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FDI規模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外資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外資在追加內資的同時,不僅促進了東道國儲蓄的增長,也帶動了東道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進而加速出口貿易結構向資本密集轉型的進程。近幾年的數據證明,我國的外資存量的積累速度大于內資存量的積累速度,因此,分析FDI企業在我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效應至關重要。
[關鍵詞] 外商直接投資工業部門資本存量比較優勢貿易轉型
一、問題的提出
從傳統的生產要素定義來講,生產物質產品所需要的各種投入構成了生產要素,通常分為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資本資源三種。在這三種基本要素中,只有資本資源的增長在長時間內是沒有極限的,而且在各國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資本短缺的問題,這就需要發展中國家通過與國內儲蓄相適應的新增投資和外國資本的凈流入,提高資本存量,實現資本積累效應。就國內新增投資而言,雖然國內儲蓄水平較高,但是很難產生與其相適應的內部投資,這便更需要外商直接投資在其中發揮積累作用。
因此,外商直接投資作為我國資本積累的外國資本流入部分,對于我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的貢獻程度,便成為分析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對出口貿易轉型的資本積累效應的主要問題。
二、資本存量分析
1.分析方法
(1)資本存量的估算方法——永續盤存法
該方法是由Goldsmith在1951年提出的,后經Christensen和Jorgenson等經濟學者的發展,將永續盤存法計算資本存量的基本公式表示為:
其中,Kt為t時期的資本存量,It為t時期之內的投資量,δ為資本存量的折舊率。
(2)數據說明
本文的數據來源主要是1994年到2005年各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基本數據包括:1994年~2005年工業部門中外商投資企業的固定資本原值;1994年~2005年各年的全社會投資的建筑、設備比例。
(3)基準年K(1994)的確定
根據資本的增加值與產出的增加值之比將近似等于平均的資本產出比重來估算我國同期的資本存量總量。先估計出1994年中國工業部門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現價基期資本存量。再用同樣的方法把1994年基期資本存量分為建筑資產和設備資產兩類。
(4)固定資產投資序列
選擇利用固定資本原值一次差分獲得固定資本的形成序列值,并將其分成建筑、設備兩部分,再用固定建筑和設備投資價格指數進行處理得到1994年價格的固定資產投資序列。
(5)折舊率
使用Wu and Xu(2002)計算的工業品折舊率,并假設1991年~2005年的折舊率與1975年~1996年的折舊率相同,即建筑和設備的折舊率分別為2.44%和7.89%。
2.計算并列出結果
根據前文我國外資存量的數據,從1994年到2005年,在我國工業部門中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存量增長十分迅速。1994年工業部門中外商資本存量為1768.95億元和1671.51億元,到2005年以1994年價格計算為16850.35億元,增長了852.56%,年平均增長率為22.74%。經計算,我們可得到1995年~2005年我國工業部門總的資本存量(如表所示),其由1994年的24212.02億元增長到2005年66721.09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0.65%,明顯低于我國外資存量的積累速度。而總的資本存量由外資存量和內資存量兩部分構成,這進一步說明我國外資存量的積累速度大于內資存量的積累速度,即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的增長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再結合前文計算結果,在1994年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存量占工業部門總存量的比重為7.31%,到2005年這一比重達到22.86%,并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說明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存量的增長對我工業部門的資本存量的增長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分析結論
總的來講,外商直接投資對于我國工業部門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僅說明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份額的增加,而且還體現了我國對外貿易的顯性比較優勢的變化。上述分析表明,我國對外貿易的顯性比較優勢的變化,反映出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的資本積累效應對我國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的強化作用。根據外商直接投資資本存量對我國資本積累的貢獻來說,外商直接投資的資本存量效應對于加強我國資本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起到重要作用,進而加速了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向資本密集轉型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沈克華: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出口總量及結構、基礎設施投入的相關關系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第7期
[2]愛德華·蒙迪·格瑞姆:利用出口加工區吸引外資及其效益——中國經驗.東岳論叢,2004年第2期
[3]龔震:六大方向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中國經濟時報,http://www.cet.com.cn,2004年5月31日
[4]王珂: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升級的原因及效應分析.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10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