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過程中,多數企業十分注重自身誠信形象的塑造,會計信息的提供和反映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市場發育不完善,體制改革和市場監督不到位,法制不健全以及會計人員道德等各方面的問題,當前企業會計誠信方面存在嚴重的失信、敗信問題。會計誠信缺失危機已成為當今文明社會和市場經濟中一大公害,嚴重影響著企業的健康發展,影響著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重塑會計誠信,建立健康的市場秩序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就會計誠信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作一探討。
[關鍵詞] 會計誠信企業發展
誠信乃為人之道,立身之本,更是企業治業之道,興業之本,是企業精神的主旨所在。然而,由于市場發育不完善,體制改革和市場監督不到位,法制不健全以及會計人員道德等各方面的問題,當前企業會計領域存在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本文就會計誠信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作一探討。
一、會計誠信的內涵及現狀
1.會計及會計誠信的內涵。會計二字中, “會”集合加總之意,“計”則從嚴從實計數之意,即在進行計算加總時,要從嚴從實,不得虛假偽詐。它指出了,“會計”本身就是一種“誠信”行為,必須堅持從嚴從實,會計行為的結果——會計信息,必須是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具有真實性、可靠性和可驗證性。我國的《會計法》規定,會計核算必須提供真實、合法、準確和完整的會計信息;《企業會計準則》中把客觀性原則列為會計核算原則之首。保持正直客觀立場、掌握較強的會計業務能力是會計人員具備優秀會計誠信品質的基本要求。
2.我國會計誠信的現狀。在我國,會計失真現象也非常嚴重,假憑證、假賬、假表、假審計、和假評估等“五假現象普遍存在,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與其實際財務狀況嚴重相背離。一些單位為了享受“債轉股”的優惠政策、粉飾政績、包裝上市、小集團利益、偷漏稅款等目的,人為調節利潤、巨額潛虧掛賬,虛盈實虧,私設小金庫、大量資金體外循環……。國家審計署組織力量對1200家國有控股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會計報告嚴重不實的企業占68%,損益不實、所有者權益不實問題突出;深交所的一份權威調查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出據虛假財務報告的比例達到13%。
導致會計誠信缺失、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會計規范的相關法律與法規不健全,制度的執行、監管與懲罰對象不明確,處罰力度不大;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會計信息失真的最大內在動力;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治理結構不完善、監督弱化,尤其是內部財務監督形同虛設;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做假賬、編制假財務報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掩蓋了單位經濟活動的真相,不僅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及投資人、債權人、及相關利益人的決策正確性,而且會造成國家稅收和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助長了社會歪風,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為腐敗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另外隨著一份份上市公司假賬的出爐,中國注冊會計師的信用也隨之掃地。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建立社會主義誠信文化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重塑會計誠信的建議
1.強化會計誠信的法律對策。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對主體行為,活動提出的基本框架。強化會計信用不僅是對會計人員的道德要求,用法律手段來規范會計行為,不斷地引導其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趨向更高的層次,從而實現規范會計行為的目的,使會計行為盡可能地由他律轉向自律。明確規定會計誠信的基本標準,為失信行為的判斷提供法律依據;對會計工作必要環節、程序規定具體的誠信工作標準。為會計人員了解和切實履行會計誠信中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提供依據。同時通過法律制度的完善,還能使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增強對會計法規威懾力量的感覺,從而提高企業相關人員自學覺執行財經法規的認真性。
2.建設企業誠信文化,積極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建設企業誠信文化,塑造企業誠信形象,必須在企業倡導和實踐誠信經營的道德規范。市場經濟既是競爭經濟、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信用經濟。誠信經營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立業之本、取勝之道。要在企業深入開展誠實守信教育活動,把“明禮誠信”作為企業的基本道德規范,大力倡導講信用重信用、平等競爭、公平交易的道德風尚。
3.加強公司內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要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在企業內部,必須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的職責,真正形成各負其責,協調動作,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在企業尤其要突出財務總監或監事會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監管作用,這樣才能使用權企業會計工作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之中。內控制度是一個企業財務管理和核算的基本規范,沒有健全、完善的內控制度,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不可能的。
4.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完整,最終都是出自會計人員之手,信息失真問題的出現不能否認會計人員應負的責任。每一個會計人員都應當自覺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各單位和各級會計工作主管部門也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培養造就一支堅持原則、廉潔奉公、熟悉國家關于財務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隊伍。
5.加快會計電算化和網絡建設。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與其工作手段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目前會計電算化的推廣和普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實現會計電算化后,由于采用了國家統一的規范的財務軟件,使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和生成有了統一規范,能有效克服手工操作所出現的失誤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加快會計電算化和會計網絡建設,不僅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而且還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提高會計信息的傳遞速度,為使用者及時了解會計信息提供了方便,為防范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保證。
綜上所述,會計誠信缺失危害上至國家、下至百姓,特別是成為企業發展的痼疾,因此,我們渴望會計誠信。只要我們會計人員堅持“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以誠信要求自己,以誠信對待他人,我國的會計行業勢必會為我們的社會主義誠信社會、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項懷誠:會計職業道德.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2]劉玉廷:誠信真實—會計管理的目標.中國財經報2002(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