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化趨勢的一個表現是鼓勵人們,特別是知識分子和科研人員獨自思考并客觀誠實地分析現實
自由化趨勢的一個表現形式是它鼓勵人們,特別是知識分子和科學研究人員獨自思考并且客觀誠實地分析現實。但這會將人們引向何方呢?他們開始追尋所有有害現象產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認知的過程是漫長的,第一個階段是從個人身上找出錯誤的根源。此時,斯大林和全國形形色色的小斯大林們被認作是壞蛋,應該承擔全部罪責。下一個階段是:問題不能只歸咎于個人,也要歸咎于特定時期的錯誤政治路線。再后來,即便這樣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解釋。社會主義是好體制,但迄今為止它所應用的特定“模式”是錯誤的。放棄的并不應該是社會主義,而是“國家社會主義”、舊“指令機制”或者“行政命令體制”。“模式變革”而不是體制改變是必不可少的。
經典社會主義體制意識形態有著相當嚴密的邏輯體系,它依賴于沒有絲毫挑戰余地的公理,并且由于是公理,也無須證明。舉例說,其中一個公理是社會主義體制的優越性。出現的任何負面現象都是資本主義的余毒,或者特定個人的錯誤,或者階級敵人蓄意破壞的結果,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體制的問題。另一個類似公理是黨的領導作用(即黨的壟斷權力)。黨的路線不管發生什么變化,都沒有理由去懷疑上述公理的正確性。事實是:愿意改正自身錯誤才是黨英明的標志。但是當進行改革時,卻容許懷疑公理,而恰恰導致經典社會主義精心設計的邏輯結構受到挑戰。
任何舊原則和舊道德的原理都不可能永遠不變。如果意識形態沒有出現混亂,信仰公有制的人怎么可能容忍私營部門甚至鼓勵其發展?怎么會一邊對計劃大肆吹捧同時又決定逐步徹底拋棄它?竭力貶低市場卻又公開聲稱要代其利益?從前人們被規勸要做出犧牲和遵守紀律,而在改革過程中,物質主義、“沒有報酬連肌肉都懶得動一下”的習慣、享樂主義和接納“消費社會”的價值觀越來越被普遍接受。公開立誓的革命者所信仰的清教徒主義和禁欲主義此時完全被當作奇特的時代錯誤。
研究改革國家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任何內部矛盾都不可能被徹底清除,也無法逐步得到解決。與此相反,每對矛盾又產生了新的沖突。每個改革國家的歷史都充斥臨時抱佛腳的急躁情緒:創造新事物的試驗在進行,但總有某些領域出現倒退(或向經典社會主義體制復歸),當然它再也無法完全恢復到最初的形式了。由于問題不斷增多,領導層總是試圖通過否認問題的存在來解決問題,或是在任何其他方法都行不通的情況下,就用強制的方式解決。
總之,只要還保留著經典社會主義體制,它本身就具備一定程度上的穩定性和能量。但經歷過改革的體制卻天生不穩定,在有的地方它只能存在很短的時間,而在某些特定環境下也會允許它存在更長一段時間。
《社會主義體制——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匈牙利)雅諾什科爾奈著,張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本文摘自原書“結束語”,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