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的強勢是否能夠繼續,主要是看幾個方面:基本面是否繼續利好及估值是否仍在相對合理水平;資金量是否能夠持續;IPO能否源源不斷
過去一個月,引來市場無限憧憬的“港股直通車”雖然尚未放行,但內地股民已搶先經由不同途徑“轉車”,另辟新徑投資港股。“黃金周”更成內地游客去香港開戶炒股的高峰期。
香港銀行及證券行過去多要求開戶的內地居民須具有香港住址證明,但有關慣例近期已放寬。匯豐、恒生、中銀香港、東亞及星展等主要銀行發言人確認,接納內地居民開設證券戶口。雖然開設銀行證券戶口需要身份證明及住址證明,但根據現行條例,并未要求一定是“香港住址”;內地居民或外籍人士,若到香港開戶,其后便可利用網上銀行進行股票投資。不少香港華資證券行均在內地設有辦事處,專門招攬國內客戶來香港投資。
“港股自由行”的前景令香港股市成交額天天創新高,其中超過70%的成交額來自中資股,香港市場儼然成為內地上市公司的另一主板。在對國內資金的憧憬下,外資也不斷涌入香港, 據花旗的調查,10月第一個星期,流入亞洲的資金續創新高。中國內地、香港和印度仍然是外資最熱捧的投資方向,流入這三個市場的資金量是其他亞洲市場總和的3倍。
在巨量資金追捧之下,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繼續了自8月17日強勁反彈以來的氣勢,屢創新高。H股指數在一個月內飆升21%,而紅籌指數同期升幅24%, 即使是香港的藍籌恒生指數也上升了16%。如此升勢可以媲美2003年SARS之后的強勁反彈,從所需資金量來看,則SARS之后的反彈亦難望其項背。在那時,現在的超級大盤股,如幾大銀行、保險公司都還沒有上市。
“十一”黃金周期間,內地A股正值國慶長假休市,港股呈大上大落格局,恒指全周大漲689點或2.54%,收報27831點,平均每日成交達1651億港元。港股周初憧憬北水“偷閑”南下,周二(2日)復市即搶升至28000點水平,周三(3日)午市前更直逼28900點關口,創新高后卻單日轉向,高位倒跌逾千點,上下波幅達1600點,成交達2098億港元再創紀錄;周四(4日)再跌逾500點后,周五(5日)又再重現動力,大漲逾850點。H股指數方面,全周更大漲522點或3.07%,收報17540點,表現跑贏恒指。
我們認為,H股的強勢是否能夠繼續,主要是看幾個方面。
——基本面是否繼續利好及估值是否仍在相對合理水平。
我們對中國企業未來一年的盈利前景仍然非常樂觀。金融板塊(銀行和保險)在2008年的增幅會在30%-50%以上;電信板塊在20%-25%之間,主要靠中移動和中聯通,而電信和網通受制于沒有移動牌照,其業績仍將乏善可陳;房地產板塊的增長約在50%-60%左右,特別是一些新上市的公司的盈利增幅有望在50%-100%之間;消費類企業的增長受明年奧運會的刺激,很可能超過今年的增長勢頭,增速達30%-40%以上;航空、航運股,明年的業績雖不會再有今年這樣翻天覆地的進步,但整個勢頭在宏觀經濟繼續向好的支持下將持續。
總的來說,明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每股盈利增長25%-30%是很有把握的。再加上人民幣對美元進一步升值可能在2008年加快步伐的預期(我們預期升值7%-9%),對于美元投資者來講,明年中國股票每股盈利以美元計達到30%-35%并非天方夜譚。這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很難找到的。現在估值大約是明年19倍-20倍的市盈率,并不便宜,但絕非高得離譜。H股絕對還有上升空間。
——資金量是否能夠持續。
我們認為在短期內,個人“港股直通車”開放的力度不會太大,主要受制于近期港股急升而可能帶來的政府對金融風險的考慮。但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QDII基金來增加對H股及紅籌股的持有。最近對QDII基金的熱烈追捧從很大程度上表明,內地投資者清楚認識到H股相對A股的價值。而海外資金對于中國股票的態度在過去一兩年內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股票市場隨著市值的增加,已成為他們投資組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IPO能否源源不斷。
這是我們最擔心的一環。雖然監管機構一再否認停止批準內地企業來港發H股,但事實擺在眼前,A股市場成為IPO首選的時代已經來臨。根據港交所資料,截至10月2日,主板今年共有53家新上市公司,集資1587億港元,當中只有五家是H股,扣除山東墨龍、鄭州燃氣兩家從創業板轉到主板的公司,只有洛陽鉬業、中信銀行及四川新華文軒三家新H股集資,總共也只有105億港元,占大市的比例只有6.6%. 而紅籌指引又大大增加了中國公司資產在海外注冊的難度。如果IPO不能持續,從某種程度上會打擊投資者的新鮮感和投資欲。
作者為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