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產證券化對我國金融規模的壯大有著重要意義,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金融創新活動之一,但目前其在我國的發展還受到一定的限制,為了更好地發展資產支持證券,我們應該采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資產證券化破產隔離SPV
一、資產證券化的內涵
資產證券化就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現金流收入的金融資產組合成一個資產池,并將其轉換成可以在金融市場上流通的證券,據以融資的過程。資產證券化產生于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現在已經變成當前全球金融市場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金融創新工具了。
資產證券化的過程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發起人要根據自身資產證券化的需求確定證券化目標,然后對自己擁有的資產進行清理重組,把這些資產組合成一個資產池。之所以進行這樣的資產組合,是基于大數定律,雖然我們不能預測資產池中每筆單項貸款的收益,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歷史數據對現金流組合整體進行預測,且資產的多樣性可以抑制單筆資產的風險,即資產證券化是對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使整體受益的過程;接下來,發起人將資產池“真實出售”給特設機構(SPV),SPV通過信用增級等手段,以購買的資產組合的可預期現金流為擔保向投資者發行證券,再用發行證券籌集的資金,支付原始權益人即發起人,以此作為其轉移資產的對價,然后再用受讓資產所產生的收入向證券投資者支付證券本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SPV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設立SPV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真實出售”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實現對發起人的“破產隔離”,減少證券投資者受到發起人發生破產而帶來的影響。
二、資產證券化的優勢
1.滿足供需,降低融資成本。我國有大量的可證券化資產,這些資產如果被證券化可以幫助原始債權人提升資產負債的管理能力,使資金不再閑置,增強了資金的流動性,為其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由此獲取更多收益。也可以壯大我國金融市場規模,同時為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提供了機遇。
2.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選擇。在我國當前銀行利率較低的情況下,大量的閑置資金迫切尋求盈利和安全并存的投資方式,資產證券化因其“破產隔離”的特質,無疑為廣大投資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選擇,而且資產證券化產生的資產組合一般都包含多種風險與利益分配模式,期限上也各有不同,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喜好,加以選擇,這樣既有利于其提高收益率,也能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豐富理財渠道。
3.提供商業機會,壯大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很多專業領域,需要多方主體的參與,包括負責發行與承銷的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證券化過程使上述各方可以在資產證券化的設計、評價、承銷的過程中,獲取可觀而穩定的服務收入,特別的,對于投行來說,自身的壯大,也是為應對將來國際投行全面進入中國本土所面臨的挑戰做準備。
4.有助于加強金融監管,深化金融改革。由于資產證券化過程的各個參與者均與發行的證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利害關系,因此,因這些市場機制所產生的自發性監督力量,對于金融監管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由于資產證券化可以很容易的變現,在金融機構經營不善時,金融當局也可以比較容易的維持必要的流動性。
三、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的現狀
我國早期的資產證券化實踐可以追溯到1992年三亞丹洲小區以800畝土地作為標的發行的2億元地產投資券。此后,2005年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分別試點發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信貸支持證券(ABS)。同年12月,建行的 “建元2005-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發行,標志著資產證券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資產支持證券化試點會計處理規定》、《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登記與托管結算業務操作規則》、《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監督管理辦法》的頒布,也為規范資產證券化運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長遠看,資產證券化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因為一方面,我國目前有大量的可證券化資產,包括銀行貸款、基礎設施應收賬款等,而另一方面,現在銀行存款利率較低,居民需要尋找新的投資途徑,機構投資者也需要擴展新的投資渠道,因此,資產證券化就成了理想的選擇。
四、對我國發展資產證券化的建議
雖然資產證券化在我國已經有了初步的嘗試,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礙,我們必須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全力推行資產支持證券的發展。
1.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我國目前的相關法律法規中,有關資產證券化的規定還相當缺乏,我國應該制定相應的資產證券化法規和條例,明確哪些主體可發行資產支持證券以及可證券化資產的范圍和發行條件等,并且完善相應的財務監督、風險控制、會計、稅收等制度安排。
2.設立信托模式的特設機構(SPV)。SPV的運作,是資產證券化的核心,我們應特別注意:SPV必須獨立于其他金融機構,以避免關聯交易;SPV設立有一定的政府背景,以提升資產支持證券的信用等級,規范證券化運作,也可以降低成本;SPV有義務定期審查有關資產狀況,必要時宣布證券發行違約并采取保護投資者的措施;最重要的是SPV必須是不具有破產資格的機構,以達到資產證券化的破產隔離要求?,F在各國的SPV主要有三種組織形式:即公司、有限合伙和信托組織形式。公司制在我國現有公司法體制下有很多難以逾越的障礙,包括注冊資本、信息披露等,而有限合伙又不能真正起到破產隔離的作用。目前,信托在我國有著財產獨立性的制度安排,完全符合資產證券化的運行機制的本質要求——破產隔離,因此構建信托模式的SPV是最為適宜的。
3.加強金融監管,強大專業人才隊伍。如前所述,資產證券化的實現需要很多機構的共同協作,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金融監管,建設一個規范的資產證券化交易市場,提高運作過程的透明度,鞏固社會信用體系,完善擔保市場,培養具備的專業知識并具有職業素養的人才。
4.大力扶持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推動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購買資產支持證券,為其投資提供制度保障,并且有效溝通資產支持證券的供需,才能最大程度的促進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聶艷輝:資產證券化的機理及理論研究.金融經濟,2006.18
[2]黃芬平:資產證券化中有關SPV設立的若干問題研究.金融經濟,2006.1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