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時間就是金錢,這一觀念在跨文化商務交往中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周游全球的商務旅行者們早就意識到世界不同地區對待時間和日程安排的觀念不盡相同。在文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時間觀念,作為文化的深層次部分,和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一樣,是引起跨文化沖突或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不同文化對于時間的支配習慣和規約可以合理有效安排商務交往的時間和日程,融洽雙方關系,避免誤解,以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跨文化商務交往文化差異時間觀念
一、問題的提出
時間語,是一種非言語交際語,對人們的日常交際起到重大影響,有時候甚至超越了有聲語言。通常,在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傳達的信息沖突時,人們傾向于相信后者。人們對于時間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廣泛影響一個人處理事務的動機,對待人與事的情感和問題解決的程度。跨文化商務交際活動的各個層面深刻受到不同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在文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時間觀念,作為文化的深層次部分,和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一樣,是引起跨文化沖突或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文化時間的差異表現在對待時間的觀念和如何使用時間方面。
二、解析世界各國時間語
1.單向時間習慣和多向時間習慣
霍爾在他的著作《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中提出了有關各國文化對時間支配習慣的理論:單向時間習慣和多向時間習慣,并且認為時間能影響人們的行為,影響信息的獲取和交際結果。
(1)單向時間習慣。單向時間習慣是一種強調日程、階段性和準時性的時間觀念。他們認為,時間是線性式的,是河流,不會倒流,是可以分隔,但不可重復的有始有終的一條線。因此這些國家的人們珍惜時間,時間觀念強,強調時間效率。他們往往把時間分割成小塊,在每一時間段里安排不同的活動,辦事有計劃,有先后順序。為了利用好時間,人們精心安排一天、一周、甚至一年的工作日程,制定時間表,確立優先考慮的問題。在典型的德國,瑞士和瑞典的談判會議上,幾分鐘簡短的開場白后,就進入一個接一個的議題,直到會議結束基本上不離題。北美、西歐、北歐都是單向時間習慣。從不在同一時間做兩件事情是單向制的行為特征之一,他們要在一件事情完成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情。
單向時間習慣的國家人們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恪守時間。多次遲到的人被看作是難以信賴的,是對對方不尊重,對事情對會議不重視,很可能事后要受到報復。對美國人來說,遲到五分鐘就必須要道歉,如果遲到半個小時,人們就會認為是一種直接的失禮。在德國和瑞典,連吃飯都必須準時。嚴格恪守時間的商務文化有下列一些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中國內地,荷蘭,挪威,芬蘭,和大多數中東國家。事先安排和事先通知也是單向時間習慣的一個重要特點。國際會議常常在幾年之前已預做計劃,幾個月以前會議的詳細議程已經準備完畢,通常會議嚴格按照議程進行。
(2)多向時間習慣。多向時間習慣的人們時間概念模糊,工作安排隨意性較大,不強調時間表。他們認為,時間是圓,不是直線,時間如同宇宙運行規律一樣可以周而復始地周期運轉。他們不像單向計時制的人那樣每天將事情安排得很周密,時間間隙很短,他們做什么事都可以臨時決定,而且時間的靈活性很強,隨時可以更改時間計劃。亞洲大部分國家,拉美,阿拉伯國家,非洲國家都屬于多向時間習慣。“一心多用” 的思維方式正是多向時間習慣文化的表現特征。他們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可以同時做幾件事情。
2.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觀念
希臘劇作家沙孚克里斯曾經說過,時間是一位仁慈的主宰者。正如上文所談到的,各國文化差異也在于以何種方式向這位主宰者屈服。不同文化的區別之處在于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各自的側重點影響了各文化背景中的人們行為。
(1)過去時間取向。過去時間取向文化的人深深植根于過去的經驗和保持過去的傳統。他們往往比較傳統,保守,容易滿足而缺乏追求。在工作中,他們往往憑經驗辦事而會缺乏創新,盡管有些工作憑經驗辦事確實能提高工作效率。中國,日本,愛爾蘭和英法等國都是崇尚過去的文化。德國歷史學家古丘斯評論說,法國人是如此的崇尚過去,“真正的愛國就是熱愛過去的歷史”。在美國,印第安人也很遵循過去的經驗。許多印第安人的傳說實際上就是用先例來為后人提供賴以學習的道德典范。當我們與過去時間取向文化的人進行商務往來時,要像特隆庇拿(Trompenaars)所建議的那樣,“多談歷史”,“尊重對方的祖先,尊敬前輩和老人”。
(2)現在時間取向。注重現在時間取向的文化不為傳統所束縛,認為未來是不可控制的,渺茫的,惟有此時此刻才是最真實最可信賴的。他們強調做好當前的工作,一切以目前的利益為重,工作或享受,都得趁現在。這些文化必其他文化在對待時間的態度上有更多的隨意性和隨機性,伊斯蘭傳統文化各國,菲律賓,墨西哥,拉丁美洲都是現在時間取向的國家。
(3)未來時間取向。具有未來時間取向的文化,不注重約定俗成的條約和傳統,而是重視未來并且時刻期待更加美好的未來。他們對未來的前途保持樂觀,即使目前有困難,也不氣餒,相信未來必定是美好的。因此,他們富有開拓性,創造性,遠見性,反對因循守舊,不相信經驗。大多數美國人不斷為未來做打算,他們往往等不到手頭的事情結束就開始安排下一個計劃。展望未來的人往往不能忍受拖延,“你已經得到了現在的所有,因此你現在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做下件事情才是當務之急”。
當然,這里所說的未來,時間不會太長,對于美國人來說,五年或十年都太長,因此他們往往不會作如此長的計劃。他們的長期計劃可能就是一兩年時間,因為在一兩年時間內他們能看到結果。在工作中,如果員工提出改進生產工藝的建議的話,美國老板一定會詢問該員工,該建議會產生多少效益,成本多少。如果你無法說出可預見的效益,再好的建議也不會被采納。在跨文化商務活動中,美國人也是追求短期效益,如果某項目不能在他們所期待的時間內取得效益,他們就不會成交這筆交易。從這一點來說,美國也是個注重現在取向的國家。
三、跨文化商務交往中必須注重各文化中的時間語
在跨文化商務活動中,按照本族文化的觀念和標準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的習慣應當被摒棄,時刻保持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透徹理解合作方的時間安排和使用方式,調整理解的角度,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假定你是國際出口營銷員,計劃在明天上午九點鐘會見漢堡的客戶,因為已經事先知道守時對德國人是多么重要,那么你應該幾點到辦公室呢?德國市場的有經驗者認為,八點五十五到就是非常準時,九點鐘到雖然技術上可以接受,但是提前五分鐘到達顯示你能夠分享客戶嚴格的守時觀念。如果你要會見的是伊朗的客戶,情況又會怎么樣?還需注意的是,世界各國文化中,時間差異不僅僅指的是隨國家而變化,在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時間觀念也不盡相同。從德國向南行,參加阿爾卑斯山南部的城市米蘭的會議,規則就變了。在那里,你的客戶遲到十分鐘左右也不會覺得抱歉。再向南,到意大利南部,會發現日程安排更靈活,在陽光燦爛的羅馬,你的當地搭檔會在約定的時間到了以后跳半小時華爾茲舞,并且在會面時就像什么事情也沒發生一樣和你打招呼。
注重時間和日程的安排因文化不同而變化,尊重各種文化中的時間語所具有的內涵,是跨文化商務交往者們必須注意并且必須做到的大事。跨文化商務者,所遵循的時間觀念并非“入鄉隨俗”,這條經驗法則比不上“賣方必須尊重賣方”的原則。準時是表達尊重的方式,即使是在并不怎么恪守時間觀念的文化中。
四、結語
許多學者指出,國際商務,特別是在涉及合資企業或長時間談判的時候總是困難重重,除了實際和技術問題之外(這些問題常常很容易得到解決方案),民族與文化,心理等問題常常影響到管理層的決策,而這種決策比在會計,工程師和其他技術人員之間就某個實際問題達成一致更為復雜。了解各國文化中對時間語的理解和使用方式無疑有助于從事跨文化商務的人們合理有效安排商務交往的時間和日程,融洽雙方關系,避免誤解,以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N. Rapport and J. Overing. 2000.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Key Concepts. New York: Routledhe. 261
[2]胡文仲:2003.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97
[3]Carley H. Dodd.2006.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th ed.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87
[4]莊恩平主編:2005.跨文化商務溝通案例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19
[5]關世杰:2005.跨文化交流學: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學問,29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