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人公司在新公司法上的確立既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的意義,一人公司制度的建立是完善和發展以平等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中、小規模的企業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中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優勢;一人公司制度的建立降低了巨額投資的風險。
[關鍵詞]一人公司社會意義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主體也是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一人公司正是在這一趨勢下出現的。一人公司并不是一種新的公司形態,它只不過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特殊表現。但也正是由于其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公司制度產生了沖擊。
一人公司,也稱獨資公司,是指由一名股東(自然人或法人)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資或所有股份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我國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新《公司法》)第58條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的一人有限公司,是指只有一個自然人的股東或者一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一人公司在公司法上的確立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上的意義,本文就該種意義展開思考,并指出一人公司的局限性,以及相關的法律制度建構。
一、一人公司的社會意義
“一人公司”寫入公司法,是市場平等原則的回歸,既體現了立法者對市場平等原則,以及個人創業愿望的尊重,也無疑是一種順應世界潮流和我國現實需求的務實之舉。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蘊藏著深厚的“草根工業”文化土壤,我國的自然人“一人公司”能夠存在和發展,就是因為植根于傳統的“草根工業”精神的支撐和驅動。一人公司建立定會極大地刺激中國資本運營市場。
第一,一人公司制度的建立是完善和發展以平等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有關國有獨資公司即國家設立的一人公司的立法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外商可以獨資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外商獨資企業。法律僅規定以上兩種情況準許設立的一人公司,顯然對其他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是極不公平的。歷史證明對國內外企業采取不同的待遇,會使國民經濟受到損害,也會給民族工業帶來巨大沖擊。對外商太多的優惠政策使國內企業受到了挫傷,使其失去了活力和積極性。雖然優惠政策起到了吸引外資的作用,但是卻違背了它本來的用意。吸引外資的目的是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所以,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國應該建立一人公司制度。
第二,中、小規模的企業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中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優勢。我國經歷了20 多年的改革開放,在經濟發展的浪潮的推動下產生了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實際上,它們在現代經濟中正成為一種時尚的經營組織方式。因為現代化社會的新技術,人們的新態度、政府的新政策,都將使采用中央集權管理模式的巨型企業,必須通過分解、化小,以小求大,化整為零,才能具用更強的適應性。一人公司的特點更適合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的客觀性,已成為一人公司制度的經濟基礎。
第三,一人公司制度的建立降低了巨額投資的風險。一人公司對于擁有巨額財產的大企業集團來說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即使我們目前回避對一人公司的規制問題,實質意義上的一人公司也是無法禁止的。如果這種法律上拒絕承認形式意義的一人公司而又無法禁止實質意義的一人公司的存在和發展,很可能導致產生大量的“歪曲”公司法本來意義的判例產生,有礙經濟的發展。
二、一人公司的局限性
當然一人公司也有某些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公司有限責任與投資者有限理性的矛盾。“一人公司”的投資者只承擔有限責任,投資者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說法是“契約人”而不是“理性人”,存在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特別是在目前我國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采取欺詐的行為騙取貸款,以有限責任為借口,侵害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籌資功能不足。企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而投資者的惟一性使“一人公司”缺乏籌資功能,只能依靠自身的投入和積累。在目前情況下,包括家族企業在內的中小民營企業很難從銀行籌措到足夠的資金。私營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不僅受到總額度的限制而且手續煩瑣、貸款額度低、歸還期短、借款利息率高。與間接融資相比,直接融資限制得更死。國家有關法規禁止私人資本進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不允許私營企業通過銀行發行企業債券。盡管《證券法》沒有明確針對非國有企業公開上市作出歧視性規定,但對配額制和對企業規模較高的要求限制了私營企業進入股票市場的數量。
第三,缺乏科學的決策機制。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設置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相互制衡、協調運作,從而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而“一人公司”中所有者與經營者集于一身,不可能設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雖然修改草案可設監事會,但是由于單一股東的存在,監事會也很難發揮作用。這樣,投資者有絕對的權威,在公司內部不存在對其行為的有效約束,一人股東全部控制公司的經營權、決策權、人事權,公司在重大事項的決策上不履行必要的程序或必要的記錄。
三、構建我國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設想
針對以上提出的局限性,本人認為需要從一人公司的設立和運營入手解決一人公司的相關法律制度問題。
第一,規制一人公司的設立。堅持登記、公示及必要的書面記載制度。在《公司法》中應規定一人公司在設立時,其商業名稱應在有限公司前冠以“ 一人公司”或“ 一人”的字樣, 以起公示的作用。另外, 對公司變更后成為一人公司的, 同樣應在其名稱前添加“一人”字樣。同時, 一人公司與客戶進行某些重要交易時, 應明確告知客戶其一人公司性質, 并記載于書面, 否則對方可以以未明示作為抗辯理由。
第二,規制一人公司的運營。 完善一人公司的治理結構。為防止一人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律人格,要加強對公司經營層的人選和資格的審查, 選任董事和經理既要有助于一人公司的發展, 又不被一人股東所控制, 所以應明確規定一人公司股東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或經理, 公司的董事或經理也不應由股東的近親屬或其他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擔任。建立我國的公司法人資格否認制度。公司人格否認是指司法審判人員在特殊的情況下, 對公司的股東在管理公司的事務中從事各種不正當行為造成公司債權人的損害時, 應不考慮公司的獨立人格, 而要求公司的股東向債權人直接承擔責任。
參考文獻:
[1]朱慈蘊:一人公司對傳統公司法的沖擊.中國法學,2002 年第1期
[2]黃立:法學評論.1978 年12 月.第40 期.
[3]卞耀武:當代外國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頁
[4]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與一人公司的規制.法學評論,1998年第5期
[5]胡果威:美國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第84 頁
[6]卞耀武:當代外國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5 年版.第291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