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出口的強勁擴張,發達國家經濟低迷不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市場矛盾日益突出,他們必然要采取貿易壁壘來保護國內市場。本文通過對外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分析,闡明了貿易壁壘對我國經濟造成的損失,提出了加快和完善貿易壁壘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經濟貿易壁壘對策
一、對外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4517.8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209407億元,年均增速15.26%。同時,我國的對外貿易也取得的長足的發展,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57.08億美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17607億美元,年均增速23.78%,其增速領先于GDP的增長,這些數據顯示了我國對外貿易對于推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進出口額與GDP的相關與回歸分析
通過計量經濟分析法分析以探悉進出口額與GDP的關系。我們對1980年~2005年的進出口額與GDP總額的數據用SPSS軟件進行相關與回歸分析,在回歸分析中,以GDP作為因變量,進出口總額XM作為自變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擬合回歸模型,結果如下:
相關系數:r=0.954
回歸結果:GDP=13253.97+1.611XM
t值 (4.023)(15.245)
sig(0.001) (0.00)R2=0.91 DW=0.284
根據以上結果發現我國進出口額與GDP之間存在正的相關關系,且相關關系比較密切,相關系數高達0.954,從回歸結果看,我國進出口額與GDP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進出口額的回歸系數為正、t檢驗通過,且模型的擬合效果也很好(高達0.91),這說明進出口額每增加1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可以增加1.611億元。進出口貿易的擴大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看出進出口貿易的邊際產出是相當高的。
2.用進出口指標分析對經濟增長作用的評價
通過進出口額與GDP的相關與回歸分析,我們都可以從數據中得出結論,即從1980年至今,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和GDP持續高速增長,同時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經濟增長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也逐漸加強,進出口的增長推動了經濟的增長,經濟的增長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出口額的增長。
3.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長期作用機制
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我國為例,每出口1億元人民幣的工業品,就可直接為1.2萬勞動者創造就業機會,如果再加上間接創造的就業機會,這一數字還會大大增加;可以促進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現代化生產越來越強調規模效益,通過各種途徑達到規模經濟的最佳點。通過對外貿易可以擴大商品銷售市場,使生產擺脫國內市場的局限,刺激本國產業規模的擴大,使生產能夠獲得規模效益,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推動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二、貿易壁壘對我國經濟造成的損失
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了減少國際市場份額、失去貿易機會、退出市場、損害企業信譽等不利影響,并使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和食品信心下降,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1.制約出口
商務部2003年調查表明,國外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日益加劇。2002年,我國有71%的出口企業遭遇到國外貿易壁壘不同程度的限制,有39%的出口產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損失逾170億美元,這相當于2002年出口總額的5%。而2000年相關數字分別為66%,25%和110億美元。
2.市場準入方面的障礙
(1)進口標準提高。日本、歐盟、美國、韓國等進口國以保護人民健康和環境為由,隨意自行提高其控制指標,長期連續地采取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直接影響商品的市場準入。如英國對蜂蜜中氯霉素指標提高100倍,僅大連海關統計,2003年1月~5月份遣返蜂蜜達800多噸,價值7萬美元。
(2)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美國是機械、電子等成套加工設備的輸出國,國外這些設備取得UL認證非常困難。我國出口額第一位的機電類產品,由于受發達國家在噪聲污染、節能、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技術限制,每年有幾百億美元產品受到影響。
(3)包裝、標簽方面。1998年9月美國以中國出口產品木質包裝中含有鐵肩天牛影響其森林為由對我國出口的100萬只集裝箱采取措施,成本增加30%,若不采取積極措施,250億美元出口將受到影響。后來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歐盟采取類似行動,出口影響面擴大到500億美元。
3.影響價格競爭力
我國出口企業為使產品達到國外市場準入門檻必須增加投入,包括設備的購置、專利的引進、人才的培訓和包裝的改進等方面,勢必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了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如我國山東省農畜產品出口生產加工企業針對進口國家對藥物殘留限量要求越來越嚴的實際情況,2002年自行投入資金上億元,從國外購進高性能的氣相或液相色譜儀等儀器設備,以提高對藥物殘留的檢測能力,使出口產品藥物殘留符合國際市場的要求。
尤其突出的是,由于國內商檢部門測試、評估的技術和標準,得不到進口國或進口商的認可,在出口貿易過程中,進口國或進口商往往會指定國外認證機構認證,費用非常昂貴,直接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日本每年進口4萬噸到5萬噸菠菜中的99%來自于中國,日本當局通過增加抽樣次數等手段使中國菠菜檢驗費從原來每批5萬日元增至80萬日元。
4.產品生產、加工過程的要求
21世紀貿易壁壘新的發展趨勢,就是它不僅對產品的最終形式有技術性要求,而且對產品的整個生產加工過程提出了技術要求。如,美國對進口的水產品、果汁、蔬菜生產過程實施HACCP計劃,該計劃是一個鑒別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體系,要求進口水果蔬菜從種植、收獲、包裝、運輸直至銷售的全過程進行限制,同時對水質、肥料、操作人員個人衛生及健康、倉儲、運輸工具衛生等進行全方位管理控制,保證食品安全衛生。同樣,目前正在實施的環境標準和ISO系列認證等,不僅涉及產品本身,而且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保護亦提出了嚴格要求。
三、加快和完善貿易壁壘的應對措施
近幾年迅速崛起的對外貿易,使得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不斷提升的同時,也步入了國際貿易摩擦的高發期,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受貿易摩擦影響最大的國家,這甚至將成為中國經濟在未來20年、30年是否能繼續健康發展的大問題。為此,筆者提出加快和完善貿易壁壘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1.制定技術標準法規體系
(1)建立技術壁壘的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特別是要發揮我駐外機構的優勢,必要時向技術壁壘發源地的日本、美國、歐盟派駐專門代表,收集、整理國外技術壁壘信息,建立我國國家技術壁壘數據庫和咨詢中心,及時為出口企業提供國外技術壁壘信息,從而對國外可能出現的技術壁壘預先采取防范措施。
(2)健全反技術壁壘的研究和協調管理機制。加快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和掌握《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及其他相關協議的具體內容,加強對國內外反技術壁壘典型案例的研究,總結國內外企業突破技術壁壘的經驗和教訓,探索應對技術壁壘的一般規律,并在解決貿易糾紛中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
(3)建立我國的技術壁壘體系。一方面通過技術壁壘有效保護本國市場,另一方面,針對那些對我國產品設置歧視性技術壁壘的國家或地區,保留報復的權利,并根據形勢需要實施報復,以使這些國家及時撤銷針對我國的不合理的技術壁壘。
2.提高企業競爭力
(1)提高技術水平。加大研究與開發投入,吸引創新人才,完善創新機制,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快對傳統產品的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這是應對技術貿易壁壘的根本途徑。
(2)提高管理水平。企業的組織結構、戰略管理以及經營管理等必須適應科技時代發展的需要,企業可以將ISO9000、ISO14000和ISO18000等管理標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自身的質量管理、綠色管理和安全管理方法,從制度上保證產品的效能和質量。加強產品檢驗檢疫工作,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這是應對技術貿易壁壘的重要保障。
(3)組織高水平的科研隊伍、提高科研技術水平、促進科技進步是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根本途徑。這支科研隊伍不同于一般的環境保護和治理技術研究力量,而是國際貿易和環境保護的交叉結合,它擔負著及時辨析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提供政策建議和技術改進的重要任務,是中小企業擴大出口,普及清潔生產的推動者。
3.加強政府的作用
(1)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公約和國際多邊協定中環境條款的談判。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在國際環境公約和國際多邊協定環境條款的談判中,發達國家往往提出過高的環境標準和環保措施,發展中國家則強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因此,為了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我國應與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積極參與談判,拒絕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環境條款。
(2)以國際規范為依據反對進口國的綠色貿易壁壘。對于進口國以環保為借口單方面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或進口國將其國內環保法規實施到境外,或進口國以隱蔽形式表現出的各種貿易歧視,我國要通過外交途徑與進口國談判,或向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DSB)提出起訴。
(3)利用政府采購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現階段,盡管我國已加入WTO,但還沒有簽署《政府采購協議》。因此,在政府采購時可以實行國貨優先的原則暫時緩解國外產品給我們造成的進口沖擊力。
4.積極宣傳環保意識
應該全面客觀地認識綠色貿易的性質,既要認識綠色貿易規范條件的積極意義,又要分清某些國家寄寓于其中的綠色貿易壁壘,在保護自身正當權益的同時,使我國的發展順應歷史潮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提倡綠色生活方式,讓綠色概念深入人心,把環保導入企業經營決策中,增強企業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把綠色貿易壁壘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變成全社會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祖莎:技術壁壘的復合作用機理與我國對外貿易.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4,12
[2] 田東山: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及其突破對策探析.經濟研究,2002,8
[3] 尚明:WTO框架下的貿易救濟體系與中國的對策.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3,12
[4] 趙瑾馮雷王迎新:入世后影響我國外經貿發展的三大條款研究.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4,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