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同于經營性管理,戰略管理主要涉及的是方向性問題,很多人把它當作成功的關鍵。但是,戰略方向固然重要,如何沿著正確方向走好經營的路卻也非常關鍵。我們要做的是警惕把“戰略管理”表面化了,實實在在地在“戰略”的框架下做好當前的經營工作。
[關鍵詞] 戰略經營企業管理
戰略管理是對企業經營活動實行的總體性管理,是企業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決策與行動。它是一種動態的管理過程,需要立足企業內部資源能力,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以及戰略執行結果的反饋信急等不斷重復進行的戰略管理過程。
一、“表面化”問題的提出
1.戰略管理和經營管理的含義
戰略管理不同于經營管理。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相比,戰略管理主要涉及企業的方向性問題,如經營領域的選擇、產品方向的變更、企業規模的擴大、發展多角經營等,是有關企業未來發展的全局性謀劃和決策,追求企業的長期生存、發展和戰略競爭力的提高,經營管理則相對簡單即企業在產品方向既定的情況下組織好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一套比較穩定的規章制度和程序可循,主要追求目前的經營成果和利益。
2.“戰略管理”的概念問題
在我們很多人眼里,似乎“管理”就只是指美國式的管理。人們也已經習慣于將美國式管理的一切邏輯和演變,當作管理的一切邏輯與演變而渾然不覺。美國式管理顯然更強調戰略的重要,深受影響的中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也幾乎到了言必稱“戰略”的地步。
戰略管理的關鍵是制定正確發展戰略,這本是無可厚非,但是,更多的企業是在空談戰略而又同時忽視扎實的經營管理,最終只會令企業陷入自己不斷構想的虛無里。比如,我們很多企業為了迎合IT而放棄自己的管理體系,目的卻僅僅是為了實現自身的信息化戰略,結果反而使得企業內的隔閡更多,管理更復雜。也有很多企業急于引進ERP,期望這種時髦的管理體系能帶來成本的降低,結果卻總是相反,問題就在于ERP并沒有改善管理行為本身,卻只會使工作更加混亂和復雜——我們是不是太過于注重所謂“戰略”的光鮮外表了?
二、“表面化”問題的探究
1.我國部分企業戰略選擇本身存在問題
談到“戰略管理”的表面化問題,就不能不提近來美國人轟轟烈烈提出的“藍海戰略”,這個被我國管理學理論界和企業界反復引用以致到泛濫的概念。實際上卻只是講了一個道理:不斷地尋求差異化,從而獲得除了成本優勢之外的“差異化”優勢(而這也只不過是在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上的發揮)。
然而這種“時尚”卻帶來了中國企業界的共識:中國企業已經進入了“紅海”,而且伴隨著政府高調宣揚的“創新戰略”,企業界理論界的這種思想有增無減,“藍海戰略”儼然成為諸多中國企業津津樂道的戰略選擇。可是,作為戰略選擇的基礎,我們是否已經對我國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環境作了充分的分析和思考?我們真的處在所謂的“過度擁擠”、“并與對手爭搶日益縮減的利潤額”的“競爭血腥的紅海”市場環境中嗎?2006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107億元,較去年增長28%,其中所謂的紅海產業——機械行業利潤增長468億,輕工增長了334億元,就連“太紅”的鞋帽等產業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利潤增長;80年代以來,我國企業的資本生產率一直保持在30%~5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凈資產利潤率目前也達到18%以上,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長期占GDP增長的30%~40%!那么,我們的“紅海”市場何在?
“藍海戰略”對全球很多地區的企業的確有現實意義,但對目前的中國企業來說,恐怕根本就不應該成為我們的主導戰略,至少,以下的日本汽車制造業的數據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2.太注重戰略而忽略經營
讓我們看一下2005年度汽車制造業界的實際數據:2005年,規模位居世界第三的日本豐田公司銷售額21.04萬億日元,利潤為1.8783萬億(約合119億美元)且已連續四年創新高;美國汽車公司老大“通用”虧損86億美元,第二“福特”盈利20億美元,第三“克萊斯勒”贏利61億美元——日本豐田公司一家的凈利潤就比歐美三大汽車公司的利潤總和還要多!——而恰恰就是日本制造業被理論界看來是最缺乏戰略意識的。如豐田,它沒有眩目的漂亮的戰略規劃,沒有太多的技術創新,卻就是憑借樸素而獨到的制造體系創造了同行業最豐厚的利潤、最穩定的成長和最堅實的競爭力!就是他們,對激情感召的“藍海戰略”只字不提。
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企業戰略要形成差異化談何容易?隨著戰略易獲得性的增強,企業間戰略的趨同性開始顯現,特別是成功企業的示范效應使得其戰略被大量仿制,加劇了戰略的趨同。然而,趨同的戰略并沒有帶來相近的效果,對標桿企業戰略的仿效也未產生相同的成功。比如我國眾多學習豐田模式的企業里就還沒有一家做的足夠好。所以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而如何在戰略趨同的“紅海”中生存和獲勝,才是企業最可靠、最現實的競爭能力,而這需要實實在在地做好當前的事。人們不會因為沒有學習《戰略管理》就沒有戰略思想,但卻完全有可能在有戰略思想的情況下做不好戰術性攻關。
三、結語
戰略管理不是不好,而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把他表面化了,是不是空有理論而忘記扎實的經營管理。日本的“終身雇傭制”企業、臺灣的大量家族企業、美國的高度自由化企業都是很有特點的,究竟是否適合我國當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企業令人反思。很多在國外很有效率的管理思想在中國卻可能會造成混亂,關鍵的是我們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真正的“戰略”并扎實的經營它,否則就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了。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華夏出版社.2001
[2](美)勒妮·莫博涅:藍海戰略[M].商務印書館.2006
[3]楊光:豐田的制造之魅.中外管理[J].2006(9)
[4]李相銀胡希:基于執行的企業戰略管理研究.企業活力[J].2004(7)
[5]王曉輝:將企業戰略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電信建設[J].2004(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