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盈余管理與會計準則雙向影響的關系入手,首先闡述了盈余管理的涵義,再簡析了舊會計準則下,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和手段,最后論述了新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
[關鍵詞]盈余管理動機新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始終存在著雙向影響的關系,盈余管理應用的空間以及其適度程度對會計準則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Paul M. Healy James M. Wahlen在其《盈余管理研究回顧及其對會計準則建設的啟示》(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一文中稱:“財務報告被用來傳遞公司管理當局關于公司經營業績的信息,準則必將允許管理當局在財務報告中采用職業判斷。管理當局于是可以憑借其對經濟活動及其機會的了解,來選擇符合該公司經濟情形的會計方法、會計估計和批露方式…而會計準則制定者則關心管理當局在編制財務報告時有多大程度的職業判斷...”。
一、什么是盈余管理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盈余管理從它出現開始便成為西方實證會計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但是直到今天,學術界對盈余管理的定義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現下不乏有兩種較為權威的描述:
1.“盈余管理發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時,旨在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濟業績為基礎的利益關系人的決策或者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的后果。”(Paul M. Healy James M. Wahlen)
2.“盈余管理旨在有目的地干預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批露管理’”(Katherine Schipper)。
財務理論界對于盈余管理定義的多元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盈余管理所具有的幾個普遍性的特征;盈余管理發生在對外報告領域;盈余管理的會計選擇是建立在公認會計準則(GAAP)基礎之上的;盈余管理旨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且在證券市場、銀行信貸等方面獲取既定利益。
二、舊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及其手段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
(1)IPO的實現。根據我國證券法規規定,公司必須在近三年連續盈利,預期利潤必須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潤才可以有資格進行IPO。
(2)力爭配股。近幾年,我國采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上市公司要求配股的欲望更加強烈。對上市公司配股與增發的條件,證監會幾度易稿,但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對ROE的硬性指標。證監會嚴格規定:“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必須在10%以上;屬于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能低于6%。”
(3)規避停牌,退市。我國證券相關法規規定,如果上市公司連續兩年出現虧損或者有一年的股東權益低于注冊資本,公司將被視為財務狀況異常而被處以特別處理;《公司法》規定,如果上市公司連續三年出現虧損,公司將被處以暫停上市的處罰。因此很多在盈虧臨界點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對其會計報表進行“修繕”,全力保護稀缺的“殼”資源。
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的財務“包裝”過程,從實現手段來看,可以分為利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會計差錯更正進行盈余管理以及利用交易進行盈余管理兩大類,我們在相關的研究報告中可以得出,在這里,筆者僅列舉3個上市公司慣用的盈余管理手段。
(1)關聯交易。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是否收取款項。這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最明顯的特征之一。具體來說,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關聯購銷,包括虛構業務量、低價收購原材料和高價銷售產品等方式,根據財會(2001)64號規定,高價銷售的利潤得到一定的遏制,但至少可以確認商品賬面價值120%的收入,而低價收購原材料沒有規范;托管經營(委托經營或受托經營)及承包經營,即將不良資產托管或承包給關聯方,由關聯方來承擔虧損,同時還可以獲得固定托管或承包收益(雖然按規定該收益計入資本公積,但至少可以降低或減少虧損);租賃經營,即通過租賃關聯方的優質資產,支付較低的租賃費的方式,獲取高額利潤;費用轉移,即上市公司將一些費用項目轉移到其母公司賬上,財會(2001)64號對費用轉移進行了規范,但是關聯公司間的費用轉移形式多樣、隱蔽性非常強。
(2)資產重組及資產轉讓。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以“圈錢”為目的進行“報表重組”、以保上市資格為目的進行“資格重組”、以拉抬股價為目的進行的“題材重組”、以上市公司提供“回報”為目的進行的“信用重組”,其表現形式為股份轉讓、資產置換、對外收購兼并以及對外轉讓資產等。上市公司將持有的劣質股權轉讓給關聯單位或非關聯單位、將劣質資產或股權與其他單位的優勢資產或股權進行置換、收購經營業績較好的資產或股權以及將公司業績較差的資產或股權對外轉讓,從而達到實現盈利以及保住上市資格等目的。
(3)八項準備計提不足或計提秘密準備。具體的操作表現為在公司業績較差時計提不足或者巨額計提,其中在公司業績出于不能繼續虧損的情況下時的上市公司計提不足比較常見,而在公司避免下年度繼續虧損時則往往采用巨額計提。其最終目的也是使公司的經營業績得以提升,資產質量得到改善,取得上市、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資格等。
三、新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沖擊
2007年1月1日,財政部對我國上市公司率先實施了由39項會計準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組成的新會計準則體系,與現行17項會計準則相比,其規范的交易和事項的內容更加全面,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惡意的盈余管理行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關聯方交易的抑制。
(1)加大對關聯交易的披露。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新會計準則對關聯方的定義做出了明確的擴展,凡對企業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三種類型的公司都構成關聯方,并且明確指出無論是否發生關聯方交易,存在控制關系的關聯方企業都應當在報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關系,規定批露的關系層次要具體到包括母公司、最終控制方、對外公開提供財務報表的最低中間控股公司。此外,新準則取消了關聯方交易金額或比例披露方式的選擇,要求企業必須披露交易金額,對重大交易,須同時披露交易金額和交易額占該類總交易額的比例;對未結算項目,要求披露詳細信息及金額。在關聯方交易批露的信息中,準則強調只有在提供充分證據的情況下,企業才能披露關聯方交易采用了與公平交易相同的條款。由此,新準則不僅加大了關聯交易披露的范圍和內容,還將以往較為概括的要求明確化和具體化,增強了關聯交易的透明度,同時也意味著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方面的盈余管理空間越來越小,使投資者更容易識別出上市公司對盈余的調節。
(2)擴大了合并報表范圍。新會計準則指出公司之間需要合并報表的范圍不再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標準,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納入合并報表的范圍。此外,新準則中規定,合并財務報表的種類不僅包括舊準則中規定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各自的合并,而且還新增了包括合并現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和附注三個部分。這一規則的變革遵循了會計的實質性原則,使得合并報表能真實反映出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構成的企業集團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阻斷了一些企業通過利用分離若干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好的業務從合并范圍中剔除,從而粉飾企業集團整體業績的慣用伎倆。
2.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變革。新會計準則中明確規定:“以低于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某項目時,債務人應該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支付的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 很多上市公司因背負沉重的債務而處境非常艱難,而債務重組往往不僅使其免掉巨額的債務,重組過程中產生的一大筆重組收益按舊會計準則的規定還可以記入“營業外收入”,使上市公司的利潤水平有了一個極大的扭轉,十分不合理,債務重組屬于非經濟項目所得,并不能反映企業真正的贏利能力和經營狀況的好轉,卻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創造了先機。新會計準則中對于債務重組的重大變革勢必影響到很多上市公司的業績問題,可以說是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個前所未有的約束和限制。
3.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變革。新會計準則規定了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準備計提后,在企業繼續維持現有資產期間不得轉回計入損益,只允許在資產處置時再進行會計處理,并規定計入公積金。運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是上市公司常見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當管理當局試圖減少會計盈余時,就會大幅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當期費用;反之,則通過轉回資產來增加當期盈余。新會計準則規定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要計入公積金,可見這一重大變革又縮小了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活動范圍,增大了上市公司信息批露的真實性,利于投資者的的有效決策。
四、結語
新會計準則的出臺,理論上確實緩解了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燃眉之急,然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同會計的準則相互博弈會愈演愈烈,盈余的管理的手段也會越發詭異和難以識別,因此,客觀上也就要求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不僅要向國際準則靠攏,更要求有一定的相對前瞻性和控制性,以達到資源合理化配置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Paul.M. Healy James. M.Wahlen.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J].Accounting Horizons,1999,(12)
[2]高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中美比較視角[D],2002
[3]財政部:新頒布的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M].2006
[4]王其超陳亞萍:公司盈余管理及其防范的研究與分析[J].財會通訊,2006.(2)
[5]王奔:新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的博弈分析[N].中國建材報,2007.(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