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1月1日執行財政部公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現金流量表》起,現金流量表已成為我國企業會計報表的重要報表之一,現金流量表的編制依據為收付實現制,編制基礎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通過編制現金流量表,能夠提供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流量信息,有助于企業的相關者了解如下情況:未來產生現金流入的能力;用現金支付債務的能力;未來外部融資的需求;投資活動是否成功等,從而分析利潤表中本期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正確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彌補了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不足。編制現金流量表有不同的方法,依據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有關賬戶的明細資料,采用分析的方法編制現金流量表是常被采用的方法之一。采用分析法編制現金流量表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增值稅
銷售商品由銷售方收取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反映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中,購買商品由購買方支付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反映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目中。在計算這兩個項目中的增值稅額時,可以采用增值稅明細賬中的有關數據,銷項稅額還可以用主營業務收入乘以增值稅率計算。但是這種做法必須考慮周全,不然就會產生錯誤。因為:
第一,在業務核算時,增值稅的進項稅額中可能含有視同購進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增值稅的銷項稅額中可能含有視同銷售的增值稅銷項稅額,而這兩項數據均不應該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中;
第二,如果企業有出口免稅的出口業務,不會產生增值稅額,但是主營業務收入金額卻是增加的,一旦以主營業務收入乘以增值稅率來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定然是錯誤的。所以在計算應計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的增值稅額時,一定要考慮全面,將不屬于應計入的增值稅額部分調整出去。
二、支付的各項稅費項目
在計算該項目的數據時,我們常使用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所得稅兩個數據,如果不加考慮而直接使用這兩個數據,很容易產生錯誤。因為:
第一,業務核算時計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賬戶的各種稅金和教育費附加,企業不一定已經全部如數上繳;
第二,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方法有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兩種,如果企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計算所得稅費用,那么企業的所得稅費用與應納稅額不相等;
第三,即使企業的所得稅費用計算采用的是應付稅款法,但是企業也不一定按照應納稅額的金額上繳所得稅。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如果不依據實際情況對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所得稅兩個數據進行調整,編制的現金流量表該項目的數據就是錯誤的。因此在應用利潤表中的這個數據時應同時參考應交稅金以及其他應交款的相關明細資料全面考慮。
三、預提費用
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中預提費用項目的調整一般介紹的方法是根據資產負債表中預提費用的期初、期末金額的差額填列,實際是不正確的。因為預提費用賬戶中既反映預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又反映預提的資產大修理費等費用,而短期借款利息屬于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本項目中應該反映的是除籌資活動之外的預提費用,所以該項目不能簡單的依據資產負債表中的預提費用期初期末數據的差額填列,而應根據預提費用的明細資料填列才是正確的。
四、經營性應付項目
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中經營性應付項目包括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福利費、應交稅金、其他應付款等項目的增減變化。在填列本項目時應付福利費的增減變化需要再根據應付福利費賬戶的明細資料分析確定。應付福利費是根據應付工資的14%計算提取的,而工人的工資包括生產及經營管理人員的工資和在建工程人員的工資,因此計提以及支付的福利費中也就包括了在建工程人員的福利費,為在建工程人員支付的福利費不屬于經營性應付項目,所以不應該在本項目中調整。
雖然現金流量表的編制要求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了,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還有一些地方需要補充和修訂,盡量做到直觀、簡便,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以便編制單位能夠比較準確的編制出現金流量表。以上是本人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實際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