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明自己是一個比前任更精明的政治家之后,前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佐利克要證明他能夠改革世行這個全球最大的扶貧機構

非沃爾福威茨
通過將自己標榜為與其前任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截然相反的人,世界銀行(World Bank)新任行長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已成功平息了來自該行工作人員的反對聲浪。
就任世行行長三個月以來,佐利克處處與沃爾福威茨反其道而行之。沃爾福威茨曾任布什政府國防部副部長,非常倚重從布什政府帶過來的舊班底,而佐利克卻未任用過一個私人。沃爾福威茨曾逼得世行一些官員不得不卷鋪蓋走人,而佐利克卻每天上午都要與世行的24位副行長碰頭。
現在,佐利克必須證明他能夠改革世行這個全球最大的扶貧機構。世界銀行在自己的工作領域目前正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現在即使是最貧窮國家也能很容易地獲得國際貸款,因為有多達230家由億萬富翁、名人大腕和富裕國家出資經營的國際機構在競相向窮國提供開發貸款。要進行改革,佐利克可能將不得不開罪那些他一直在極力籠絡的世行員工了,這10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技術官僚們可非等閑之輩,他們因成功抵御各種變革而素有大名。
世行改革歧路
佐利克在10月9日發表的講話中公布了世界銀行的工作計劃,這一計劃部分參考了沃爾福威茨及其前任的思路,佐利克希望自己能避免像兩位前任那樣,被指責說在世行改革方面雷聲大雨點小。簡言之,佐利克建議通過自由貿易來促進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凝聚,以使飽經內戰國家的重建工作重新獲得動力,并推動中國、印度和巴西等經濟高增長發展中國家的環保和區域開發項目。他開出的藥方是:可擴展的和可持續的全球化。10月中旬,世界銀行的股東們將在華盛頓召開年會。
保守派批評人士聲稱,在中國等有能力憑借自己不斷膨脹的外匯儲備或通過從國際市場籌集資金來推動國內開發項目的國家,世界銀行已失去了作用。他們說,佐利克的調門已經降低。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的經濟學家阿蘭梅爾策(Allan Meltzer)以佐利克增加向發展中國家的貸款和服務這一工作目標為證說,佐利克已證明他將不會對世界銀行進行重大改革。梅爾策2000年出掌的一個委員會曾經建議大力改革世界銀行,以便它能將工作重點放在向世界最貧窮國家提供贈款而非貸款上。
但佐利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卻堅持說,世行要繼續與那些“中等收入”國家開展業務往來,即使這些國家自己有錢或能從國際資本市場上輕松借到錢,因為這將使世界銀行得以影響這些國家的政策,以便這些國家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不會被視為是對美國和歐洲富裕國家的一種威脅。他說,坦率地講,世界各國需要更多合作解決共同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更少。
佐利克的這一態度,與他強調自由貿易是通向繁榮之路的觀點一樣,勢必會受到外界的批評。包括許多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在內的自由貿易懷疑論者認為,一些非洲國家由于歐洲對其農業進行補貼才得以進口到便宜的食品,它們需要關稅武器來使自己免受中國的競爭。由于世界銀行以往曾推動世界各國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這使它成了反全球化示威者常年抨擊的目標。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說,貿易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動增長仍是一個經濟學家們爭論不休的問題,但成功的發展所需要的絕不僅僅是貿易自由化,對于這一點人們沒有多大爭議。曾擔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斯蒂格利茨,目前已日益對這一機構持批評態度。
世界銀行成立于1944年,其最初的使命是重建被二戰蹂躪的歐洲。它目前已演變為一家向拉美、非洲和亞洲國家的道路、醫療設施和學校建設提供貸款并提供相關咨詢的機構,它還會向那些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伸出援助之手。世界銀行的大部分資金都是以優惠利率從金融市場上借得的,它再以略高一些的利率將錢借給發展中國家。有世界各國政府作后盾使得世界銀行能以優惠利率借到錢。世行每年大約要貸給貧窮國家240億美元資金。
更精明的政治家
沃爾福威茨擔任世行行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麻煩不斷。他2005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行長時曾保證要鏟除腐敗,為此他停止了向非洲和亞洲一些被控存在腐敗交易的項目提供資金。他的反腐舉動使世行工作人員產生了極大的意見分歧,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他這是在作秀,其中隱藏著政治動機。當世界銀行工作人員將顯示沃爾福威茨幫助他身為世行員工的女友得到了一份美差,并大幅提高了工資的備忘錄泄露出去后,外界對沃爾福威茨的壓力迅速加大。他本人以往曾對非洲國家的這類裙帶關系大加斥責。
盡管沃爾福威茨表示自己沒有不當行為,但他今年早些時候還是辭去了行長職務。沃爾福威茨說:“許多人出于各種原因不愿面對腐敗問題。我希望沒有人會得出結論說,改革太難了,不應該實施。”
律師出身的佐利克曾在哈佛大學接受過教育,事實證明他是一位比沃爾福威茨精明的政治家。他努力在世界銀行的24人董事會內達成了一些妥協。富國、赤貧國家以及中國、巴西和墨西哥等中等收入國家間深刻的意見分歧也反映在了世行董事會內。
在勸說富國向世界銀行下屬機構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提供300億美元資金這件事上初嘗勝果。該協會向世界80個最貧窮國家提供援助。
為了促使美國、歐洲和日本慷慨解囊,佐利克曾想將世行自己對國際開發協會的捐款額增加一倍,提高到35億美元。但據該行內部人士說,世界銀行的13位董事(幾乎占該行董事會成員的一半)為此提交了一份反對這一舉動的請愿書。巴西、墨西哥和中國等中等收入國家希望能將這筆錢用于他們自己的國內開發項目。佐利克通過為期四周的勸說工作,以達成另外一項協議作交換,終于促使這些中等收入國家作出了讓步。在這項協議中,美國、日本和法國等富國同意下調給予中等收入國家的銀行貸款利率,以換取這些國家同意世行增加給國際開發協會的捐助。
這一妥協方案最終獲得了世界銀行董事會的一致同意,不過一些銀行專家們私下里卻想,世界銀行增加對國際開發協會的捐助也許只能起到鼓勵富國削減其自己捐助額的作用。
又瘦又高、一臉嚴肅的佐利克,是通過給美國前財政部長和前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當助手學到華盛頓的政壇真諦的。在協助貝克為里根和老布什總統服務期間,佐利克從事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冷戰”后的重組工作,他還推動成立了亞太經合組織,該組織成為了美國聯系亞洲的橋梁。
在抵押貸款巨頭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短暫任職后,佐利克出任了小布什政府的貿易代表,在拉美、中東和亞洲談成了一系列自由貿易協議。后來他又擔任了美國的副國務卿。佐利克2006年離開了布什政府,就任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副董事長之職。 盡管在布什政府任職多年,但佐利克沒有與伊拉克戰爭沾上邊;而這場戰爭卻影響了沃爾福威茨在世界銀行的前程。
佐利克說自己是個黑莓手機不離身的人,他的手機常別于腰間。身為歷史迷,他曾邀請當時擔任歐盟貿易談判代表的拉米(Pascal Lamy)去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的美國內戰戰場遺址游覽。他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結識了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這些人際交往都對他的政治生涯有幫助。當曾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沃爾克(Paul Volcker)今年9月發表報告指責世界銀行反腐敗不力時,佐利克立刻作出了響應。他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 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了一項幫助貧窮國家收回被獨裁者所盜取財產的計劃。
更多關注阿拉伯世界
佐利克說他計劃更多地關注阿拉伯世界,對他與阿曼、巴林和摩洛哥談判自由貿易協議時遇到的阿拉伯國家改革人士予以鼓勵,并促使埃及、以色列和約旦加強貿易往來。增加就業是阿拉伯國家面臨的巨大挑戰,這些國家人口出生率高而經濟增長率低。佐利克認為,著重發展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他的理論是:通過給人民以獲得際遇及發展的機會,世界銀行能夠為創造社會凝聚助一臂之力。
在為世界銀行制定具體行動計劃時,佐利克咨詢了曾擔任過他經濟學教授的霍華德帕克(Howard Pack)。現就職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帕克說,除非同時進行其他變革,如改善港口和道路狀況、減少海關系統的腐敗等,否則貿易自由化將于事無補。教育和社會習俗也很重要。當亞洲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大力發展紡織和其它制造業時,它們既具備大批有制造業工作經驗的工人,同時這些國家的婦女也愿意外出工作。而這種條件在阿拉伯國家往往并不存在。
佐利克還想讓世界銀行以更大力度幫助赤貧國家從內戰中恢復過來。世行項目評估機構的一份報告稱呼,世界銀行十年來一直在制定各種計劃來幫助這些國家,但成效卻不大。世行工作人員認為他們在這些國家進行的工作都是無用功,因為該行在那里的項目常常以失敗告終。內戰經常在那些國家重新燃起。
在2005年終于結束了22年內戰的蘇丹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南部蘇丹的面積與法國相當,卻只有5.6公里的正規公路。但就像世界銀行駐蘇丹負責人肯尼奇奧哈希(Kenichi Ohashi)最近考察該地區后在一份電子郵件所說的,世界銀行在“改革能少許發揮作用的現有體制,重建以往功能”方面擁有經驗,而南部蘇丹地區這兩方面都不具備。
佐利克說,世界銀行已認識到,要在它援助的地區盡快恢復醫療衛生和發電等基本服務設施,以便那里的人民能夠切實感受到進步,而不是慷慨地投入大量開發援助。將過多資金交到政府手里會誘發腐敗,并會促使反叛分子重新拿起武器。佐利克說,他考慮了多種可能性,他必須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本文由《亞洲華爾街日報》提供,未經書面許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