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業發生了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西方主要市場經濟國家紛紛放棄分業經營而轉向混業經營。英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采取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的改革措施,并逐步向混業經營發展,到1992年英國基本完成向混業經營的過渡。日本于1998年12月徹底放棄分業經營,允許金融機構跨行業經營各種金融業務。而美國也于1999年11月頒布《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促進了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聯合經營。在混業經營已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主流趨勢的形勢下,為了實現對金融業的有效監管,很多國家都對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改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監管模式。
二、當前世界上主要的金融監管形式及其比較分析
目前,世界各國實行的金融監管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1.統一的金融監管模式
這種模式以英國和日本為代表,對于不同的金融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不論是審慎監管,還是業務監管,均是由一個統一的超級監管機構負責。目前,采取統一監管模式的地區正在增加,韓國、中國臺灣等也都開始采用這種模式。
2.傘形+功能形監管模式
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頒布后,美國改進原有的分業監管體制,形成一種介于分業監管和統一綜合監管中間狀態的新的監管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根據所經營業務的種類接受不同行業主要功能監管機構的監管;而聯邦儲備理事會為金融控股公司傘狀監管者。
3.牽頭監管模式
這類監管模式介于統一綜合監管和分業監管之間。牽頭監管模式是在實行分業監管的同時,由幾個主要監管機構建立及時磋商協調機制,并指定某一監管機構為主或作為牽頭監管機構,負責協調工作,巴西是典型的牽頭監管模式。
4.雙峰式金融監管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設置兩類監管機構,一類負責對金融機構進行審慎監管,控制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另一類負責對不同金融業務監管,澳大利亞和奧地利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三、目前我國金融形勢的新變化以及監管模式的不適應
在經濟、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的國際大趨勢的影響下,我國金融業市場化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率的彈性逐步增強,同時,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在加快; 三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在境內外成功上市并且剛剛召開的第三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已確定了中國農業銀行的股改計劃資本市場的不斷深化,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票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市場功能進一步完善。此外,為了履行加入WTO時的承諾,我國于2006年12月11日徹底的放開了外資銀行在我國境內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限制。
以上這些金融形勢的變化會加強金融創新的步伐,同時金融的混業經營趨勢必將加快,因此在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模式下,若不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必會出現大量的金融監管真空以及重疊地帶,而這些都不利于維持我國金融業的穩定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且主要表現為:跨市場金融產品的迅速發展要求;金融領域出現“宏觀分業,微觀混業”的新局面的要求;我國金融市場全方位開放要求加強金融監管各部門之間的協調。
總之,在目前的金融形勢下,若仍然采用之前的一行三會的監管模式,將不可避免的出現監管真空以及多頭監管而造成金融監管乃至金融的低效率。
四、建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的必要性以及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性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學術界有很多專家提出建立一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但是由于一項制度的變遷,首先得考慮制度的變遷成本以及金融生態體系的建設是否配套,由于我國當前的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模式建立時間不長,很多配套的機制尚不成熟,因此,現在還不是進行金融監管體制變革的恰當時機。其次,在我國當前的政治、法律以及文化大背景下,金融監管還得考慮監管機構之間的權利制衡,而在這樣的條件下,則更適于在三個金融監管機構并存的基礎上建立適當的金融協調機制。再次,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混業的程度較淺,利益沖突和風險傳染等問題并不突出,更適合于現在的分業金融監管模式。綜合本文以上的分析我國金融監管問題解決關鍵不在于是否成立一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而在于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問題以及良好的金融生態的建設。
綜觀國外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結合我國的具體實踐,為了有效的實現金融監管,筆者認為我國的金融監管協調應做到如下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通過立法手段確定監管機構的協調框架,使各監管機構在監管協調的職能劃分方面有法可依;第二方面是依法成立協調委員會或類似的機構進行多邊合作及負責具體的協調運作;我認為在目前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三會的聯席會議之中,不僅要根據2007年1月召開的第三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決定加入財政部、國資委,還應該將中央銀行也加入列席的行列,并且央行應該在聯席會議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第三方面是在實際操作方面:首先,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使各監管機構盡量使用統一的監管工具和標準,如統一報表等;其次,為了避免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減少信息不對稱,得加強監管部門的人事管理。第四方面是完善對金融控股公司和跨市場的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