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公司法理論認為,債券持有人是公司的債權人,與公司之間是債權、債務關系,屬于公司的外部關系,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只能依靠合同法來保護,沒有任何法定的機構來保護債券持有人,尤其是無擔保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因此,各國公司法都專門設立相應的公司債債權人團體保護制度,以保護公司債債權人的個別利益和全體利益。下面以大陸法系的公司債債權人會議制度為例來對公司債債權人保護制度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司債債權人團體保護債權人會議
一、債權人會議的概念
債權人會議,即債券持有人會議(Meeting of Debenture holders),是指“由同次公司債債權人所組成,就有關公司債債權人之共同利害關系事項而為決議,其決議對全體同次公司債債權人均能發生效力之法定、臨時之合議團體。”即代表同次公司債債券持有人利益、形成債券持有人集體意志的非常設組織。分析如下:
1.公司債債權人會議是由同次公司債債權人組成的。因為如果不是同次發行,那么公司債債權人之間就不是共同的利害關系,其所做的決議也沒有實際意義。
2.公司債債權人會議是法定的、臨時的合議團體,并不是定期召集的,只是在必要時臨時召集。如果發行公司按照約定履行公司債合同,那么就沒有召開債權人會議的必要。
3.公司債債權人召集的目的,在于就有關公司債債權人的共同利害關系事項做出決議。這些利害關系主要是指發行公司怠于履行其付息及償還債務。
4.公司債債權人會議所做的決議,對全體同次公司債債權人均發生效力。全體同次公司債債權人不論是否出席該會議,是否贊成該決議,均應受該決議的約束。
二、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性質
公司債債權人會議是存在于發行公司之外的合議團體,并不是公司的常設機構。公司債債權人會議與發行公司之間處于對立關系,但公司債債權人會議在維護自己利益的時候,也應當考慮發行公司的利益。“惟因公司債契約具有繼續性之結果,公司債與公司企業形成有機之結合。”
三、大陸法系國家有關債權人會議制度的相關規定
大陸法系國家如日本、法國等國家主要利用債券持有人會議機制來實現眾多分散的債券持有人集體統一行動。
1.日本。《日本商法典》第319條規定,經法院許可,公司債債權人會議可以就與公司債債權人的利害有關的重大事項做出決議。《日本商法典》規定,有召集權的人包括:發行公司債的公司或者公司債管理公司;代表公司債總額十分之一以上的公司債的債權人,可以向公司債發行公司或公司債管理公司提出記載會議目的事項及召集理由文件,請求召集公司債債權人會議。各公司債債權人就每宗公司債的最低額有一表決權,無記名債券的持有人,非于開會日1周前將其債券提存,不得行使表決權。公司債權人會議的決議,以出席公司債債權人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但是下列事項必須以出席公司債債權人表決權的三分之二通過:就全部公司債所為的支付猶豫、因不履行而產生的責任任免或和解;經法院許可,可以就與公司債債權人的利害相關的重大事項做出決議;公司債權人會議從持有公司債券總額千分之一的公司債券人中,選任代表一人或者數人,委任其決定應予決議的事項。《日本商法典》規定,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召集人應自決議通過日起1周內,請求法院認可決議。存在下列情形法院將不予認可決議:召集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程序及其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募集公司債說明書的記載時;以不公正方法做出決議時;決議顯失公平時;決議違反公司債債權人的一般利益時。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決議因法院認可而發生效力,對全體公司債的債權人均有其效力。決議由公司債管理公司或者債權人會議選舉的代表人執行。《日本商法典》規定,公司債管理公司、代表人、執行人應得的報酬及處理事務所需費用及其支付日后的利息,以及在處理事務中非因自己的過失而受的損害賠償額,除與發行公司債的公司有契約上的規定外,經法院許可,可以由發行公司債的公司承擔。債權人會議的費用,由發行公司負擔。
2.法國。法國1935年的保護債券持有人法令規定:債券持有人組成的“債券持有人集團”具有法人資格,有權通過有關債券持有人權利的決議。《法國商事公司法》規定,同一次發行的公司債債券持有人,為維護其共同利益自動組成享有民事法律人格的集團。同一集團的公司債債權人大會可在任何時候舉行會議。《法國商事公司法》沒有對債權人會議的決議的形成和效力單獨進行規定,但是規定準用關于普通股東大會的有關規定。該法規定,普通股東大會以獲得出席或者由他人代理的股東擁有票數的多數票做出決定。《法國商事公司法》采用一般規定和列舉相結合的方法規定會議的權限。規定,債權人大會對一切旨在確保維護公司債債權人利益和履行借貸合同的措施以及一切旨在修改合同的建議尤其是改變公司宗旨和形式的建議、有關公司合并或分立的建議、任何有關發行與該集團的公司債債權人的債權相比具有優先權的公司債的建議、任何有關全部或部分放棄向公司債債權人提供的擔保、延期支付利息和變更還本方式或利率的建議進行審議。《法國商事公司法》規定,公司債權人大會由董事會、經理室或經理人、債權人集團代理人召集;至少代表一個債權人集團的三十分之一債券的一名或數名公司債債權人可向公司和集團代理人提出召開大會的要求。公司債債權人大會依照召集股東會議的相同形式和期限進行召集。會議既不得增加債權人的負擔,也不得在同一集團內的公司債債權人之間建立不平等待遇。發行公司債公司承擔大會的召集、舉行、會議決定公告的費用。
3.意大利。意大利《民法典》第2415條第2款規定,“在董事或者共同代理人認為必要時,或者在占發行的、有效債券總數二十分之一的債券持有人提議下,董事或共同代理人應當召集債券持有人大會。”第2416條規定,“債券持有人大會對全體債券持有人,即使是未出席會議的持有人或者有異議的持有人,均產生約束力。”
四、債權人會議的召集與權限
綜觀各國的規定,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召集既可以是發行公司,也可以是持有公司債券達到一定比例的持有人,還可以是公司債的管理人。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召集程序應當參照股東臨時會議的召集程序進行。會議的召集人擔任會議的主席。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由同次公司債債權人組成,全體同次公司債債權人均有權出席會議。每一份公司債券最低票面金額有一個表決權。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決議應當由代表公司債債權總額的較大比例(如四分之三以上)的債權人出席,以出席債權人表決權的較大比例(如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生效。
債券持有人會議僅能對特定的事項做出有效決議。債券持有人會議決議事項應當限于與全體債券持有人利益相關的事項,而對于個別債券持有人擁有的諸如合法債權轉讓等權利的行使,債券持有人會議并無決定權。債券持有人會議是為了確保債權人的共同利益而存在的,一般可對下列事項做出決議:推遲、減少或抵銷債券本金、溢價或利息;解除或設立債券的保證或擔保;與兼并或破產和解有關的將債券轉換為公司的股份、與其他種的證券相兌換;債券幣種的變動;免除公司債管理人的責任;指定債券持有人的代表;就公司債提起訴訟;撤消債券持有人代表等。
五、債權人會議決議的認可與效力
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決議,應當制成議事錄,由主席簽名,經申報公司所在地的法院認可公告后,對全體公司債債權人發生效力。凡有:召集公司債債權人會議之手續或其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應募書之記載者;決議不依正當方法達成者;決議顯失公平者;決議違反債權人一般利益者”法院不予認可。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的決議,經法院認可并公告后,對全體公司債債權人發生法律效力。
六、債權人會議決議的執行
債券持有人會議作為一種會議機制,需要其他獨立民事主體負責會議的召集、主持、決議的執行等具體事宜才能發揮作用,因此,一般需要設立債權代理人來保障債券持有人會議作用的有效發揮。《法國商事公司法》規定,全體債券持有人由一名或者數名由公司債權人大會選出的代理人代理。向社會公開募集發行的,代理人可在發行合同中指定。《日本商法典》規定,公司債債權人會議由發行公司債的公司或公司債管理公司召集。公司債管理公司實際上就是債權代理人。募集公司債時,公司應確定公司債管理公司,委托其為公司債債權人利益而實施清償受領、債權保全及其他公司債管理行為。
總之,確立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是實現公司債債權人保護的重要舉措。針對公司債債權人權利可能遭受侵害的種種情形,各國立法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只是為了公司債券持有人的共同利益而設立的,通過會議的形式來行使權利,是一種會議機構,不是常設機構,在這一點上與公司的股東大會有相似之處。但是,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并不是公司的組織機構,這又是與公司的股東大會有所不同的。在立法上承認公司債債權人團體性,確立公司債債權人會議制度,公司債債權人就可以團體力量與發行公司處于對等地位,監督發行公司確實履行其債務,從而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公司債債權人團體利益保護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盡快完善我國公司債債權人團體保護的法律制度,以利于公司債券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