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教學界提出了“多認少寫、認寫分開”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小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多認識一些漢字,同時降低寫字的難度,提高寫字的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識字得到了重視,寫字相對有所削弱。有的教師把寫字課改為自習課,有的把寫字課作為懲罰學生抄寫生字的一堂課。對小學生來說,寫字成了應付教師的一項“苦差事”,他們對寫字產生厭倦心理,常出現錯字或別字。人們甚至把學生沉重的負擔也歸罪于寫字教學。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應切實負起責任,將寫字教育落實到位。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師應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寫字課
抓好寫字教學,必須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的書法藝術修養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在寫字課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接受正規的寫字教育。寫字教育的關鍵時期是在中小學,老師在進行寫字教學時方法要恰當,特別是對學生寫字姿勢、執筆方法、寫字習慣等方面應加以重視,讓孩子寫字的時候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要搞好寫字教學,提高學生書寫水平,僅靠寫字課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關心才能奏效,因此其他任課教師在上課板書、學生評語、作業批語諸方面要給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對學生進行寫字修養的熏陶感染,這樣,就要求教師有一手好的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在學生的作業中還要將學生書寫質量作為評判的依據,形成教師與學生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良好習慣。在練好字,弘揚祖國燦爛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寫字姿勢、執筆方法,到規范、寫字修養等進行培訓,為書法教學開辟廣闊天地。再次,語文教師要正確理解識字與寫字的關系,低年級學生開始寫漢字,實在不容易。對此,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把識字和寫字融合起來,教學實踐證明,識字教學中有寫字的任務,也有指導學生把字寫好的責任,在識字中對字形的辨認是形成書寫技能的重要條件,寫字教學主要教學生如何把已學過的字寫正確、端正、整潔,同時,寫字教學亦有鞏固識字教學成果的職責,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二、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加以指導,培養兒童的興趣
初入學的兒童手指關節發育還不成熟,握筆寫字是比較費力的。用硬筆書寫時,把注意力幾乎全放在用筆上,造成學生寫字不美。寫字練習除了注意學生的生理特點之外,還應注意其心理特點。兒童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學得快,忘得快,手眼協調處于發展過程中,練習時間過長,容易造成學生寫字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現寫錯字、別字的現象。若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特點,用硬筆書寫時間過長,兒童手部肌肉易受傷,不但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降低兒童寫字興趣,抑制智力發展。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對事物愛好和追求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主動去鉆研某一學科,某一業務或某一技能的動力,當人們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法國教育家茅斯多德也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它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可見學生的寫字興趣對于提高寫字質量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首先讓學生明白寫字的作用。字寫得工整美觀,不僅有利于促進自己的學習,表現出一個人的文化底蘊、個性修養乃至更多豐富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還彰顯出一個人的個人魅力,俗話說:“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其次可以從書法本身的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能把人帶入事物“美”和“奇”的境地,在具體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書法的特點讓學生領略書法藝術之美,培養他們學習寫字的興趣,最后通過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增強學生情趣。如舉辦書法講座等使他們在公開展示的活動中無形增強學生寫字的興趣,從而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的好習慣
我們通常見到的情形是:學生練字時是一種書寫,做作業時又是另一種書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作業多,難以顧及書面質量;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實現知識的遷移,沒有形成自覺寫字的習慣。為此,在寫字課上,教師要對學生反復強調,一定要將練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業之中,養成“提筆即是練字”的意識,做到不管什么場合,不管什么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特別是要抓緊日常各門作業這一練字的最好機會,和各科老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咱們天天為了實際需要而寫字,其實天天在練字”。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當然,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教師一定要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要抓住小學階段的最佳時期,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總之,漢字是記錄漢語言的書面符號,它和漢語言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而在語文基本功的構成上,寫好漢字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指導學生寫好字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寫字過程中的涵養、德性,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馬彩霞,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景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