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零部件利潤是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重要的利潤來源,提高采購物流的績效是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進行成本控制的最有效的途徑。本文分析了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采購物流的發展背景,結合實際,對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采購物流體系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 汽車售后服務采購物流體系
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保持20%~30%的年增長速度,2005年2198萬輛~2315萬輛,2010年3100萬輛~3315萬輛,2015年4435萬輛~4719萬輛,隨著我國在用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同時給售后服務企業帶來了不斷擴大的市場。據有關資料統計,就經濟型車輛而言,平均每輛車年售后服務需要零部件金額1000元以上,零部件利潤是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重要的利潤來源,然而目前汽車零配件市場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價格也很混亂,售后服務配件、材料的供應狀況對售后服務企業的市場信譽與發展存在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對于汽車售后服務企業,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采購物流體系,嚴格控制零部件的質量與成本是極其重要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 明確需求與規劃供應
零部件的物流特征較為繁雜,主要是備品備件品種多、運輸批量小、需求地域分布廣泛;需求量地區分布不均勻、不穩定、且實效要求高;備品備件要求個性化、專業化的裝卸及運輸,緊急狀況下還需快速反應和高質量服務。汽車零部件按集成度從小到大分為零件、部件、組合件、系統、模塊系統組件。不同的零部件產品規格,包裝要求,標準化程度,供應商交付需求等等均不相同,就需要企業的采購人員除了需要充分了解汽車零部件的特性、更換周期和使用壽命,以及汽車零部件物流企業零部件的銷售頻率,還能運用價值分析,需求預測等手段對不同的零配件做出相應的供應規劃方案。售后零部件需求分為常備件、定期保養件、重要部件、交通事故件、非易損件、專用件。
常備件使用頻率高,損壞的可能性大,此類零部件功能簡單、壽命短,包括摩擦片、制動塊、皮帶、火花舌、燈泡、雨刮器、輪胎、喇叭等。
定期保養件又可以分成三類情況:定期必須更換的,包括制動液、發動機冷卻液、發動機機油、機油濾清器、汽油濾清器、空濾器濾芯、花粉濾器濾芯、火花塞、發動機正時皮帶等;需檢查液面或添加的,包括變速器油、冷卻油、風窗洗滌液、制動液、蓄電池電解液、助力轉向液等;需檢查或更換的,包括氣門間歇、離合器踏板高度、前和后制動器摩擦片及磨損、附件皮帶張力和狀況等。
重要部件包括點火、油路、懸掛、制動等。交通事故件主要包括車門、保險杠、冀子板、機蓋、背門、后視鏡等。非易損件主要是發動機總成、車身總成、變速箱總成等。專用件是某品牌汽車專有零部件。
二、供應市場分析
目前的中國的零配件供應市場日趨活躍,除了傳統的4S店外,不少專業零配件服務供應商像米其林、殼牌、BBS等也開始全面涉足售后服務市場,并且各省均已建立具規模的汽車配件交易市場,另外合資汽車廠家不斷推進零配件國產化率,不少汽車合資企業和民族自主企業也開始自主開發和生產汽車零配件,同時由于關稅下調,不少原裝進口的零配件成本也在降低,這些因素使得零配件價格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傳統的4S店的零配件采購,來自兩類渠道,一是整車制造商,二是當地供應商或配件制造商。在一般的非4S店維修企業,其零配件采購渠道就比較靈活、多樣,但大多數取自于當地零配件供應商,也有部分緊缺的、或涉及質量關鍵的零配件也向4S店購買。采購人員除了要了解整體供應市場條件和政策法規外,還需要通過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的市場調查,熟悉市場結構和競爭程度,價格趨勢,技術進步和替代品情況。
三、 制定供應戰略
根據前面對零部件的分類,結合供應定位模型,制定合理的供應戰略,如圖:
常備件、定期保養件的需求量大,屬于日常項目,對于采購宜采用簡單的方法,邀請少數的供應商,評估供應商主要基于產品品牌和降低公司管理成本考慮,進貨量由零部件的需求量和庫存政策決定。
重要零部件屬于關鍵項目,對于其采購,企業應關注如何降低成本,邀請或選擇適當的供應商,盡量深入了解供應商的情況,使用詢價法或招標法獲取報價,判斷標準應該考慮供應商的能力,積極性和成本,盡量與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交通事故件和非易損件屬于杠桿項目,對于這類高風險、低價值的部件,建議每個4S店庫存5套~10套交通事故件,采購頻率每周采購1次~2次;非易損件,根據售后服務客戶的具體需要分散訂貨,一般具有一定的交貨時間間隔,這類零部件影響整車的性能,供貨單位應選擇原汽車廠規定的供貨商。
對于專用件的采購,供應商的選擇余地很小,這類零配件屬于瓶頸項目,只有依靠整車廠提供或通過整車廠提供的專用圖紙進行加工。汽車專用件的可得性成為吸引廣大消費者,加快促銷,減少庫存,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留住客戶最關鍵的一招,宜分散訂貨。
對于關聯零部件的采購,應研究不同訂單之間和貨品組之間的需求的內在密切關系,按照它們的需求規律來組織訂貨。
四、評估與選擇供應商
根據不同的采購項目確定了特定的供應策略以及期望與供應商建立的關系后,就需要對實際和潛在的供應源進行評估與選擇。
1.準確定供應商選擇標準
確定供應商選擇標準,可以從產品質量、可獲得性、供應商服務與響應,成本四個方面來評價:
(1)產品質量。零配件的價格和費用雖低,但是供應的配件質量較差,實際上是高價供應源,這種劣質產品不但會嚴重影響修車質量和企業信譽,還可能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產品質量要考慮的因素除了包括產品本身是不是符合企業的要求,其耐用性,廢品率等情況外,如果是生產制造商還要了解供應商是不是具有設計和制造產品的經驗和資質,如果是批發零售商需要調查有沒有提供相類似產品的經驗,供應商的態度是否積極等評價標準。
(2)交付標準。它表明供應單位按合同所要求的交貨期限和交貨條件的情況,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供應商的零配件庫存水平,供貨能力,財務能力,是否為競爭對手提供產品,交付可靠性等,因為汽車售后服務企業是一個需要快速反應的服務型企業,因此供應商的地域接近性也需要做考慮。
(3)供應商服務與響應。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供應商的服務態度,方便用戶的措施,服務項目,供應商的客戶服務反饋體系,和是否有高效的信息系統。
(4)價格和費用。不同來源的汽車零配件價格相差幅度很大,進口件和國產件有時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都有,因此,在采購之前,采購人員應事先調查市場價格,不可憑供應商片面之詞,誤入圈套。如果沒有相同商品的市價可查,應參考類似商品的市價。有時候我們會放棄與提供極低價格給我們的大批發商的合作,而選擇不愿意提供極低價格給我們的制造商或生產廠商與我們合作,因為通常制造商通常在產品質量、貨源保證、售后服務、促銷活動及其他贊助上會有更多的營銷費用支持。
2.供應商識別,調查與篩選
識別構成供應市場的實際供應源和潛在供應源,調查其能力,分析市場走向以及長期供應前景,而且通常還需要密切關注原因。可以通過供應商的供貨歷史資料分析,參觀,交談,閱讀貿易期刊等方式來獲取諸如供應商概況(地點,規模,營業范圍等),供應產品種類,運輸條件,成本,服務等信息,然后根據前文提出的供應商選擇標準進行合理的篩選。
3.供應商分類
根據采購類型和供應商的信息對供應商進行分類,確定主供應商和次供應商。在主供應商處,采購量應占總量的70%~80%,在次供應商處采購量占總量的30%~20%,這樣,既牽制了主供應商,防止斷貨的危險,又可使其保持一定的競爭關系,是采購方獲利。
五、簽訂采購合同
采購合同是供需雙方的法律依據,必須按合同法規定的要求擬定,合同的內容要簡明,文字要清晰,字義要確切。簽訂合同之前首先要明確公司希望獲得和避免的內容,品種、型號、規格、單價、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交貨方式、質量要求、驗收條件、雙方職責、權利都要明確規定,要避免含糊其詞的語句和接受不現實的承諾。對于所供零配件的質量擔保承諾需要定量地描述,應當以該零配件或材料用到車上后,按使用該件車輛的維修類別同一擔保期確定零配件的質量擔保期。另外尚須加罰因質量問題所造成的返工工時損失與企業信譽損失。以期實現風險共擔。在簽訂進口配件合同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配件的型號、規格、生產年代、零件編碼等不能出錯,并且對于涉及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也要熟悉,避免出現交易風險。
六、供應商管理
1.嚴格控制產品質量
采購人員要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供應商的運作情況,包括其財務和商業計劃等方面的情況,對關鍵的要供應商求及時報告生產或經營情況,嚴格控制物料的入庫檢查。
2.積極與供應商溝通
隨著中國汽車業的飛速發展,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日趨加快,高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運用日趨復雜,因此提高供應商的技術水平也相當重要,因此,需要采購部門不定期的組織管理技術人員對部分供應商進行輔導,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從而提高采供應商的服務水平。
3.對供應商進行定期考核
在供應商確定以后,就應定期對其進行考核評分,著重就零配件價格、交期、進貨合格率、質量事故等各個方面都進行量化考評,定量指標每滿一年必須重新評審一次,不合格者經限期修改合格后依然可與配合,重審不合格者終止合作。對于潛在的供應商也要隨時關注,在供應合作中,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的需求和供應都在變化,企業需要在保持供應商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地修改供應商的考評標準。
七、采購績效評估
1.確定評估領域
對于汽車售后服務企業,一般應著重評估以下領域:業務采購,于其他部門的協作關系,計劃和預測,采購組織和采購系統。
2.確定績效指標
每一個領域的績效評估指標都有所不同,對于業務采購領域,可以選擇諸如質量,數量,時間,價格,成本等指標來進行考核。
汽車售后服務企業的采購物流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源泉,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汽車生產企業做好第三方物流采購服務商的選擇與評價是管理采購物流的前提。本文在參考相關文獻和一些汽車售后服務企業實際運作方法的基礎上,對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采購物流流程和細節進行了嘗試性探討,提出了一套采購物流體系。當然,在實際運用中,不同的企業需要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流程體系做出修正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彼得.貝利:采購原理與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9
[2]劉仲國何效平:汽車服務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3]溫衛娟:如何進行采購與供應商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