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農村電網改造為切入點,分析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結合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的實際狀況,借鑒農村電網改造的經驗,提出了一些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 農村基礎設施電網改造效應
自1998年6月國家開始實施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以來,截至2005年底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兩期農網改造工程完成投資3800億元。農村電網改造的成效已逐步開始顯現,但農村電網改造遺留的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農村電網建設作為建設新農村戰略的先行軍,它在農村電網改造中積累的經驗、教訓以及存在的問題,對當前正在全面展開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一、農村電網改造的成效
1.提高了農村供電保障能力
1998年以來進行的大規模農網建設與改造,基本改變了農村電力基礎設施簡陋落后的面貌。農村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穩步提高,農村用電量大幅度增長。2005年底,農村供電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5.8%,供電可靠率達到99.38%,分別比“九五”時期末提高了5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
2.推動了農村電氣化事業
農村電網的建設與改造加快了農村電氣化事業的發展。農村電氣化事業的發展,大大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如今,農村電網改造后,高質量的電能和低廉的電價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電力消費欲望,村民們紛紛購買各種電炊具,農村正在掀起了一場“廚房革命”。合格的電能也激發了農村互聯網絡的發展,現在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了解各種科技、財經信息,進行網上商務活動,這在電網改造前是難以想像的。
3.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通過實施“兩改一同價”,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全部實現了同網同價,農村電價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農村到戶電價平均水平由1998年前的0.756元/千瓦時,降低到2005年的0.519元/千瓦時,下降了0.237元/千瓦時,降幅達31%。僅農民生活用電價格下降,每年減輕農民電費負擔約190億元,廣大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在調研地點湖北隨州,電價由改造前的每度1元左右降至每度0.5元左右,僅電價下降每年可減輕農民生活電費負擔7000萬元以上。
二、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狀況
農村基礎設施是指在農村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公共條件和服務的部門、設施及機構的社會綜合體,總體上包括農村能源、供水供電、交通、農田水利、郵電通訊、住宅環境以及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類生產和生活設施。農村電網作為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電網的改造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的狀態,但農村基礎設施整體薄弱的狀態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1.設施普遍薄弱陳舊、整體水平落后
農村基礎設施的薄弱表現主要有:(1)缺乏與現代經濟水平發展相適應所的設施,如缺乏大型農產品倉儲設施等,造成農產品難以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力;(2)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險情四伏,能源利用程度低下等原因造成農業生產抵御災害能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然條件;(3)社會基礎設施多數處于“休眠”或半“休眠”狀態。長期以來社會基礎設施投資由于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某些方面的建設一直處于空白,即使有些農村通過行政措施修建部分設施,但也缺乏資金的進一步投入或不被受到重視而改做他用。
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長期形成的薄弱狀態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仍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
2.基建資金不足、籌集渠道單調
對于農村而言,過去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于農村自身,以農業稅和各項集資收費為主;2004年國家取消了農村的各項稅收,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但僅僅依靠國家財政的投入,顯得力量過于單薄,籌資渠道過于單調。具體表現為:(1)政府財政投入難以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長期以來,由于舊的發展戰略的影響,政府投資主要傾向于城市,造成國家對城市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存在著巨大差異。1999年~2004年國家財政對農業支出的比重分別為8.23%、7.75%、6.8%、7.1%、7.12%、8.28%。 從2004年起,我國政府相繼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2)農民的低投入。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農民的收入的增長一直比較緩慢。現階段我國農民總體收入中將近一半是用于生活開支,農村居民生活整體處于溫飽階段。加上我國各種保障體制(醫療、教育)的改革,農民本來已經很低的收入,就顯得更加微薄,僅夠維持基本的生活,很少有更多的錢投入到本應有政府承擔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來。(3)其他資金的難進入。舊的經濟發展體制決定了其他形式的資金難以進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且農村基礎設施的外部性、低報酬率、長期性等特點也影響到其他形式資金的進入。
三、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
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業收入貢獻模型時,我們把農業收入當做被解釋變量,則解釋變量應包括農村勞動力、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為分析基礎設施投資的貢獻率,這里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當量表示)、農村種植面積、農村受災面積、農業技術進步率。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農業總產值之間的模型為:
統計分析顯示,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的產出彈性為0.29,(t值為檢驗值),這說明農村基礎設施總投資與農業總產值存在正相關關系。但農村基礎設施的單位投資只能拉動農村經濟增長0.29單位,說明當前的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缺乏彈性。
分析得到T1、T2、T3的投資彈性系數分別為0.38、0.22、1.6,即農戶、集體投資每增加1元,將使農村收入分別增加0.38元、0.22元,政府投資在負增長的情況下,由于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長期效應,雖然政府當前投資不足,但基礎設施的長期效應使政府投資增加1元仍能使農村收入增加1.60元。
農民、集體投資彈性系數小于1,政府投資彈性系數大于1,表明前二者在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缺乏彈性,政府投資富有彈性,但長期以來,由于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所占比例較少,所以綜合來看當前的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屬于缺乏彈性。
四、借鑒農村電網改造經驗,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科學制定投資規劃
在第一批農村電網改造投入1900億元以后,全國仍有約40%的低壓電網得不到改造。之后,通過不斷地追加投資,基本完成了農村電網的改造。審視我們的投資過程,有許多經驗需要我們來總結。國家貸款1900億進行農網改造,對所有鄉村都是極大的喜訊,各村都想借機改善供電設施,因此,面對長期形成的薄弱農村電網,有限的電網改造資金很難完成農村的電網改造。在不知道還有沒有后續投資的情況下,針對如何分配投資資金,很多地方采用的是平均分配改造投資資金。雖然每個村都進行了農網投資,但投資資金都呈不足狀態,因此,各村在購買電網改造物資時,選用的材料都不是最好的,而且沒有考慮到農村經濟未來發展對農村電網的高要求。雖然在當時,電網改造的改造極大地提高了農村的供電水平,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地方就出現了供電網絡不能滿足需求的問題,比如導線過細、變壓器容量過低等問題。
因此,在投資新建和改造農村基礎設施時,政府制定的投資規劃應是一項長期的投資規劃,而且各地投資要有統一認識,合理安排。真正使農村基礎設施的長期效應得到體現。
2.建立新型農村基礎設施監管機制
隨著農村電網的改造,農村供電管理體制也隨著發生了較大變化。農村供電設施所有權由村委會移交到供電企業,農電工也成為了供電企業的職工。供電資產的移交,村委會再不必為供電設施的損壞而承擔經濟損失,自從,維護各類供電設施的安全,就成了各級供電所的重要工作。但由于農村地理環境較差、農戶居住比較分散,農村各級供電保護裝置不完善,農電工管轄范圍過大等原因,造成農村變壓器、配電線被盜的案件不斷呈上升趨勢。2006年上半年,湖北某供電所管轄區域供電設施被破壞的案件就達幾十起之多。當前農村電力基礎設施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監管機制。
對比而言,農村其他基礎設施的監管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俗語說:“養路比修路難”正說明了在當前的農村,光進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加強維護、保養工作。水利工程也同樣如此。基礎設施的效應是在長期體現出來的,因此,為真正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必須建立適合現代農村實際情況的基礎設施監管機制。
3.動員全員參加
在農村電網改造的過程中,很多地方把電網改造認為只是供電企業的事情。因此,一些農村出現了不配合、不支持的現象,如農網改造損壞農民田間的青苗時,一些農戶借機提出賠償高額的青苗補償費的要求。農村電網項目需要當地的農戶參加時,一些農戶就借機提出較高的工資要求。農村供電設施被盜時,許多農戶漠不關心,既不制止也不報警。
目前,在小農意識盛行的農村,隨著農民市場意識的增強,義務免費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人是鳳毛麟角,面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很多人都抱著搭便車的心理。因此,在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村居民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立正確的認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來。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國家將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政策的出臺無疑將加速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于農村基礎設施,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通過研究農村電網改造,我們總結出一些值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借鑒的經驗,希望本文的研究對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發展能夠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小虎雷興長:《中國農村公共事業建設與管理的對策建議》.《甘肅理論學刊》,2004.01
[2]謝傳勝羅國亮張福偉孫紅星:《農村電網改造與農村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現代電力》,2005.03
[3]王抒祥:《建設新電力服務新農村》.《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6.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