頻閃爍的時候。這事實上已經成為業務流程重組并且信息化后的公司高度關注的問題了,在做重組設計的時候,有些公司沒有考慮到多個過程并發,自然包括職業與私人事務過程并發時候的協同機制。
我們清楚,無論是攝像監控系統還是網絡管理軟件,不管出于什么動機,事實上都是雙刃劍,一方面適當地控制了潛在的風險,另外一方面讓員工覺得得不到信任,甚至被認為是侵犯了私人權益。有時候員工對于限制QQ等工具的使用,認為公司是沒有與時俱進,好的手段不使用,落后于時代。在企業文化中形成了比較危險的分裂因素與力量。
平心而論,公司用工資的方式購買了個人的時間來工作,個人只能從事職業范圍內的活動,而社會與家庭范圍類的活動不是公司明確許可的話,是應該被禁止的。但是員工也是人,需要越來越多的自由。甚至有人拿谷歌的員工福利來說事,員工可以帶著狗上班,可以躺著辦公。這是一個相對極端的情況,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我們還無法做到如此包容!但是員工的私人空間在辦公時間里面確實存在,也有可以滿足的可能。我們應該怎樣滿足員工的這部分需求呢?
開設專門的私人空間,提供網絡服務。溫州有少數企業在做這個嘗試,他們將員工通過網絡與親友溝通、個人娛樂看成是新時代的一種福利,以電子閱覽室的方式向員工開放。一方面盡量用下班時間滿足個人需要,另一個方面在上班時間有迫切需要的同時,可以直接到電子閱覽室辦理。這些閱覽室除了集中的大房間之外,每個樓層還安排1個,一般是2~4個坐席。這樣就有效地分離了職業空間與私人空間。在感覺上就好像到辦公室外面接聽移動電話一樣。特別是每個樓層的這個閱覽室在安排上非常巧妙,一般在靠近樓梯口的地方,一是方便進出,二是有一個自然的監督,你總不會用一個上午賴著不走與朋友狂侃吧。我也見到有一家公司,按照部門性質和對外交往的頻度,在辦公室安排專門的連接互聯網的電腦供對外聯系與查詢資料用。由于是幾位同事共用的,這些電腦也很少被用來做私人的事情。
辦公室里面的個人隱私到底要不要保護呢?站在企業的立場,有利于組織利益的就應該被保護,否則就不會被保護。當然我們需要通過一定的秩序在既滿足工作需要的同時,也能越來越照顧到員工個人的需要。
這已經不是小事情,它事實上在影響我們的生存方式,信息時代的文明形態與倫理道德還處于萌芽階段,基本還是受傳統社會的規則的影響,還沒有一個新的秩序能夠滿足我們信息時代對生活的追求。這樣的大課題在商業秘密、工作效率與私人隱私妥協之外,可能更需要網絡經濟學者、社會心理學家們來做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