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盈利對于企業而言,就像人活著需要呼吸一樣的正常和必須。在商品社會中,企業要想賺錢就必須通過與他人進行商品交換,在這一切活動中,企業必然會與其他的個人和組織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在企業影響力的水平與范圍內,均會涉及到企業與其各類利益相關人的問題,要求企業放棄的自身利益與主導的觀念,樹立和實踐更多地關注相關人的權力和利益;要求企業對各類利益相關人的影響給予更多倫理方面的考慮,并倡導建立“道德戰略管理”系統,來開發和應用有關的政策,以便對利益相關人的權利作出靈敏的反應。
[關鍵詞] 企業利益相關人均勝游戲
一、“利益相關人”的概念界定與分類
企業在整個運作過程中將會與其外部環境各種主體發生利益關系,我們把這些主體稱為利益相關人。利益相關人指與一個企業相關聯的個人或群體,他們或持有股票、有表決權、或能夠從企業的日常運行中獲得既得的利益。這種關系通常是互惠互利的,即企業與個人、群體也總是利害相關的,企業在運行中需要利用這些利益相關人的資源或影響力。企業的利益相關人分為初級利益相關人和次級利益相關人,這樣的分類并不在于其重要性的高低,前者的關系人多建立于市場交易的資源分配機制上,包括:員工、股東、消費者、債權人、供應商、經銷商、競爭者;而后者則建立于政府公共政策及社會公益團體分配機制上,包括:社區、政府、外國政府、特殊利益團體、大眾媒體、支持團體。
二、企業與利益相關人的關系
企業與利益相關人結成了休戚與共的關系,一方面,企業的發展要借助于這些相關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后者要通過企業來謀求自身的利益。企業需要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消費者渴望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企業需要所有者的投資,所有者指望高的投資回報率;企業需要員工盡心盡力工作,而員工向往工作保障、較高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個人成長空間;企業需要供應商提供資源,供應商期望獲得高的報酬;企業需要競爭者,否則就會因壟斷而受到制裁,后者也是這樣;企業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要求企業納稅,保護環境,提供就業機會等;企業需要社區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社區希望企業為社區建設提供資源的支持,公眾的理解、支持,公眾希望企業成為一個“好公民”。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一方面,企業與其利益相關人誰也離不開誰,另一方面,企業及利益相關人無不希望自己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益。
三、股東的價值與利益相關人的價值
眾所周知,對“股東的價值與利益相關人的價值”這一問題的辯論一直在進行。對股東價值的支持由來以久,他們認為強調企業最終追求股東價值之外的東西將會淡化企業的經營重點,導致低效率。遵循這種哲學的企業自然會重視收入的增長、商業利潤、經濟附加值、市場資本化、股東回報等指標。與股東價值論相比,支持利益相關人價值論公司認為,應當優先考慮各相關人群體的優先權,強調合理平衡不同利益相關人的利益相關權。這些企業通常有自己的使命和一套強調這種哲學的核心價值觀。一般來講,他們認為企業對顧客和員工有特別的責任,而顧客、員工和股東是所有利益相關人群體中地位最高的“平等主體”。他們也覺得有必要同其他利益相關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并根據業務性質及其環境的不同進行調整。
利益相關人和股東的地位其實沒有必要被區分開。因為如果員工的不滿情緒很高,或顧客的滿意度較低,重要項目發展緩慢,那么股東價值是不可能在長時間里保持最大化的。利益相關人理論也趨向于把股東作為利益相關人群體中優先考慮的對象。
四、顧客的滿意度越高越好嗎?——在利益相關人間的平衡
在今天這樣一個以顧客為上帝的社會里,了解顧客的要求,不斷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已成為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然而顧客滿意度與企業就當前利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作為獨立的個體,顧客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總是想以盡可能低的價格與商家成交,獲得盡可能完善的服務等等;由此為了獲得較高的顧客滿意度,商家必須付出更多的資金和服務,這樣必然會侵犯商家的短期利潤水平。
面對諸多的利益關系人,企業的目標應是為了不同的利益關系人提供最低的滿意水平,同時,企業向不同的利益關系人提供了高于最低線的滿意。例如,企業的目標是讓顧客高興,給員工更多的機會,給經銷商合理的價格和更多的支持,給股東更好的回報。在建立這些關系中,企業必須注意不使利益相關人之間感到不公平待遇的感覺,在各類利益相關人之間達到滿意的動態平衡。積極進取的企業為員工創造了高水平滿意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員工們不斷改進工作,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從而帶來利潤的增加和業務的增長,這兩者又進一步導致了股東的滿意。這個循環反過來又使員工擁有更高質量的工作狀況,一切均在動態中達到平衡,使企業步入永續發展的軌道。
由于將注意力過度集中于股東的短期收益上,許多管理者漠視了經商的首要準則:公司只有通過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存活。他們的舍本逐末,使自己看到了自身的衰退,他們擊碎了員工們的信心;他們放棄了供應商;他們背離了商業的做法。
五、“均勝游戲”
又稱勝對勝游戲或負對負游戲,如果不能均勝,結果即為均負。
有個人死了,被選到地獄,他發現那里的人,吃飯是被指定使用一個比手還長的湯匙,地獄里的人,費盡心思如何曲折的調整使用的角度,卻終不得食。后來,他去了天堂,天堂也使用同樣的湯匙,只是天堂里的人相互喂食,每個人都吃的飽飽的。他感慨,原來天堂與地獄存在一念之間。這就是“均勝或均負游戲”。
事實證明:為每一個利益相關人服務和為股東創造短期的高回報是沒有沖突的。長期看來,兩者是統一的,企業與利益相關人的交往實際上就是一種均勝游戲。既然以擊倒另一方為游戲主旨會導致雙方皆輸的結果,那么,贏得均勝游戲的惟一途徑就是幫助另一方獲得至少是以使其滿意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周業安:論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企業共同治理機制.中國商務出版社,2003
[2]高晨:股東──管理者的利益沖突與公司價值.上海三聯書店, 20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