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shù)9月6日一度突破5400點,財富效應(yīng)招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錢投入股市。而20多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的股市都處于牛市,“長期投資股票比買債券或存銀行的收益高很多”,似乎已經(jīng)成為大眾共識。這一共識是否真的經(jīng)得起推敲呢?
長期投資收益難指望
過去100年中,美國債券投資者的平均年復(fù)合收益率約5%。而從道瓊斯指數(shù)1927年初到2007年初取樣計算,美國股市80年中的年復(fù)合收益率為5.6%,再加上股息收益,股票投資者年收益率確實超過債券投資者。尤其是復(fù)利效應(yīng),讓兩者上百年的總收益差距高達幾十倍。但憑此說明人們投資股票一定更好則是荒謬的,有多少人能把錢在股市擱上百年?又有多少人能活那么長?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為了在百年后留下大量財富,合理的計劃投資期限是10~30年,而在這一期限內(nèi)股票投資的風險不可小視。以史為證,1921~1929年美國道瓊斯指數(shù)出現(xiàn)第一次上漲5倍以上的大行情,到頂峰時做股票成為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的第一愛好。但股市突然崩盤,道瓊斯指數(shù)3年跌幅達89%,高位入市的投資者必須苦熬20年才能解套。第二次大行情是從1942年的100點漲到1966年初的1000點,長期持續(xù)的牛市又吸引了太多的人投資股票,然而股市再次反轉(zhuǎn),經(jīng)過通貨膨脹調(diào)整的道瓊斯指數(shù)在17年中下跌74%;即使考慮年均派發(fā)4%的股息,也仍會虧損31%。可見長期投資買在高位,就很可能虧損。
高位投資并不劃算
看完海外,再來看看A股。對A股中的部分績優(yōu)股抽樣計算,可發(fā)現(xiàn)當前其平均市凈率高達8倍,但很多投資者仍對這種高估值的股票趨之若騖,這種投資是否理性?
假如你的鄰居擁有一家凈資產(chǎn)10萬元、總市值為80萬元的商店,每年凈利潤1.5萬元,如果你以8倍的市凈率、53倍(80÷1.5)的市盈率——即80萬元的價格買人,假設(shè)它的利潤不增也不減,你需要53年才能收回投資;如果利潤以15%的平均速度復(fù)合增長15年,則15年后每年凈利潤能達到12.17萬余元,若按美國股票市場130年來的平均市盈率(13.2倍)進行靜態(tài)估值,你這筆投資的估值是160.6萬元,才比購買價格高出一倍要是商店的每年凈利潤不幸下降一半以上,即降到0.75萬元以下,商店的合理估值就將下降87%以上,只剩10萬元或更低。而按現(xiàn)在的5年期存款稅后利率5.21%計算,資金存15年也能增長1倍。如果冒高風險投資股票,在15年后只能獲取和銀行存款同樣的收益,收益風險比也太不合算了。更何況誰敢說公司今后15年一定不會虧錢?
暫時離場等待時機
即使估值過高的股市有望繼續(xù)上漲,投資者也應(yīng)該考慮把閑置資金投入短期債券、貨幣基金等流動性高的固定收益品種中。之所以80%的股票投資者會虧損,是因為他們總是在股市上漲好幾倍、而不是下跌一半時買入股票。對于在炒作中賺到錢、勸你買股票的朋友,你可能很無奈地告訴他“我沒有錢”,接著在心里告訴自己:“我不買股票不也活得好好的”。抱著這種中庸心態(tài),就有可能抵制住誘惑,并耐心等到一生中難得幾次出現(xiàn)的理想投資機會,真正獲取超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