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企業是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資源,企業產品或服務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負效應最小化乃至無害化及其廢棄物多層次綜合再生利用的企業生產方式。把現代企業建設成為綠色企業,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綠色企業建設之路,是傳統的企業非持續經濟發展模式向現代的企業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惟一選擇,是現代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微觀經濟領域里的最佳實現形式,綠色企業反映了現代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必然趨勢。
[關鍵詞]綠色企業;和諧社會;新型企業;可持續發展
綠色企業是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資源,企業產品或服務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負效應最小化乃至無害化及其廢棄物多層次綜合再生利用的企業生產方式。綠色世紀要求企業在選擇生產技術、開發企業產品、實施企業管理、開展企業營銷、建設企業文化等方面,必須做出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選擇。因此,把現代企業建設成為綠色企業,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綠色企業建設之路,是傳統的企業非持續經濟發展模式向現代的企業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惟一選擇,綠色企業反映了現代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必然趨勢。
一、綠色企業的發展狀況
由于綠色企業的提出和研究歷史很短,其概念和內涵尚處于探索階段,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傳統的觀點認為綠色企業是生產無公害產品的企業,注重了企業最終產品的無害化,造成內涵過分狹窄。綜合現有文獻,特別是借鑒美國制造工程師學會的藍皮書的觀點,可將綠色企業的基本內涵描述如下:綠色企業是指以制造和銷售“無害環境”的產品為前提,運用綠色高新技術,開發清潔的生產工藝,推出“三廢”較少并通過治理的產品企業。
綠色企業涉及的問題領域包括三個部分:1.制造領域;2.環境領域;3.資源領域。綠色企業就是這三大領域內容的交叉和集成。綠色企業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使用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得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資源使用效率最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其實質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在現代企業中的體現。顯然,綠色企業是一種現代化的企業模式,它在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爭取適度利潤和發展水平的同時,注重自然生態平衡,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為實現企業自身和消費者、社會以及生態環境利益的統一而建立的企業。
可持續發展強調注重生態平衡,保持經濟發展和環境間的協調,維護人類的長遠利益;同時,生產及消費方式與規模,必須局限在地球有限的承載能力范圍之內。在追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企業將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企業通過生產過程增加社會福利,然而同時也對環境資源造成巨大負面的沖擊與影響。在當今世界環境污染、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的時候,綠色成為人們的向往,于是人們更愿意將“綠色”同“環境保護”連在一起,如“綠色經濟”、“綠色企業”、“綠色食品”、“綠色工業”等,全世界正在掀起一場綠色浪潮,21世紀將是“綠色世紀”,21世紀的企業也將是綠色企業。正如曹鳳中先生說的:“時代呼喚綠色企業,人們贊賞綠色企業,綠色企業成為21世紀的寵兒,已是全球綠色浪潮發展的必然。”
二、創建綠色企業的障礙分析
面對世界范圍的綠色消費浪潮,樹立綠色觀念,開發綠色產品,開拓綠色市場,已成為世紀企業發展的新趨勢,也給企業創造了新的機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要順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以實現企業利益,消費者利益,社會利益及生態環境利益的統一。
目前,我國生產企業對“綠色”的理解目前還普遍停留在產品階段,綠色價值觀還只是表現在綠色產品所能帶來的利潤上,并沒有深入到生產經營者的經營理念中去。在這些生產經營者的心目中,是否開發生產綠色產品,要取決于它帶來的利潤能否超過普通產品。企業對“綠色”理解的廣度和深度也還存在很大差距,尚不能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融入可持續發展觀念,并把它上升為一種經營理念和經營哲學。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人們往往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待企業,希望它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因而,那些能為社會提供更大的經濟效益的企業被稱為生命力強的企業,往往忽略其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程度。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企業的目的就是單純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而對生態效益的大小很少予以重視。而消費者也只有在少數行業內綠色消費特征較明顯,在大多數領域內綠色需求并不強烈,故較長時間內,在這些領域開發綠色產品的經濟效益并不理想,生產者出自自身利益的考慮,也就不會積極主動去開發綠色產品,構建綠色企業。
三、培育和發展綠色企業的戰略選擇
綠色企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的新型企業。發展綠色企業,要從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著手來控制污染與節約資源,達到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保護效益的有機統一。政府和企業應積極研究環保對策,將環保投入作為企業開拓市場、降低成本、實現高效益的有效手段。針對我國綠色企業的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
1.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環保意識。目前大多企業都設有環保機構,但幾乎都是形同虛設。企業內部根本就不存在環境管理,員工環保意識淡薄。因此,要首先解決人的意識問題,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要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念。認識到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整體,兩者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兩者必須協調發展,才能保證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健康、安全。要變社會以人為中心為人與自然和諧并存,變企業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為追求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最佳結合為目標;二是要樹立環境道德觀念。把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正義等道德觀念擴展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明確人類對自然界所負有的道德責任。三是要樹立環境法律觀念,明確環境責任,以法治理和保護環境。“誰污染誰治理”是中國污染防治政策的核心。
2.以人為本,教育為先。企業員工不僅應有較強的環保意識,還要有環保及專業基礎知識,使其崗位責任同環保緊密相連,這樣員工不僅能自覺地保護環境,還能夠使環保技術創新同工藝創新相一致,推動企業發展。因此,企業綠化首先從人的教育開始,這里的人應是全體員工,包括經營者、各級管理者和職工,這里的教育不僅包括環保意識教育、環保知識教育,還包括崗位專業技術培訓,只有這樣才會讓人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最根本的條件。為了倡導環境保護的觀念、激勵員工做出對環境友善的行為,及推動實施環境管理系統,企業必須規劃并執行對全體職工的教育訓練。
3.推行綠色生產,提供綠色產品。綠色生產又稱清潔生產,是指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技術、管理為手段,通過對生產全過程的排污審計、篩選、實施污染防治措施,以消除和減少工業生產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業污染,提高經濟效益雙重目的的綜合型措施。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即清潔的生產過程和清潔的產品,前者要求生產過程對環境無污染或少污染,后者要求產品在使用和最終報廢過程中不對環境造成損害。
4.實施綠色營銷戰略。企業要不斷探索綠色經營,如建立綠色商品基地,營造綠色購物環境,推廣綠色營銷、綠色服務、宣傳推廣綠色消費方式等,適應人們崇尚健康、保護生態、追求生活高品質的需要。綠色營銷即企業在市場調查、產品研制、產品定價、促銷活動等整個營銷過程中,都以維護生態平衡,重視環保的“綠色理念”為指導,使企業的發展與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相一致。綠色營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要求將綠色管理思想貫穿于原料采購和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各個環節。綠色營銷應包括收集綠色信息、發展綠色技術、開發綠色產品、實行綠色包裝、重視綠色促銷、制定綠色價格、選擇綠色渠道、樹立綠色形象、提供綠色服務等。
5.塑造綠色企業文化。綠色文化是使人類愈來愈好地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設計、制造并使之產生積極成果的一種文化,其基本觀點是把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的和諧作為人類應有的追求,是企業文化的基礎。隨著企業綠色生產和綠色營銷的開展以及員工綠色需求的增長,營造綠色企業文化勢在必行。綠色企業文化是以綠色文化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并將其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它是發展綠色企業的基礎,以開展綠色營銷為保證,以滿足員工的需求為動力,實現員工、企業、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文化,它是綠色經營模式的靈魂。
四、結論與啟示
綠色企業是充滿活力的常青樹。創建綠色企業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國家的綜合國力也越來越強,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高,綠色企業存在的大環境也就越來越好了。政府和企業應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創造條件來“綠化”自己,加強環境意識,提供綠色產品,使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企業的全面綠化已為時不遠,那種不顧人類安危、危害社會的企業,一味追求利潤的生產經營最終必然要被清除或淘汰。
參考文獻:
[1]萊·布朗:生態經濟革命[M].臺灣楊智出版社,1999
[2](美)L·R·布朗:建設一個持續發展的社會[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
[3]曹風中馬登齊:綠色的沖擊[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4]郭慶然:對新形勢下綠色企業創建問題的深層分析[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6(4)
[5]張慶普:生態企業探討[J].學習與探索,1998(6)
[6]方時姣:論綠色企業的制度創新[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3(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