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入WTO以后,國內市場對外進一步開放,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適應這種形勢,國內企業必須在產
品的優質低耗上下功夫。
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并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購零配件及半成品,以及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原材料的價格是隨著市場的供求變化而變化的。從現實情況來看,原材料的價格是呈上升趨勢的,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當前的原材料價格大都上漲了10倍以上。原材料消耗金額在產品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因此必須在降低產品的單耗上下功夫。
1. 嚴格實行定額消耗管理。材料消耗定額要定期修定,消耗指標要力求先進,讓生產工人經過努力才能完成。這個制度應常期堅持,使產品單耗逐漸降低。
2. 不斷改進生產工業流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高新設備,以降低材料消耗和加工廢品率。對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廢品要加以修復利用,以降低廢品損失。
3. 加大投資力度,積極研制新產品,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進程。研發的新產品要求體積小重量輕消耗低性能好。這對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有益的。
4.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企業應按照“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生產。具體地說就是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物資加以充分利用,把它們作為資源開發新產品。國內各家企業應切實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原則,堅持高標準要求、高起點規劃,努力使企業真正成為生產清潔、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環境良好的生態園區,為今后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條件。
二、燃料和動力
燃料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工藝技術過程的各種燃料,主要是指原油和原煤。動力是指企業在生產工藝技術過程中所耗用的電能。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但石油資源不足,需要進口。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04年調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額僅為4.4%,而當年消費的原油和原煤分別占全世界消費總量的7.4%和31%。這充分表明我國的單位GDP產出耗能太高,也暴露出經濟結構中的突出矛盾,更說明我國當前的增長方式的不合理性。正因如此,工業企業降低產品單位能耗已是勢在必行。
三、工資及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工資是指直接參加產品生產的工人的工資。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又稱作工資附加費,是指根據工人工資按照國家規定的比率計提的資金,其用途為職工集體福利、職工醫療費用和困難補助。改革開放后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資水平有所提高,但從總體上看離全面小康水平仍有一定距離。有資料表明,2005年底我國城鄉仍有1.2億人口生活在困難中,這個人口數量比絕大多數國家的總人口數還多。在這種形勢下,必然導致老百姓的購買力低下,國內的市場需求難以得到提升,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只好在國際市場上找銷路。由于眾多企業都來擠出口這一“獨木橋”,因而只好相互壓低銷售價格,導致許多產品的出口價格遠遠低于國內售價,經濟效益很低。正是由于過低的產品售價,企業只能壓低支付給工人的工資,結果給了外國對我國出口產品實行反傾銷的口實。如今,越來越多的反傾銷、反補貼、特別調查等貿易壁壘不斷發生,使我們的貿易環境不斷惡化。在巨大的出口競爭壓力和不斷惡化的貿易環境面前,國內企業不能再以產品廉價作為一種競爭手段了,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提高了職工工資必然會導致產品成本的上升,所以不少企業家持反對意見。但要知道,企業的職工既是產品的生產者又是產品的消費者。職工的工資提高了,消費能力也會提高,其結果會導致國內市場的擴大,企業也就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為減輕由于提高職工工資造成的壓力,就必然會設法加強管理來提高勞動效率,通過增加產品產量來降低單位產品成本。這樣做的結果會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更好地占領國內外市場。
有些人擔心提高職工工資會使我國失去對外資的吸引力,其實不然。外商投資中國,除了我國人力成本低以及良好的基礎設施外,更看中的是我國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當今每年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原因何在?因為美國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市場,而這個市場正是由其高工資所造就并維系的。中國有13億人口,是美國人口總數的4倍多。如果中國工人的工資水平達到美國工人的1/4,那么中國就會擁有一個比美國還要大的市場,這是不言自明的。
四、車間經費和企業管理費
企業為了組織和管理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需要支出一些相關的費用。屬于生產車間范圍的支出為車間經費,屬于整個企業范圍的則為企業管理費。從國內企業當前的情況來看,這兩項費用都有降低的空間。
降低車間經費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壓縮車間的非生產人員,把壓縮下來的非生產人員充實到生產第一線去。對留下來的車間管理人員要明確他們的職責范圍,增加他們的工作強度。二是盡可能減少車間的管理費用,本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節省開支。
企業用于企業管理費的開支范圍很廣,浪費現象既很普遍又十分嚴重。所謂企業管理費,實際上就是企業管理人員用于職務消費的費用。如管理人員的工資及補貼、辦公用品費、業務洽談費、來客招待費、固定資產維修費、市內交通費、外出差旅費、產品推銷費、職工培訓費、出國考察費等等。在這些費用中,有合理的必須開支的部分,也有不合理不(下轉第31頁)(上接第29頁)必要的部分,而且后者的開支金額之大相當驚人。由此看來,企業管理費就是一個侵吞國家巨額財產的黑洞,非堵死不可!
為此,建議企業家采取以下措施:
1.精兵簡政,大力壓縮企業管理人員。從當前情況來看,國內絕大多數企業管理人員超編,人浮于事的現象相當普遍。為此,應采取果斷措施:大力壓縮管理人員數量,把他們的工資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2.明確企業每個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和開支額度。不許越權,不準超支。如果在辦理具體業務時遇到非越權不可時,應及時請示有關領導,經審批同意再去辦理。管理人員用于職務消費的資金,節約部分可適當獎勵,超支部分則由本人全部自負,以起到警示作用。
3. 發揮企業職工的監督作用。可由企業工會選派部分工人組成監察組織,負責審查每個管理人員的職務消費情況,并把審查結果上報企業領導,由企業領導研究處理。
對一個企業來說,加強產品的成本管理是一項既復雜又非抓不可的系統工程。只要措施得力并真抓實干,產品成本是一定能降下來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