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環境的變化,社會需要大量的應用型會計人才。然而作為輸送會計人才的大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在現行的會計教學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難以滿足社會對會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須改革現行的會計教學模式,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建立起適應市場化、國際化發展需要,有利于寬口徑、厚知識、高素質、強能力的教學模式,以滿足經濟發展對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會計教學模式創新培養目標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需求不斷趨向多樣化和實用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使整個社會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必然對會計人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輸送會計人才的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如何適應環境需求的變化,如何走出困境,喚發高校會計教學的生機和活力,如何加速會計教學改革,這是高校會計教育工作者必須進行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
全新的教育理念認為:學校本科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畢業時就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專業人員素質。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和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相聯系的,是會計專業教育的首要問題,它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起著決定的作用,會計教育目標的確定要與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科技及會計本身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相一致,取決于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筆者認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明確為:培養具有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對這種專門人才的培養,既要包括對會計專業素質(如精深的會計專業知識、會計職業道德、對經濟現象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又要包括對其基礎素質(如政治思想素質、綜合能力素質、創新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的培養,換言之會計教育的目標不能只局限在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會計人才,而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方面。對學生而言,大學畢業本身并不表明已掌握了會計工作的經驗和技能,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才是學生成為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前提,也才是學生在工作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使他們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競爭意識,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對本科會計教學改革的設想
基于對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對本科會計教學改革最迫切的是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改革現行的會計教學模式,建立起適應市場化、國際化發展需要,有利于寬口徑、厚知識、高素質、強能力的創新教學模式,以滿足經濟發展對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建議:
1.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
根據會計專業既定的培養目標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是培養會計專業素質與基礎素質兼備的會計人才的前提條件。從目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畢業生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從而導致就業機會減少,這樣會計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就大大減弱了。所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計劃,培養合格會計人才成為關系到大學會計專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鑒于此,一套合理的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應該做到:首先要具備超前性,以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與未來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否則,學生畢業后就難以發揮出相應的作用。其次,要體現靈活性,教學計劃就是為了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并不是多年不變的,而是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情況,每年都對以后各年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及時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既體現會計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性,使多學科的知識相互補充,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適應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培養的學生符合社會需要,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最后,教學計劃的制定不應一言堂,要充分聽取專業教師及有關專家的意見,使之更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因此,考慮到我國的實情,可以多渠道地建立會計院校與會計人員需求部門之間的聯系。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部門作為中介,建立起會計院校和人才需求方之間聯系的橋梁。政府部門定期地邀請會計院校和需求單位舉辦會計教育研討會,或由政府部門牽頭進行一些調查研究等。另一方面是發揮各級會計協會的作用。如國家和各省市的會計學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等,他們一向關注會計教育,并且與實務界具有廣泛的聯系,可以在溝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最后是各個院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可通過邀請會計人員需求部門座談、授課等形式,主動與會計人員需求部門接近。通過這些方式,了解會計人才的需求動向,將信息反饋給教育部門,制定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計劃。
2.全面改進會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們的會計教學課堂仍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所壟斷,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在會計教學方法的操作上應注意以下幾點:在傳授知識方面,要將知識的學習與知識的教學相交融,其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和鞏固會計專業各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教師的講授、輔導、作業等形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確立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作用的關鍵是啟發、引導。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專業和實踐素質;另一方面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設計、精心安排,避免采取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打破或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采取互動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查閱有關參考資料,然后抽時間組織學生討論,闡述他們的觀點,并要求學生注意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最后將所有的觀點和意見由學生進行整合,形成總結式的結論。這樣做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方面,會計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規律,與其他學科相比,會計學帶有十分明顯的職業性特征,對這種技術知識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實踐。所以,會計教學中實踐教學應是與課堂教學并重的一個環節。我們認為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建立自己的模擬實驗室;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會計核算方法。從目前實施的模擬實踐來看,可以說各個院校都有模擬實驗室和整套的會計模擬實習資料,學生可以通過在模擬實驗室中教師的演示和親自動手了解具體會計行為的操作。但目前學校主要是手工模擬實驗室,而社會上的會計電算化已基本普及,我們應該在手工的基礎上,開展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踐教學,利用計算機模擬進行仿真,使學生從計算機上體驗會計工作的樂趣,體會到會計電算化下會計人員分工協作的必然性和嚴肅性。二是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實習是會計教學計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崗位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通過實習既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因為有一部分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實際經驗較少。這樣可以拓展教師的知識面,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其教學水平;又使學生感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和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適應性;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培養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判斷和怎樣行動。在提升思維能力方面,更積極的教學法——是案例教學。為了達到思維能力培養的效果,我們既要保證全部案例使用的是真實資料,既體現我國企業經營的特點,又體現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可以促使學生全面地看問題。在內容安排上,盡可能的反映會計課程的基本問題、知識要點和難點。充分體現會計在理論、實務與政策方面的統一,體現會計對特定的經營環境和案例教學的實踐性、操作性要求。我們又要保證案例的多樣性和全面性,這就要求我們所有的案例資料在正式列入教學之前,都要經過教師們精心選擇,認真分析。在案例的選取和內容的安排上,盡可能的反映會計類課程的基本問題、知識要點,既要全面考慮,又要把握難點。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極強的針對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案例教學與理論應用緊密結合,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在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時,都能做到積極思考、主動發言,參與熱情非常高。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開動腦筋,認真慎密地精心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創新精神。鍛煉學生再不圓滿的條件下做出自己決策的能力。現實的經營活動中,很多的問題是沒有一種精確答案的,這不僅僅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而且還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了獲得知識的過程,體驗到了綜合知識掌握對解決問題的益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通過給學生提供一種認識和解決經濟問題的模擬機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會計工作不僅僅是記賬、算賬和報賬的過程,而是要運用會計資料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提高企業效益的目的。使其會計職業的思維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訓練;在教學手段方面,要籌集盡可能多的人力物力才力,大力推廣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不斷革新,會極大地推動教學改革,在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現代化的技術將為會計教育的創新提供更多的機會,特別是計算機和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既有助于直觀、形象地組織教學,又有利于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現代化信息處理技術將會在我國逐漸普及,會計實務工作如果還停留在手工上,將會被時代淘汰。
總之,會計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也將快速駛入快車道。我們深信會計教育必將從單純的傳授知識為主,向對學生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的方向轉變;會計教育必須從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轉變;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向多樣性、多層次、突出各校辦學優勢和特色的方向轉變。其中培養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即如何學習是會計教育改革的核心。
參考文獻:
[1]底萌妍:高等院校本科會計教學若干問題思考.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4年第四期
[2]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會計研究,2004年第2期
[3]宋勝菊劉學華:加入WTO與中國高等教育.當代會計前沿問題探討,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