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保險是指利用保險機制來降低和轉移體育運動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和風險,從而保障體育運動的參與各方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正當權益。現代體育涵蓋了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等方方面面,體育和保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現代保險業伴隨著人類已走過了300多年的歷史,在人類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保險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相對西方國家而言,我國體育保險起步較晚,我國體育長期以來是“舉國體制”,運動員傷、殘、病基本由國家負責。隨著體育發展向產業化轉變后,特別是一些賽事中的不幸意外事件時有發生,保險被推上前臺。1996年5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設立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體育保險部。在1998年9月,所有奧運會項目的國家隊運動員獲得了運動員意外傷殘保險,標志著我國體育保險事業的正式起步。1999年,體育保險的范圍得到擴大,并且為所有獲得世界三大賽事“世界杯”、“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冠軍的優秀運動員增加了一倍的保險額,最高賠付60萬元。2002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頒布《優秀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試行辦法》,對參加“互助保險”的運動員的范圍做了明確規定。2002年在國家體育總局及其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出臺了 《優秀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試行辦法》。2004年3月7日,我國第一家專業從事體育保險的經紀公司——中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公司從事保監會批準的所有保險經紀業務,主要以運動員保險、賽事保險、體育保險咨詢為主體業務。
一、 我國體育保險業存在的問題
1.體育保險覆蓋面小,保險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運動員投?,F狀并不樂觀。從我國體育保險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 體育保險的投保對象均為參加奧運項目的國家集訓隊隊員。從參加保險的情況看, 普遍存在著保障范圍小、保障程度低的問題。在我國承辦體育賽事的單位或者個人,體育保險意識非常薄弱。一些商業機構,在承辦賽事時總是存在著僥幸心理,不愿購買賽事保險。其實一項比賽從開始籌備到結束,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問題。另外,運動員自身的保險意識存在著很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我國很多運動員習慣于一切讓國家包起來的做法,認為自己既然是給國家效力,那么公費保險就是天經地義的。除了一些職業化程度較高、商業運作比較成功的俱樂部中的一些知名度較高的運動員外,大多數運動員還沒有自己掏腰包投保的意愿。
2.險種單一,不能滿足保險需求
事實上,國內專門的體育保險產品非常少,即使有相應險種,也存在費率高、條款缺乏靈活性、不能滿足不同體育項目要求等問題。尤其在多年來形成的“贊助”的環境里,很難開發出好的體育保險產品。生命人壽保險業相關人士表示,國內的體育保險產品大多是公眾責任險、人身意外險、財產險的變種組合,而國際上比較常見的“賽事取消保險”、“電視轉播取消保險”等財務風險控制類保險產品,在國內至今還是空白。非典期間,女足世界杯從中國臨時易地,門票收入、贊助、出場費、電視轉播費以及國際足聯可能的投入等間接損失非常慘重,粗略估計可達上億元。但由于沒有相應險種保障,結果只能暗暗吃虧。
3.缺乏可以溝通體育和保險領域的專業中介服務
在體育保險的經營運作模式里, 一個能夠提供完善服務的中介機構非常關鍵, 它把體育保險需求和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險種產品聯系在一起。特別是作為慣例, 國際性賽事的體育保險都由專業的體育保險經紀公司代理。在經濟全球化,保險業進一步開放的形勢下,國內缺乏這種中介,國外的體育保險公司和經紀公司必將大量涌入中國,對國內的體育保險業形成強大的威脅。
4.體育保險的配套法制不健全, 保險操作不夠規范
立法是體育保險發展的關鍵和保障。目前,無論是保險界還是體育界,都還沒有明確的、完善的關于體育保險的法律法規,這在客觀上限制了體育保險的發展。有關體育保險法規的缺失,使得體育保險的具體事項涉及很多法制的空白區域, 必然會導致操作上的不規范。我國對保險監管的基本法律是《保險法》和以《保險法》為核心的相關法規,包括《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代理人管理暫行規定》、《保險代理機構暫行規定》、《保險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合同法》、《公司法》等,沒有專門的體育保險法規,僅有這些法規不能滿足體育保險市場的需求,這直接導致了目前國內市場上涉及體育保險的險種少、費率高、條款不明確,根本無法滿足不同項目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體育保險已經陷入了艱難發展的困境。
5.保險人才缺乏
規模龐大的體育保險需要大量的保險專業人員、服務人員、核賠理賠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目前保險業的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凹榷w育又懂保險的復合型人才令各大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求賢若渴?!编嵱翊罕硎?,目前這方面的人才是我國發展體育保險急需的,包括從體育風險的評估、重大賽事的監督和管理、投保后的跟蹤服務,到提供相關信息和數據、協助開發新的險種、出險后進行理賠工作等等,都需要這些人才的參與。但是在我國,這種既熟悉體育、又具有保險專業知識的人才十分匱乏。
二、發展我國體育保險的對策
1.建立健全體育保險法律法規
我國加入WTO之后,國際保險業對我國體育保險領域的沖擊更加劇烈,面對嚴峻的競爭形勢,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國家對運動員傷殘保險事故程度分級標準定義細則》和《國家隊運動員傷殘保險試行辦法》等一系列體育保險法律法規。但是,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體育保險法律法規還很不健全和完善, 在一些細節的條文規定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死角,諸如體育保險的標準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解釋等。因此,我國應在積極借鑒國外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建立健全體育保險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監督,避免無序競爭和違規操作。
2.大力培育體育運動參與各方的保險意識
體育運動有風險,這一點誰都明白,但真正投保的人卻不多,除了許多體育運動員收入水平較低以外,保險意識的薄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發達國家的運動員普遍具有很強的保險意識,很多選手不惜重金為自己的一條腿、一只手甚至一個手指投下巨額保金。而在我國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相當多的運動員還沒有自已掏腰包買保險的習慣。此外,提高體育競賽組織部門的保險意識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如國內首屆極限運動會在舉辦時,就發生過組委會因當地某保險公司沒有提供贊助而拒絕其為運動員免費提供人身保險的尷尬場面,這說明需要提高保險意識遠不止是我們的運動員。
3.保險行業盡快開發體育保險產品和創新服務
保險產品的開發是保險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優質的保險服務是保險業持續發展的保障。但對于現階段我國的體育保險而言,還談不到保險服務的優劣,保險產品種類的缺乏才是這一領域難以“啟動”的主要原因。保險公司需要重點開發的險種包括各種責任保險、后果損失保險、會展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運動員傷殘保險,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相關的特殊險種。由于國內保險公司缺乏專門為體育運動組織、運動員制定的體育保險產品,只把保險公司現有的格式化產品推薦給客戶,使用現成的保險責任往體育上生搬硬套,和體育本身的特點不匹配,所以,它們所推薦的保險產品往往存在著保費過高、保障范圍不夠全面等問題,常常和客戶的要求差距很大,因而缺乏吸引力。保險業應深入研究體育比賽的運作方式,為運動會和比賽的各個環節設計相關的保險產品,同時,我們應在學習、借鑒美、日等國家體育保險的經驗,嘗試開發適應我國體育保險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
4.加速體育保險中介業的發展
在西方發達國家的體育保險活動中,體育保險經紀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要建立一個健全的體育保險市場,既不能缺少保險人和被保險人(投保人),也絕不能缺少體育保險中介——體育保險經紀公司。通過保險經紀公司可以對體育保險進行調查研究和開發,對體育保險進行推銷,承擔體育保險的風險評估,投保后的跟蹤管理服務,對保險人和被保險人提供咨詢服務,替保險人收取保費和協助保險人設計、設立新的險種等。而我國第一家從事體育保險經紀的公司于2004年3月才成立,其業務服務范圍遠遠不能適應我國迅猛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的體育保險業。政府和社會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加速體育保險中介業的發展,培養體育保險研究和開發的專業人才,建立一支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體育經紀人專業隊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