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知識管理視野出發,探討知識創新的的概念和特征,分析推進知識創新的管理需求,為企業知識創新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 知識創新知識管理
企業知識創新的重要性已經得到理論界和企業界有關人士的普遍認可。相對于企業的其它要素而言,知識創新是企業管理系統中的“生產力”因素;相對企業的要素結構來說,知識創新是企業管理系統中的特有功能;相對于企業組織形式來說,知識創新又是企業系統管理的內容。當我們需要進行企業知識創新活動時,必須要求企業中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要素實行重大變革與之相適應,所以培育企業的知識創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實施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管理。
一、知識創新的概念和特征
知識創新,是指通過企業的知識管理,在知識獲取、處理、共享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新的發展,探索新的規律,創立新的學說,并將知識不斷地應用到新的領域并在新的領域不斷創新,推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增強,使企業獲得經營成功。知識創新內容包括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其中,理念創新是企業知識創新的前提;技術創新是企業知識創新的支撐;制度創新是企業知識創新的基礎;管理創新是知識創新的保障,文化創新是知識創新的環境。
知識創新具有以下特征:
1.獨創性
這是知識創新最基本的特征,使它與一般的改良不同。知識創新是新觀念、新設想、新方案及新工藝等的采用,它甚至破壞原有的秩序。知識創新實踐常常表現為勇于探索、打破常規,知識創新活動是各種相關因素相互整合的結果。
2.系統性
傳統的創新理論認為,知識創新是一個“線性模型”,即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生產——營銷。這種觀點認為,知識創新是由基礎研究驅動的,市場只是被動的。接受研究開發成果,只要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就可以直接增加產出。但事實證明,研究開發投入得多,并不能保證所產生的創新就多。只強調基礎研究的投入,而對創新過程的組織方式缺乏考慮,缺少市場導向,就很有可能造成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被轉化。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創新在企業價值鏈中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在研發的過程中,就應該考慮生產如何進行,并且該創新是否能夠適應市場。這就使得知識創新總是在相互聯系和相互反饋的網絡中頻繁發生。所以說,知識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知識創新系統”或稱之為“知識創新網絡”。
3.風險性
知識創新沒有現成的方法、程序可以套用,投入和收獲未必成正比,甚至有可能研究過后發現其成果并不能實現,所以知識創新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在知識創新實踐過程中,創新者要周密地考慮和分析現有和未來的各種條件,但不可能完全準確地預測未來,所以風險不可避免。因此,知識創新是一種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的活動。
4.科學性
知識創新活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方法的應用以及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它是科學的認識過程和科學的試驗過程。所以,知識創新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的實踐活動。
5.前瞻性
有些企業,只重視能夠為當前帶來經濟利益的創新,而不注重能夠為將來帶來利益的創新,而知識創新則更注重未來的利益。
二、促進企業知識創新的管理體系
企業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企業的知識創新,全面帶動企業各個方面的創新步伐,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的生機和活力。為適應企業的發展和創新的需要,企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運作方式和各項制度,使知識管理成為推動企業知識創新的直接動力,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牢固樹立知識資本理念
要促進企業知識的明晰化,要充分認識知識資本是知識創新的源泉。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已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企業競爭優勢的獲得、企業資本的增值是基于對擁有的知識資本資源狀況進行分項評估,對其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適應程度進行客觀地綜合分析和認識之上的。知識創新理論警示企業“創新則活,守舊則亡”,正是要求企業要不斷創新知識,又要對知識資本進行創新運用。
2.營造激發知識創新的企業文化
建立激發知識創新的企業文化,維系人心,改善知識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激勵知識擁有者的潛能發揮,促進其知識的創造和超越,增加企業知識的資本積累,增強其運行機制,加速知識的創新。要從傳統的“約束領導型”轉變為“服務激勵型”,通過更符合人性的管理方式,使公司內自生的、自下而上的隱性創造沖動得以顯性化。公司應該形成一種價值觀,鼓勵創造性,支持那些創新的輿論和行動,獎勵有價值的貢獻,營造知識創新氛圍,鼓勵每一層次的雇員加入到創新進程中去。
3.建立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有利于知識創新:一方面,學習型組織有一個共同的愿景,組織中的人們致力于實現某種他們深深關切的事情,促使他們進行一種“創造型的學習”,他們主動地對業務活動進行反思或對新思想進行實驗,從而得到新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習型組織促進知識的傳播,在傳統的組織中,知識傳播可能會碰到以下的兩個障礙:一是知識壟斷。知識代表著權勢,與人分享知識就意味著削弱自己的權勢。二是企業員工間缺乏信任。由于知識交易的互惠性是延期進行的,所以要創建企業內部的知識市場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在學習型組織中,企業的共同愿景讓員工有一種本位感,這是我們自己的公司,是我們自己的事業,使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產生一體感。他們在知識傳播時就會放棄對個人利益得失的考慮,員工知識得到共享將促進知識的創新。
4.構建知識管理制度
企業應建立有利于知識創新的知識管理制度,并進行相應的配套改革,善于運用集體智慧來提高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實現企業的明晰和默會知識共享尋求新途徑。一方面通過強調知識創造者(每個員工)的價值和作用,集中群體的智慧優選方案,避免個人決策可能引起的失誤;另一方面通過轉換領導方式,讓每個職工了解和參與決策,有效地統一員工的行動,從而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企業的知識資源,并將其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為了防止企業知識資本的流失,應切實改革企業的人才選拔任用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按知識資產、科技水平,對企業的貢獻成果與經濟利益的分配掛勾,拉大獎金等級檔次或實行以效益為主的浮動工資等。
5.創建企業共享激勵機制
企業文化是以精神激勵為核心的人力資本管理。企業文化是決定知識管理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知識管理需要有尊重知識的文化,高度認識到學習的價值,并且重視經驗、專業知識和創新,企業有一種協和而生機勃勃的企業文化,能使員工在工作中更為有效地發揮人力的潛能。企業要鼓勵員工樹立以顧客、以任務為中心的觀念,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揮團隊精神并實現自我價值,從而營造企業整體的創新能力,企業要培育研究新知識有重大創新行為并愿意與他人共享的良好氛圍,對于企圖坐享他人成果,有知識壟斷傾向的,將被員工所排斥。企業應不遺余力地宣傳創新、樹立模范,一如既往地樹立不斷變革的企業形象。
6.建立知識創新的管理技術
知識管理的核心是在知識擴散與共享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貫穿于企業創新活動的基礎平臺。這個基礎平臺的構建包括開發協同知識創新工作的應用產品,如相關的軟件;構建完善的知識庫系統,高效率地從各種信息源中挖掘知識并及時處理、共享及創新;建立與知識管理相配套的關系數據庫,保證知識的有效積累;將不同系統中的信息資源映射成一張統一的“知識地圖”,建立團隊和專家網絡,使知識能在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得到及時的共享和發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快速創新。
三、結論
企業知識創新是多種知識能力的互動過程,伴隨著不同形態知識的轉換、新知識的產生。因此企業的發展與創新強調的是組織的學習,在個人、組織知識的轉化過程中不斷激發知識的創新。同時也要求企業在實施知識創新過程中注重理念、組織、制度、技術、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的積極配合,在加速知識轉換的過程中不斷加速知識創新的過程。知識創新是企業創新的動力,組織學習與知識的積累是知識和企業發展的基礎??傊?,企業實施管理就必須重視組織學習,實施全員教育和終身教育,激發企業和員工的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活力,不斷創新、超越自我,這是企業效率之本、發展之源。
參考文獻:
[1]郭曉君陳爽:“關于企業知識管理創新研究的幾個問題”,《企業經濟》,2003(5)
[2]畢玉:“知識創新理論分析及企業知識創新‘房屋模型’”,《中國輕工教育》,2005(2)
[3]張振剛薛捷:“企業知識創新的障礙分析與對策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4)
[4]劉寶發鄒照菊:“組織學習的動態管理模式”,《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1)
[5]孟慶廉:“實施知識管理,增強企業持續創新能力”,《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1(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