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動詞重疊是現代漢語中的重要語法現象,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就有學者開始提出討論。學者們對動詞重疊的范圍、語用功能、條件、意義等分別作出了論述,但至今對動詞重疊問題仍存在分歧。
就可重疊動詞的數目來看,1992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由孟琮、鄭懷德等合著的《動詞用法詞典》中收錄的2117個動詞中,單音節(jié)可重疊的動詞有374個;而在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黃伯榮等主編的《動詞的分類和研究文獻目錄總覽》(以下簡稱《總覽》)中,列舉出472個可以按AA方式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
而在之前對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的研究中,有學者對重疊的語境問題只是略微提到:“單音節(jié)動詞的重疊因為語境的不同,能否重疊的性質也有變化。”①但是沒有詳述具體在哪些情況下單音節(jié)動詞可以重疊,又是以什么樣的形式重疊的。本文將就此從《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實際材料入手,做一個定量的分析,然后得出結論。
一、單音節(jié)動詞的定義和劃分
(一)單音節(jié)動詞的定義
“詞,是一定的語音形式跟一定的詞匯意義相結合,并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單位。”②動詞與形容詞同屬于謂詞,但是動詞有自己的特點:主要作謂語;多數能帶賓語;多數能受“不”修飾,除了心理動詞,一般不受“很”修飾;多數能加“著”“了”“過”;多數可以重疊。③單音節(jié)動詞就是只有一個音節(jié)的動詞,在現代漢語里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jié),而單音節(jié)動詞在形式上就是一個漢字代表的動詞,在形式上為單獨的A。
目前學術界對以上各類是否都屬于動詞重疊的形式還在爭論之中,④但是AA式是被普遍承認的單音節(jié)動詞的重疊結構,也是本篇討論動詞重疊形式。
(二)單音節(jié)動詞的分類
討論動詞的重疊,我們的目的是試圖得出哪些動詞可以重疊,可以重疊的動詞之間有何種共同點。而關于動詞的分類,可以從語法和語義兩個方面來考慮。
從語法角度來看,動詞可以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其中及物動詞又分為體賓動詞和謂賓動詞。謂賓動詞分為真謂賓和準謂賓動詞。此外,還有名動詞、助動詞等。⑤依據能否帶賓語,動詞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
從語義角度來看,單音節(jié)動詞根據其一般意義且參考功能被分為七類⑥:動作動詞,存現動詞,能愿動詞,心理動詞,使令動詞,趨向動詞,對事物加以判斷或說明動詞。一些文章中也提到,多數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判斷動詞,心理動詞,使令性動詞等不能重疊。⑦
(三)小結
以上將前人對單音節(jié)動詞的定義和它在語法和語義方面的分類進行了總結。我們后面的研究就是以此為出發(fā)點,探討符合哪些分類條件的單音節(jié)動詞可以重疊。而這里所說的重疊將被分為自由重疊和語境重疊兩類。第一類在于描述可以自由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的普遍特征。這種能自由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幾乎都是“可以完全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⑧,這里不再贅述。第二類將從不同的語言情況入手,描述那些在特定語境下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
二、語境中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
我們選取《現代漢語詞典》里按音序排列在漢語拼音中首字母從J到Z的所有詞條,對這些占詞典里全部單音節(jié)動詞約三分之二的材料作了窮盡性研究,我們認為這種定量研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的規(guī)律。
從J到Z的所有單音節(jié)動詞共782個,其中通過不同方言區(qū)的同學的語感判斷和北大語料庫驗證以后,得出可以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一共是350個,約占所有單音節(jié)動詞總數的46%。
在判斷單音節(jié)動詞是否具有重疊功能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很多動詞的重疊要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下才能實現。比如說,“錄音”的“錄”⑨字,用AA式重疊起來成為“錄錄”,說起來非常別扭,但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就顯得非常自然,比如:“你唱首歌,讓我給你錄錄。”又比如:“我的工作嘛,就是錄錄數據,上上網什么的。”根據我們的調查、分析和歸納,一般不重疊、但在語境中可以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可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獨立重疊的動詞
這里所謂獨立,是指這些動詞重疊時不與其他詞語發(fā)生結構關系,從實際運用來說,獨立重疊多用于日常交際,口語色彩濃厚。這些動詞在句子里的動作性減弱,多為獨立運用的結構。例如:
去去→去去!你少在這里貧嘴了。
罷罷→罷罷,你不說倒好!
走走→走走,不要在這里討飯。
(二)AA前帶施事的情況
我們暫且稱之為“甲AA”的形式。這里的AA在句子中往往需要和一個施事配合使其重疊現象自然地出現在句子中間,其中的施事可以是隱藏的,但它必須是存在的。“甲”就是“AA”前面的一個成分,可以是“AA”的施事成分,也可以是一個趨向動詞加上隱藏的施事成分。此類的“AA”多為自主性動詞,如:
扳扳看看踹踹想想踢踢
對“甲”可以作以下兩方面分析:
a. 其中“甲”可以是人稱代詞,如“你,我,他”等,也可以是一個名詞。在這種形式里面,“甲”就是這個綁定的施事。句子的語意根據“甲”處所帶詞的不同類有所變化。例如:
看看
→外面吵什么,我看看。
→出車禍了,走,我們看看。
→這就是機器的說明書,你(們)看看。
→在趙學義家,他(們)看看露天的房屋、破舊的棉絮,問了很多。(北大語料庫)
→張老師看看表,說:“該下班了。”
比較以上三類例句,我們可以得出:
第一類,即“甲”是第一人稱單數時,“甲AA”在句中帶有嘗試的意味。
第二類,即“甲”是第二人稱單、復數或第一人稱復數時,“甲AA”在句中帶有祈使意味。
第三類,即“甲”是第三人稱單、復數或一般名詞時,“甲AA”在句中帶有描述性意味。
b.“甲”也可以以趨向動詞“去,來……”等形式出現。這個時候“甲”還包含一個施事角色,而這個施事往往是隱藏的。例如:
看看→去看看晚飯準備好沒有。→(你|你們)去看看晚飯準備好了沒有。
踹踹→門怎么打不開?伸腿去踹踹。→門怎么打不開?(你)伸腿去踹踹。
這里隱含了作為施事的聽話人,但是可以看出這些“甲”是趨向動詞的“甲AA”結構里,帶有明顯的祈使意味,相當于a類型的第二小類。
(三)“AA”后面帶有相關的體詞
我們暫且稱之為“AA乙”的情況。這里的“A”多為及物動詞,其中的“乙”在上下文里可以不用再次出現,或是在特殊的上下文里被移到了“AA”的前面,例如:
冒冒
→瑞宣不再想喝酒了;熱情而沒有行動配備著,不過是冒冒熱氣而已。(北大語料庫)
→瑞宣不再想喝酒了;熱情而沒有行動配備著,不過是冒冒而已。×
→瑞宣不再想喝酒了;熱情而沒有行動配備著。熱氣,不過是冒冒而已。
當當
→我堅決支持老林和趙镢頭在相當一部分生產隊里當當這個媒人。(北大語料庫)
→我堅決支持老林和趙镢頭在相當一部分生產隊里當當。×
→至于這個媒人嘛,我堅決支持老林和趙镢頭在相當一部分生產隊里當當。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AA乙”的形式和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中的“AAB”形式不一樣。“AAB”形式中,“A”“B”分別是一個詞的兩個語素,而“AA乙”中,“A”和“乙”分別是一個短語的兩個部分,它們的結構單位是詞,而不是語素。試比較:
A B→ AAB A乙→A A乙
幫忙→幫幫忙(你就不會幫幫忙?) 幫我→幫幫我(請你們幫幫我吧!)
鞠躬→鞠鞠躬(過來,向老師鞠鞠躬。)躬腰→躬躬腰(然后躬躬腰鉆了進去。)(北大語料庫)
這里“AB”形式的合成詞在使用過程中往往可以拆開,在中間插進別的成分,成為短語,如:
幫忙→幫不上忙
鞠躬→鞠一個九十度的躬
它們被稱作離合詞⑩。離合詞內部語素之間的結合不是特別緊密,所以其中“AA”可以重疊然后再與“B”結合。語素間聯(lián)系緊密的合成詞就不能以“AAB”的形式重疊,例如“說明”我們不說“說說明”。而“AA乙”形式的短語中,正是因為有了“乙”的存在,“AA”的重疊才可以成立。我們可以推測,從“A乙”,到“AB”,再到一般形式的合成詞,這里可以看成是一個短語成詞的造詞過程。“AA乙”的這種形式就是介于一個詞和單獨的兩個詞之間的一種過渡結構。“A”和“乙”的關系比一般的兩個隨機結合的詞要緊密,所以“乙”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限制“A”的重疊性。
(四)“AA”前后都接相關動作參與者
這里,“AA”是一個二價動詞,在某些情況下它的動詞參與者是可以省略的。它可以說是所有可重疊單音節(jié)動詞集合中,第一類“AA”式的補集。它包括了可以后接賓語的“甲AA”形式和前接主語的“AA乙”部分。試比較:
哄哄→你們哄哄。省省→您省省。
哄哄什么?省省心。
你們哄哄什么?您省省心吧。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這些詞在“甲AA乙”的形式下重疊起來最自然。
(五)小結
根據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與動詞周圍實詞的關系,將單音節(jié)動詞在不同語境下的重疊分類,這四種類型分別為:“AA”形式,“甲AA”形式,“AA乙”形式和“甲AA乙”形式。這幾種形式限制了單音節(jié)動詞的重疊情況。同時,可以重疊的單音節(jié)詞數量因為不同類型的存在也有所增加。從這些分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在形式上都是簡單的“AA”式,但是它們在具體情況下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三、結語
通過對《現代漢語詞典》里漢語拼音中首字母從J到Z的所有動詞的考察,我們得出可以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為350個。在這一定量研究中,不僅從語法和語用的角度描述了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的情況,還聯(lián)系重疊的動詞與被其綁定的實詞的關系,將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的在句子中具體情況分為:“AA”“甲AA”“AA乙”“甲AA乙”四種類型。
盡管我們的研究還存在很多不嚴密的地方和需要修改之處,但是這一次研究的方法——以大量材料為基礎,并以北大語料庫提供的事實為依據,將單音節(jié)動詞不同的重疊情況描述出來,并分別作出分類性的探討——這是前人沒有做過的。
注釋:
① “動詞重疊式不能獨立、靜止地來考察,一定要在其組合關系和語用中去考察。”參見:白丁,《語言與翻譯》,2000年第2期,第14-16頁。“……還應結合句子結構、語言環(huán)境、語用表達功能等做進一步探索。”參見:于江,《動詞重疊研究概述》,漢語學習,2001年2月,第1期,第35-39頁。
②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13頁。
③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前引書,第178頁。
④李人鑒(1964)認為AA才是重疊。范方連(1964)認為所謂動詞重疊是動量組合,其中AA、A一A、A了A、A了一A都是同一動詞的變體,只增加了附加意義,原意不變。史有為(1997)認為只有AA式中時間長,反復適用。詳見于江,《動詞重疊研究概述》,漢語學習,2001年2月,第1期,第35-39頁。
⑤朱德熙.朱德熙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69頁
⑥參見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中對動詞的分類,其中將動詞分為八類,除去正文中的七類,另有“形式動詞”(如:加以、給予),但這類動詞中不含單音節(jié)動詞且均不能重疊,故沒有列出。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前引書,2005年,第178頁。
⑦參見李敬國,《現代漢語不能重疊的動詞考察》,蘭州學刊,第五期,1996年,第47-49頁。白丁,《淺談什么樣的動詞可以重疊》,語言與翻譯,第二期,2002年,第14-16頁。(韓)金明子,《現代漢語動詞重疊說略》,求實學刊,1997年第5期,第90-92頁。
⑧參見張 斌,《新編現代漢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30頁。
⑨此字被收錄于黃伯榮先生等主編的《動詞分類和研究文獻目錄總覽》中列舉的可重疊的單音節(jié)動詞表內。
⑩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24頁。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動詞分類和研究目錄總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李芳杰.漢語語義結構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3]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張 斌.新編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5]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朱德熙.朱德熙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7]周 薦.漢語詞匯結構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8]白 丁.淺談什么樣的動詞可以重疊[J].語言與翻譯,2002,(2):14-16.
[9]金明子(韓).現代漢語動詞重疊說略[J].求實學刊,1997,(5):90-92.
[10]于 江.動詞重疊研究概述[J].漢語學習,2001,(2):135-39.
[11]李敬國.現代漢語不能重疊的動詞考察[J].蘭州學刊,1996,(5):47-49.
(徐黎敬,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