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菁菁)沒有好的設計、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已經成為不少國內IT企業的軟肋所在。中國IT產品還遠未實現“設計為王”,道路還很漫長。
9月27日,由《計算機世界》報社主辦,計算機世界網、中國IT設計網、騰訊網共同協辦的“中國IT設計: 往哪里去?”研討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來自信息產業部產品司,清華美院工業設計系,知名工業設計公司以及方正、華旗等知名IT廠商設計部門的十幾位嘉賓就中國IT工業設計的現狀與未來共同進行了探討,并與清華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及網友代表進行了現場交流和互動。
價格競爭 阻礙發展
來自信息產業部產品司的代表指出,只有在自身強大的情況下,國內IT企業才能把產品做得更新、更好。中國雖然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本土IT企業具有很多市場及品牌上的優勢,但是目前不少企業正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價格競爭激烈使企業必須不斷降低自己產品的成本,這對產品的設計而言十分不利。
有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計算機的生產量達到占全球的40%,約為9300多萬臺,但大部分國內IT企業做的只是產品組裝。沒有好的設計、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已經成為不少國內IT企業的軟肋所在。
“設計為王”遠未實現
近年來,國內不少企業都開始逐漸認識到工業設計的價值,但“中國還沒有一個企業在全世界范圍內擁有品質、應用、技術和用戶導向上的領先性。”參會的專家代表指出,比起蘋果、三星、索尼等國際企業,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工業設計還很落后。
隨著軟、硬件同質化問題的日益嚴重,未來的IT行業競爭更需要“精神類”的產品,即對未來適用的產品。工業設計進程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也使工業設計對企業的重要性逐步顯現。
目前,中國IT企業的設計還處在初級階段,很多企業都沒有潛心研究未來5年,甚至10年屬于自己的設計理念,“我認為,現在中國的IT企業更多的是在研究現在怎么樣、怎么好賣,沒有認真地考慮過設計對于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參會設計師代表指出,只有真正在設計上下了功夫的產品才會成為未來的好產品,而不是說今天市場上什么好賣就做什么,那只能使中國企業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頭。
困難不少 道路漫長
與會IT廠商代表認為,目前IT行業比較浮躁,完全是為了生存而做設計,設計的深度也不夠,導致設計部門不能在企業內部有絕對的影響力,十分不利于IT工業設計的發展。此外,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將對中國的IT設計界造成很大的影響。“目前,設計不能占主導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給用戶提供一個很創新的應用。”
國外企業對工業設計的定義除了包含外觀和結構上的設計,還包含一些技術上的創新設計,而這正是國內IT企業的不足所在。產品應用方面不僅是未來產品設計的一個方向,也能夠為企業帶來很大的市場。
但一些IT廠商代表認為,總的來說,目前國內IT企業的工業設計現狀還應該是比較樂觀的,很多IT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工業設計,這種重視不僅僅體現在外觀材料和新的功能設計上,還包括產品應用等很多方面。對于設計部門而言,目前首先要把基礎工作做好,日后才會有能力將工業設計應用到更廣闊的市場。(會議詳細報道請見本報10月15日C版“IT設計”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