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倪洪章)久陷“囚徒”之境的桌面Linux臨淵一躍,在2007年似乎迎來了一個拐點。隨著戴爾、聯想、HP等國際PC大廠預裝Linux的戰略計劃逐漸浮出水面,桌面Linux挑戰微軟Windows的欲望再度膨脹。然而桌面Linux進取之險,猶如越獄,其苦心孤詣的謀劃能否取得成效,驚險一躍之后能否邁上坦途,均尚難料定。
預裝風潮漸起
近日記者從多方渠道了解到,戴爾大規模預裝Linux的消息或將在11月初公之于眾,戴爾將在其全線產品上預裝由Novell公司提供的桌面Linux產品,雙方簽署的合約金額據稱將達數百萬美元,這一交易開創了桌面Linux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記錄。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戴爾預裝Linux被看做是桌面Linux發展史上的一個拐點。
“標志性事件”
今年2月16日,戴爾推出了IdeaStorm論壇,對客戶進行廣泛的調查,結果在所征集到的意見中,前三條都是與建議戴爾預裝桌面Linux有關,共計8.3萬名用戶發表評論并建議戴爾預裝Linux操作系統。3月13日,戴爾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超過10萬名消費者參加了此次調查,其中70%都希望使用預裝Linux的戴爾PC機。
“自此,戴爾開始對PC中預裝Linux變得非常積極”,這是記者在采訪Novell東亞區總裁張先民博士時得到的信息。半年前,戴爾與Novell展開了密切洽談,并就合作已經進行了多輪協商,這一協商一直持續了半年時間。美國時間8月8日,戴爾首席技術官Kevin Kettler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LinuxWorld大會上宣布,戴爾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在中國推出預裝有Novel 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SLED)10的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而Kevin Kettler所謂晚些時候,很有可能是今年的11月初。
對于在這一重大戰略上選擇與Novell合作,戴爾也給出了理由:戴爾認為,從產品角度上來看,Novell新近推出的SLED10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桌面Linux操作系統,“它精致、成熟而且實用。”據記者的查詢,Novell的這款產品在去年美國舊金山舉行的LinuxWorld Expo 2006 上,獲得了最佳展示和最佳桌面方案兩項大獎;在今年的InfoWorld上,又將年度科技獎攬入懷中。
另外,戴爾還透露,關于預裝SLED10的機型等具體情況還未做最后決定。但記者從不愿意具名的消息靈通人士處獲知,“此次戴爾將大規模預裝Linux,全線產品都將壓在這上面。”
在采訪張先民時記者還獲悉,在決定選用Novell提供的產品之前,戴爾對Novell的產品進行了嚴格的測試。目前,戴爾已將多款預裝Novell SLED10操作系統的產品型號送往Novell公司進行測試,檢測兼容問題。由于戴爾預裝Linux的電腦產品主要面向中國銷售,戴爾為此向Novell提出了建立一定規模的呼叫中心的要求,目前Novell正在加緊擴建在北京的呼叫中心。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Novell正在中國區加強其研發力量,大量的工程師正向中國轉移。據相關人士透露,目前Novell中國區的研發人員幾乎都集結在桌面產品的研發上,而且Novell還大力引入了國內Linux廠商中標軟件高管李松來專門負責桌面Linux業務。
而張先民認為,戴爾之所以引入Linux操作系統是迫于市場的競爭壓力,以戴爾在業界的影響力,其預裝Linux的行為很可能起到示范的作用,迫使其他廠商紛紛跟進。張先民發表評論時說,“其他廠商會怕因為慢半拍而失掉市場先機”,“戴爾預裝Linux是一個標志性事件,整個市場會在戴爾的帶動下動起來。”
Linux預裝風潮
戴爾將大規模預裝桌面Linux操作系統一事被曝光之后,聯想也被卷入這一輿論報道之中。據了解,在聯想與微軟合作推廣農村電腦之前,聯想曾與中標軟件公司洽談合作,但由于某些技術實現起來存在難度,雙方的合作沒有進行下去。之后,與中標軟件進行合作的是海爾,雙方共同推出了面向農村市場的“家家樂電腦”。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聯想在農村電腦的戰略計劃中并未放棄Linux,其與中標軟件公司的合作還在繼續進行,有望在后期的市場推廣中出現預裝Linux的產品。
根據媒體的消息,8月7日,聯想宣布筆記本電腦系列產品ThinkPad不久將向用戶提供預裝Novell公司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0 (SLED)的選擇。但后來又有消息顯示,聯想的這一計劃將只針對海外市場,短期內不會在國內展開此項計劃。但據記者掌握的消息,幾乎與戴爾同時,聯想與Novell的合作洽談也在進行當中,而且不排除聯想也將在國內大規模預裝Linux操作系統的可能。關于聯想這一戰略計劃的具體內容,目前記者還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
另一電腦巨頭HP對Linux的態度也引發了業界熱烈的討論,并將其列入今年IT業界10大動向的猜想中。而HP對Linux預裝的試探性動作已經公布出來,9月2日的消息顯示,HP和紅帽已經達成協議,雙方將在澳大利亞推出面向中小企業的低成本Linux臺式機。
作為另一股力量,國內PC廠商在預裝Linux上也顯得成績斐然。根據國內民族軟件積極倡導者倪光南院士的統計,桌面Linux的市場正在國內形成,估計今年預裝量可突破千萬臺,而去年的數量則是700萬套。中國開源運動旗幟性人物陸首群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外PC廠商戴爾、HP、神州數碼、TCL、華碩、浪潮、長城、海爾、七喜、方正、紫光等作為本地Linux品牌的OEM商,簽訂預裝協議達700多萬套,其中中科紅旗與戴爾的協議是200萬套,與HP的協議數量為108萬套。
對比兩位權威人士提供的數據,今年桌面Linux預裝合同量將有300萬套的增量,增幅將近50%。不過根據中科紅旗對外的數據顯示,中科紅旗桌面Linux今年的預裝量已經突破400萬套。另外記者在采訪中還獲悉,一直將中科紅旗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中標軟件的桌面Linux合同預裝數量已接近130萬套,年內突破200萬套已不成問題,而在2005年,中標的預裝量僅為7萬套;另一開源廠商即時科研的預裝量也將突破200萬套。而在中國還存在若干知名和不知名的Linux廠商,如此統計,倪光南所估計的千萬套總量已嫌保守。
而根據記者的采訪,目前許多國內Linux廠商都在與眾多國內PC廠商就預裝事宜展開密切的合作,合作的發起是雙向的,或者Linux廠商主動,或者PC廠商先伸出橄欖枝。許多廠商都向記者透露說,他們前后接觸的PC廠家已不下10余家,而且這些PC廠商預裝Linux的電腦產品會陸續面世。
盡管誰也不能保證合同上的預裝量到底有多少能夠落實到用戶的實際操作中,但毫無疑問,國內PC廠商預裝Linux正在形成一種趨勢。
誰是背后推手?
對于2007年能否成為桌面Linux發展拐點,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觀點,而其觀點的背景來源也不盡相同。
在張先民看來,所謂“拐點”是桌面Linux從虛到實的轉換階段,原來的桌面Linux預裝更多的是一種政策干預,而2007年PC OEM廠商的預裝行為來自于市場需求的壓力,是一種商業驅動,兩者性質完全不同。
去年4月9日,信息產業部、國家版權局、商務部、財政部等四部委接連下發了《關于計算機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政府部門購置計算機辦公設備必須采購已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產品的通知》。其中最重要的規定是,在我國境內生產和銷售的計算機,都應當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兩相對比可以看出,去年廠商的預裝行為來自直接的政策壓力,而今年的預裝行為則更多出于市場需求。
張先民給出的理由還包括,去年四部委發文后,國內外PC廠商迫不得已選擇了Linux進行預裝,但是“坦白講,很少有人在使用”,而現在戴爾、聯想就與Novell合作提出了非常嚴苛的條件,這樣的嚴肅態度顯然不是在做一種“姿態”。
另外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稱,“以前的預裝,桌面Linux廠商半賣半送,價格非常低廉,但現在則完全不同了。”而這在張先民眼中也是產業發展的“拐點”標志之一。
2007年,桌面Linux或將迎來拐點,而背后的推手到底是什么?
根據倪光南的總結,2007年桌面Linux大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使然;二是Linux軟件本身在技術上得到了重大改進,與windows平臺距離拉近;三是支持國產CPU的需求;四是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需要。
中標軟件支持服務總監鄭嵩提供的另一個補充說法是,定制PC的興起,給了Linux一個機會。如面向農村、酒店等專用性質比較強的操作系統,Linux相比于windows更顯優勢。一是Linux靈活,可實現不同需求的定制;二是程序小,能夠滿足低配置電腦的需求。“桌面Linux很難滿足用戶的各種各樣的需求,但是一些行業反而不希望有各式各樣的應用。”
對于今年是不是“拐點”,鄭嵩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他向記者證實,國內Linux產業以及眾多廠商確實已與往年不同,整個產業更趨“實在”。他認為,過去國內Linux廠商偏于做秀,空喊市場口號,不停地參加各種論壇和展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聯盟。 “過去那樣的會,觀眾多數是學生,要么就是圈內人坐在一起互相吹一吹,沒啥用,現在給我們錢,我們都不會去參加。”現在廠商們都已經從過往的浮躁心態中擺脫出來,“更多的廠商正在把精力放在要緊的事情上面,重要的是賺錢,去銷售和做項目,而不是做秀。”國內Linux廠商的財務狀況普遍堪憂,在歷經了前幾年有失理性的市場投入之后,市場經費普遍壓縮,而且不少公司進行了新的戰略調整,在業務推廣上采取了更有針對性的策略。
前路荊棘遍布
Linux是否成熟
觀點水火不容
紅帽中國區總經理胡柏林剛剛上任,便接到公司派發給他的裝有紅帽Linux操作系統的筆記本電腦,他一開始使用便遇到很多方面的問題,不停地求助于公司的技術服務人員。記者在采訪時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胡柏林目前對于操作Linux已經完全沒有問題。
張先民在一年半以前已經棄用Windows,全面轉向Linux操作系統。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試用Linux,但是由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使他一再放棄Linux。而現在,他明確告訴記者,Linux已經能完全滿足他的辦公需求了。
在采訪中記者還獲悉,紅帽中國區所有員工的辦公終端都是Linux操作系統,而中標軟件公司亦是如此,Novell當然也毫不例外。在采訪中,受訪者對于自己公司所推出的Linux產品,包括操作系統和辦公套件都充滿信心。
另外,在桌面Linux系統上頗下功夫的Novell,近期還在Linuxworld2007上全力展示了其最新版本的Linux產品,并在其平臺上安裝了大量的游戲軟件,如魔獸、星際、祖瑪等,其中還包括目前流行的在線炒股程序。
Linux操作系統在歷經多年的質疑之后,目前到底用得如何?記者在采訪時,遇到一位IT公司的網管人員。經過采訪記者了解到,他所在的公司已普遍使用Linux操作系統,由于針對Linux產品的病毒幾乎沒有,所以他們公司員工的電腦上一律沒有安裝殺毒軟件,而且他也沒有收到任何一例員工電腦感染病毒的服務請求;另外,Linux系統非常穩定,很少死機;并且由于Linux便于遠程操作,很多員工的服務請求他都能在異地完成。他還向記者展示了Linux操作系統下的網站瀏覽、音樂播放、郵件接收、甚至網絡聊天等應用軟件的使用。
支持Linux的業界人士認為,Linux技術業已成熟,之所以難推廣,一是因為用戶的使用習慣過分依賴微軟的系統;二是上下游的廠商存在為Linux廠商進行各種應用開發的惰性。
與此相反,記者還得到了另一派人士完全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目前的Linux與微軟的Windows相比,差距還不小。
一位程序開發人員將Linux與Windows進行對比后告訴記者說,Windows其實非常穩定,如果使用者操作得當,不感染各種惡意軟件和插件、木馬等,Windows的表現會很穩定。只是目前還未出現針對Linux的著名病毒,才使Linux顯得相對安全。
Linux不是一個好的辦公系統,也不是一個好的娛樂系統,這是它無法深入桌面用戶的根本原因。另外,很多電腦的周邊設備常常無法與Linux系統適配。這迫使用戶最終棄用Linux。
而光是與硬件的適配,就會耗去Linux廠商的巨大資源,從而對Linux廠商構成巨大的挑戰。中標軟件業務拓展總監林震寧告訴記者說,在操作系統之下存在非常多的硬件,在系統之上還有很多的應用軟件,要形成一個能向用戶交付的成熟的系統,不是一個廠家所能決定的,一定是產業一起來做的事情。
他舉例說,硬件與操作系統的適配工作對國內廠商來講非常艱巨,人手有限、時間有限、硬件數量眾多,很多適配問題還是不能完全發現并解決。而對于微軟來講,僅從事微軟操作系統與打印機適配的工程師就達到5000名,“這一數目已經超過目前所有Linux廠商的員工人數總和。”
岔路口
在記者的采訪中,受訪對象盡管各自的出發點并不盡相同,但是都一致認為,今明兩年將是桌面Linux產業或者業內公司發展上最為關鍵的時刻。
“今年和明年非常關鍵,戴爾和聯想在動,我希望桌面Linux整個產業能夠進入良性循環,這樣會越來越快;但也存在動不起來的可能,這樣整個產業的興起就會被拖延,從而失去這次機會。”根據張先民的認識,在桌面Linux發展的道路上必然存在兩種不同的分野,一個上天堂,一個下地獄,而現在桌面Linux正處于岔路口。
而鄭嵩從國內企業運營風險上進行分析時,表現出了一種茫然。他認為目前業界的所有廠商都“活得不容樂觀,前面的道路很曲折”,“所有的企業略有懈怠就會出現經營風險,造成巨大(資源)浪費”。而且鄭嵩認為,就目前的市場規模來看,整個業界肯定不允許有這么多的Linux廠商的存在,“以后會發生不同形式的并購,廠商的數量會逐漸減少,經過淘汰最后剩下兩三家才是比較正常的。”
對于未來的發展,所有采訪對象都表現出謹慎樂觀的態度。張先民非常坦白地承認,他不知道未來桌面Linux的用戶到底都是誰,“我到底有多少的底,我不清楚。”由于中國軟件市場存在盜版問題,讓桌面Linux的推廣變得異常艱難。“目前只是一個開始,不要期望過高。我絕不敢奢望桌面Linux占據整個市場30%~40%,我絕對沒有頭腦發熱到這種程度,我覺得能達到5%~10%就算成功了。”
鄭嵩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產業的爆發點還遠遠未到,整個產業還太弱”,“很多廠商都預裝了我們的系統,但是我不知道他最后是不是卸載了,實際使用和預裝差距還是很大的”,“雖然我們的預裝量很大,但是這塊業務的收入所占比重還是很小,不能起到決定作用。對于桌面的未來,我們沒有太大的預期,只能邊走邊看。”
在桌面Linux如此巨量的預裝之下,到底隱藏著什么困難,使其無法更快速地向前行進。倪光南將目前桌面Linux的發展困境總結如下:桌面Linux廠商眾多,版本紛繁且多不兼容,軟硬件廠商都難以支持;廠商力量分散,造成低水平重復;缺乏高水平帶頭人;應用軟件支持不足。
張先民的觀點是,各個Linux廠商各自為政,可能會導致Linux重蹈 Unix的覆轍。另外,他還指出,整個產業缺乏規范,每個廠商的開發重點都不統一,這將分散Linux整體向前的力量。而鄭嵩則擔心,由于目前國內廠商眾多,價格無序導致惡意壓價,使廠商遭遇莫大風險。
Linux突圍何其艱難
記者在采訪過程看到了眾多國內Linux廠商的短板,讓人尤為擔心。比如,廠商眾多、工作重復、高端人才稀缺且分散,不能形成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的集中,造成軟件水平難以快速提升。另外,國內Linux廠商財力單薄。國內還沒有出現上市公司,而且制定短期上市計劃的企業幾乎沒有,而主要的原因是財務狀況達不到上市條件,在企業發展中缺乏資金介入。還有,公司管理體制混亂,資本層面與業務層面往往意見不統一,企業管理缺乏效率,造成混亂。企業待遇低,人員流失率大。
面對微軟,桌面Linux的分毫進步都猶如虎口奪食。但桌面Linux日益成熟的應用水準,又使得國內外Linux廠商早就不甘心被微軟長年圍困。也許2007年幾個國際PC巨頭的預裝行為,會將微軟的銅墻鐵壁撕開一個口子。但是,對于Linux來講,突圍仍然困難重重。除了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之外,Linux廠商需要整個產業上下游廠商的互動,下游廠商為其開發合適的硬件驅動等程序,上游廠商樂意為其開發基于Linux廠商的應用軟件,如果整個產業為其集體聯動,那么桌面Linux的發展將邁入良性軌道,微軟受到沖擊也指日可待。但是,綜觀眼前的形勢,何其艱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