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法國《公司法》中股份有限公司高層管理結構的立法設置以及歷史沿革。由此引出了公司高管人員免職制度,并分析了法國公司法中兩種不同免職制度的適用對象及價值取向。
[關鍵詞]法國公司法公司高管免職制度
一、法國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管理層結構簡介
與我國公司法上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層由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以及監事會組成不同,法國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結構可以在兩種模式中選擇。一種為傳統管理層機構,其組織形式與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大致類似:由董事會和董事長組成,可另外任命一名總經理,也可由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第二種管理結構模式是受德國公司法的影響、于1966年引入法國法律體系的,與第一種傳統管理層結構相比顯得更為現代,這是一種二元結構,由監事會和經理團組成。
以下簡要介紹一下這兩種不同管理層結構高管人員和相關機構的職能。
1.傳統管理層結構
(1)董事會(Le conseil d’administration)
董事會由3~8名董事組成,董事由股東大會從公司股東中選任。也就是說,董事必須首先具備股東身份,但這一實質條件在近現代受到了實踐與學說的批判,特別是隨著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獨立董事的出現,對董事公司股東身份的要求顯得和實踐有些格格不入。
董事會是公司的集體議事機構,董事只能以參加出席董事會這一方式行使他的職權,因此,有學者這樣說:“在董事會以外,董事什么都不是”。
董事的職責主要是決定公司的重大經營活動方針,并監督其方針的實施。他們有權對任何涉及公司運作的問題進行討論。基于董事會的此項權能,董事長或總經理負有信息義務,即將董事會職責范圍內的文件和資料傳達到每一位董事。同時,董事會是唯一有權任命和免職董事長、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以及決定其報酬的公司權力機構。此外,公司對外簽訂的保證、擔保、承兌合同以及公司高管與公司之間的某些合同必須經過董事會的批準。
(2)董事長(le président du conseil d’administration)
在2001年5月15號的“新經濟調整法”(les Nouvelles régulations économique)頒布之前,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是集一人之身的,即P-DG(le president- directeur général)?;诩訌姽緝炔恐卫硗该鞫纫约胺謾嗟睦砟睿?001年的“新經濟調整法”將董事長和總經理這兩個職位區分開來,并明確界定了二者在公司內、外活動中各自的角色與職權。
董事長是在董事之間選舉產生的,他的職權范圍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①主持董事會
②負責董事會向股東大會匯報工作的相關事宜(包括召集、籌備股東大會,確定會議議程單等)。
③監督公司各機構的良好運作,特別是確保董事們在任期內對其職務的履行情況。
④向董事會和公司審計委員通報“自由性合同”及該類合同標的。
……
(3)總經理(le directeur général)
總經理是股份有限公司中最為核心的人物,可以說是公司真正的老板,因為他代表公司以公司的名義對外從事活動??偨浝碛啥聲蚊?,同董事長一樣,他也只能由自然人擔任;但與董事長不同的是,他并不必須具備董事身份,也不必須具備股東身份。總經理被授予以公司名義對外與第三人行為的最廣泛的權利。他以公司名義所從事的活動都將直接約束于公司,即使該項活動超出了公司的經營范圍,除非能夠證明第三人明知或在正常情況下能夠知道公司的經營范圍,在公司章程中公布公司經營范圍可以達到這一證明目的。在總經理的左右,一般設有數名副經理協助總經理工作。副經理經總經理提名、由董事會任命。
2.現代管理層結構
(1)監事會(le conseil de surveillance)
筆者將“le conseil de surveillance”譯作“監事會”,但它與我國公司法上的監事會職能并不完全相同,自2001年5月15號頒布的“新經濟調整法”對監事會的運作與職能重新定義以來,法國股份有限公司法上這種二元的現代管理層結構中,監事會其實與傳統管理層機構中的董事會極其類似,它也是一個集體議事機關,由3~18名監事組成,監事也必須從股東中選任。監事會監督經理人對公司的管理行為,在任何時候有權力參閱他認為有必要的一切文件并對其進行審核與控制。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后的三個月內,監事會審核經理人呈報的公司會計年表,只有在首先通過監事會的審核以后,經理人才能將會計年表呈報股東大會。
監事會負責任命或罷免監事長和經理人,并決定他們的報酬,和經理人一起召集股東大會,就公司對外簽訂的保證、擔保、承兌合同、以及管理人員和公司間的所有合同進行事先審查。
監事長的職權也同傳統管理結構中董事長與總經理職位分離情況下的董事長職權十分類似。
(2)經理團 (le directoire)
“le directoire”,一詞在法語中也用以指稱法國古代省、縣級政府。筆者之所以將其譯為“經理團”,其理由是他同樣也是一個集體議事機構。經理團最高人數限制為5人;公司資本低于150,000歐元時,可以由一名總經理代替經理團。經理團的成員必須為自然人,對經理團成員的選任沒有股東身份這一限制。它的職權類似于傳統管理結構中總經理的職權,被授予以公司名義對外與第三人行為的最廣泛的權利,同樣,其職權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公司經營范圍的限制。但與傳統管理結構中總經理職能不同的是,經理團也被授予了某些傳統管理結構中屬于董事長的職權,比如與監事會一起召集股東大會;確定股東大會的議程單,編撰呈報給監事會的公司經營報告等。
二、公司高管人員的免職制度
在法國公司法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上述這些的高層管理人員由一個期限通常為六年的委托合同任命。按照合同法基本原理,當該委托合同六年期限屆滿時高管人員的任職期間也終止。同時,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導致高管人員職務的終止,比如死亡、達到法定或約定最高年齡限制、辭職,以及被免職等。
免職,是高管職務終止的一種方式之一。確切而言,“免職”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將已授予某人的職務或權力終止的單方行為。它可能是對未能良好履行管理職能的高管人員的一種懲罰,也可能原于公司發展戰略的轉變。在股份有限公司里,股東大會任命董事,然后董事會再任命董事長和總經理。所以,董事會有權免職高管人員,但是同時,董事會的董事自己也受制于股東大會的任免之下。
法國公司法中,對高管的免職有兩種形式:“無須理由之免職”( 又稱“點頭即免職”la révocation ad nutum)和“出于合理理由的免職”(la révocation pour justes motifs)。
1.“出于合理理由的免職”
“出于合理理由的免職”,la révocation pour justes motifs,如同起名稱一樣,該免職行為須基于合理的理由。如果無法證明免職理由的合理性,被免職的高管人員就有權獲得補償。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出于合理理由的免職”制度主要適用于傳統管理層結構下非由董事長兼任的總經理,以及現代結構下經理團成員。
這里,我們不禁要問,什么樣的理由可以稱為“合理理由”?關于“合理理由”,法律并沒有給以明確定義;而是在當有爭議發生時,由實審法官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根據法國法院的判例,“合理理由”可能是經營管理的失誤,或許是管理者的失信,或者是管理者與大股東在公司經營策略上的意見相左。
必須指出的是,欠缺“合理理由”并不意味著免職的不可能;而指的是,受制于這一制度的高管人員如果不是出于“合理理由”被免職,有權獲得補償。
2.“無須理由之免職”
所謂“無須理由之免職”,是指對受制于這一制度的高管人員,在免職時無須理由、無須預先通知、也無須補償。可以說,“無須理由之免職”這一制度是對于高管來說無疑是令其生畏的,它將高管們放置于一個猶如彈簧座椅般的不妙境地。所以,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只是特定的高管人員受制“無須理由之免職”這一制度,包括:傳統管理層結構中的董事、董事長(當然他也是董事之一);現代管理層結構中的監事。而總經理是不受制于這一制度的,適用于他的是“出于合理理由的免職”,除非它由董事長兼任。
雖然這兩種免職制度都是無須事先預告,可以適用于任何時間段,但因他們適用對象的不同和是否有可能得到補償,我們可以發現高管中的某些職位與其他相比來說得到了更好的保護。明確地說,總經理享有更好的保護。因為總經理其實是公司真正的決策者,也是對外代表公司的行為的人,出于保護交易相對人以及公司經營活動穩定性的考慮,對其免職是需要合理理由的。
參考文獻:
[1]《Droit des sociétés》Maurice Cozian,Alain Viandier,Florence Deboissy,Liect 19e édition,page227
[2]《法國商法典》L225~58 條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