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信用卡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是近幾年,信用卡產業也有了長足發展。據資料顯示,信用卡在2003年初還是100萬張,截止到2004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發卡量達到2913萬張。信用卡產業的急劇膨脹,引發人們對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思索。本文通過對信用卡風險類型的分析及其表現的分析,對我國信用卡風險管理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信用卡風險管理發卡量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信用卡產業也日漸走上正軌。但是由于信用卡存在一定風險,對信用卡風險的管理成為發卡機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信用卡風險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發卡機構要采取多種措施來應對風險,盡量減少或避免信用卡風險的發生,實現發卡機構穩健的增長,保證信用卡市場的穩定。
一、 信用卡風險的類型及表現
1.信用風險。因持卡人不能依約償還本息的風險。發卡機構向客戶發放信用卡的時候主要依據客戶當時的經濟狀況和信譽狀況,然而客戶的具體情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客戶職業、收入等發生變動,經濟狀況惡化,無力還款,那么將引發信用風險。
2.詐騙性風險。詐騙有真卡詐騙和偽卡詐騙兩種。真卡詐騙大多是由于銀行管理制度的問題造成的。偽卡詐騙是一種主要的信用卡犯罪方式,通常是犯罪團伙利用先進的機器設備,竊取合法持卡人的資料,自行設計或偽造信用卡,并將竊取的他人資料制造在假卡上,再進行刷卡,給持卡人、商家和發卡機構造成損失。近年來,這類事件在我國時有發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3.道德風險。指由于銀行本身的經營管理或技術所造成的風險。經營管理方面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員有意或無意違規操作和信用卡系統重復建設造成的風險。技術方面主要是國內大多發卡行的電子技術跟不上,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所造成的風險。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員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從而造成不應有的風險。還有的工作人員利用監督機制和稽核審計制度的漏洞,或與外部人員勾結起來作案而造成風險損失。因其隱蔽性較強,不易防范,數額巨大,還可能涉及相關金融業務,所造成的風險比外部風險更具危害性。
4.特約商戶的操作風險。一是由于特約商戶在受理信用卡時,由于操作不當給有關當事人帶來的風險。如沒有按操作規定核對止付名單、身份證、預留證和預留簽名,接受了本已止付的信用卡;或不經授權即讓持卡人超限額消費,導致信用卡失控。二是由于特約商戶內部人員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與不法分子勾結作案,通過受理黑卡或假簽購單進行詐騙,套取銀行資金。
二、 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措施
1.提高誠信意識,加強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道德經濟,信用卡業務作為市場經濟中金融方面的重要內容,自然與道德法律分不開。在道德方面通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覺悟抑制信用卡犯罪;同時,健全涉及信用卡業務的法律法規,保證信用卡業務的順利開展。
2.發卡機構建立信用卡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內控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卡風險約束機制。發卡機構在業務處理中對開戶、制卡、發卡、授權、掛失、止付、重要憑證及止付信息傳遞中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理。
(1)進一步加強聯網建設,發揮銀聯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信用卡的通用性、競爭力及效益。首先,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制度的保障作用,構建安全高效的風險防范體系。其次,實現信用卡在各發卡機構POS機上通用并降低手續費,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信用卡的普及率。再次,各個發卡機構要實現自己的最優化選擇,在發卡規模、風險管理、投資收益方面尋求最優結合點。
(2)要全面提高職工的素質,各司其職。在業務上要實現“三分離”,即制卡人員與電腦程序員相分離;記賬員與發卡人員分離;會計復核員與授權人員相分離,形成一種相互約束、相互協調的關系。
(3)加強催收制度的建設。對逾期未還款的客戶,根據是早期還是晚期,采取不同措施和換用不同的人員,要配合以獎勵機制提高職工的積極性。
(4)加大對先進技術的投入。據資料顯示,英國1995年信用卡欺詐損失是83.3百萬英鎊,到2004年這一項的損失達到504.8百萬英鎊,所以作為發卡機構,應該看到先進的防御風險的措施能有效提高防御風險的能力,并且有利于發卡機構得到更高的信譽,這便更有利于拓展信用卡業務。
3.嚴把資信審查關,加大信用審查的力度,提高發卡質量。資信審查是辦理信用卡業務的第一關,能否把握好這一關對信用卡產生的風險大小有直接關系。因此,各個發卡機構都采取不同措施來保證資信審查的質量。
(1)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征信體系。第一,應用數據挖掘技術。通過對收集的數據的分析、建模、評價等從而作出準確的判斷,應用于信用卡的審查過程。第二,獨立資信審查。在各級行成立垂直領導的資信審查委員會,不受當地的銀行領導干涉,保證審查的質量和效率。第三,引入競爭機制,把信息價值化。這樣可以使信息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達到一個最優的結合點。在充分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實現“帕累托最優”,追求最高利潤。第四,要對不同的人進行信用等級劃分。通過信用等級劃分,可以方便銀行對持卡人最高透支額的限定。第五,要做到動態管理。個人信用征信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信用卡的審查過程中要用到,在信用卡的使用過程中也要用到,通過對客戶經濟地位、工資、日常開支等的考查可以有效預防風險。
(2)要注意發卡量與風險的關系。如果市場上仍存在大量的合理信用卡發卡空間,發卡機構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追求數量。但是,隨著發卡數量的增加,每發一張卡所帶來的贏利空間是不斷減少的,而相反的風險系數卻是漸漸增大。另外,現在很多發卡機構為了追求發卡量,對職工進行發卡任務強行攤派,其實這對發卡機構是很不利的。首先,很多職工為了完成任務給自己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辦卡,但這一部分人并不是真正的信用卡客戶,他們不具備用信用卡的經濟實力,這樣只是造成了發卡機構成本的增加,只能減少利潤而不是增加。其次,很多職工并不懂信用卡業務,其中的風險他們并不是很理解,所以他們一味的追求發卡量,不自覺地幫助了不法分子,給發卡機構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在對信用卡發卡量的管理上要通過實踐逐漸尋找最優發卡量,從而達到降低風險和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
[2]《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企業經濟》 2006年01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