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05年開始,我國在一些省份開始進行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工作,雖然是一個不錯的嘗試,但問題與成果同在。本文試圖就小額貸款公司的身份問題做一闡述,以期對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額信貸小額信貸公司民營銀行
一、問題的提出
2005年12月“日升隆”“晉源泰”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在山西平遙成立,2006年12月融豐貸款公司在鄂爾多斯掛牌,全國目前共有七家這樣的小額貸款試點公司(下稱貸款公司)。一年多的發展歷程,貸款公司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其發展也遇到了不少的障礙,尤其是身份上的困惑已經成為貸款公司發展壯大的瓶頸。目前,貸款公司只是由央行批準,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的企業法人,沒有取得金融許可證。人民銀行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運行的原則是“只貸不存”。但是我國《貸款通則》規定貸款人必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經營貸款業務,持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或《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二者明顯矛盾。而且身份上的困惑給貸款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帶來了諸多的其它問題。
二、身份問題引發的其他問題
1.身份問題與法律適用
第一,目前,我國對于小額信貸的相關規定有2001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指導意見》等金融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位次比較低,還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第二,從貸款公司提供的業務來看,只提供貸款業務使它不同于商業銀行,不適用于《商業銀行法》。但是貸款業務本質上又是一種金融行為(不同于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不能適用《公司法》),是要收取商業利潤并采取商業化的經營方式以實現資金利用的商業行為,不同于以財政為后盾的政策性銀行,不能接受相關的法律調控。第三,作為貸款公司最為直接依據的試點實施方案只做了一些粗線條的規定,而且缺乏統一性和法律效力,貸款公司該享受的優惠政策沒有明確,使得貸款公司的一些經營陷入既無法律依據又無試點文件支持的尷尬境地。
2.身份問題帶來的監管問題
目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的監督管理機構為銀監會,貸款公司沒有取得金融許可證,在法律上其稱不上金融機構,所以它不受銀監會的監管。從各地的實踐來看,對貸款公司的監管由試點辦公室實施,在公司開始運營后,大部分試點地區都將監管任務交給縣人民銀行,由貸款公司定時向縣級人行報送資料,人行參照有關規定對貸款公司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罰,但縣級人行恐難勝此任,因為銀監會成立后,人民銀行已經專司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3.身份問題引發資金短缺問題
由于不具有合法的金融機構身份,貸款公司只能貸不能存,在民間融資需求量巨大而貸出去的資金短期內無法全部收回的情況下,貸款公司最終將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嚴重影響貸款公司的持續發展。
三、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路
資本所有者投資于貸款公司其關鍵的原因在于期待試點之后拿到金融業務許可證,變身為銀行,身份上的不明確導致發展前景的模糊只會讓投資者止步不前,貸款公司終將步入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小額信貸組織同樣的命運,最終胎死腹中。總結國際上小額信貸組織的扶貧經驗,筆者大膽將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前途定位于民營銀行,原因論述如下:
1.從國內外經驗教訓來看
國際上著名的小額信貸組織孟加拉鄉村銀行(GB),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于1983年注冊為鄉村銀行。我國在貸款公司之前也實施了眾多的小額信貸項目,大多發展緩慢,沒有形成規模,表面上的原因雖然是因為過多強調了慈善性而導致后續資金短缺,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合法的身份,無法參與市場運作。
2.民營銀行的優點
產權清晰是民營銀行最大的優點,這點也等同于我國的國企改革經驗,如果我國的改革開放僅限于國企改革和外資進入,而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經濟發展可能遠遠達不到今天的水平,既然在其它行業中可以開放民營企業,那么在金融行業中開放民營銀行必然是合乎邏輯的選擇。實踐證明,在國有商業銀行中做到產權清晰,進而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從而開放民營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銀行改革過程中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發展民營銀行有利于打破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改善金融市場的競爭環境。
3.民營銀行可以為我國大量的民間融資找到出口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非政府組織是不可以從事金融活動的,但是根據人民銀行統計司2005年對民間融資的推算,我國民間融資規模為9500億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幣貸款的5.92%左右。如此巨大規模的融資都是在非正規金融模式下進行的,這說明我國民間存在著巨大的從事金融活動的空間,與其讓大量民間資本無序發展,還不如因勢利導,將之引導到投資民營銀行上來,同時還可以遏制農村高利貸和地下錢莊等形式的組織的不健康發展。
4.發展民營銀行是解決小額貸款公司一系列問題的鑰匙
資金短缺、監管混亂是目前貸款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只靠發起人的自有資金是無法滿足我國廣大農戶和中小企業大量的貸款需求。而不能為貸款公司合理的定性,就無法解決由誰來監管的問題。以民營銀行為方向,貸款公司就取得了合法的金融機構的地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吸收存款,解決目前只貸不存帶來的資金緊缺問題。而且定位于民營銀行,由銀監會對其進行監管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同時,合法的金融機構的地位,還可以吸收更多的投資者開辦小額貸款公司,壯大其自身力量,增強我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
總之,只有以民營銀行為方向,小額貸款公司才會走出目前的困境,成為改變我國貧困問題的有力的途徑之一。2004年~2006年三個中央一號文件都表明中央對我國農村金融的重視,給我國民營銀行的放開帶來了一線曙光,也為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前途照亮了一點希望。
參考文獻:
[1] 徐振春任大鵬: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立法問題研究.農村經濟[J].2007,1: P67~69
[2] 程志云:資金短缺與尷尬身份—山西小額貸款公司一年艱難[N].經濟觀察報.2006年7月24日第20版
[3]葛俊龍李新顏:農村合作銀行與農村民營金融的制度分析: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兩條思路.農村經濟[J].2002,2:P60~6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