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密集型的現代企業中,學習力無疑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要使組織獲得成功實現目標,需要不斷地創新知識、應用知識,需要通過學習提高組織智商。企業可以通過學習來推動個人成長和組織變革,不斷通過學習來實現組織創新,提高組織的核心競爭力。而基于默會知識的學習力的提升,更是企業提高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堅強基石。
學習力的內涵
學習力的內涵極其豐富,既包括學習能力,如記憶力、理解力等智力因素,也包括諸如學習動力、毅力等非智力
因素,還包括學習成果的轉化能力即學習轉化力。學習能力是指學習主體開展學習的主客觀條件的總和,以及學習主體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主觀條件在各種外界客觀條件下進行學習的能力。它是學習主體進行學習的操作子系統,是一個人順利完成各種活動所必須的一種綜合性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操作力、檢索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其核心是理解力和思維力,主要職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獲取知識、消化知識、傳播知識和運用知識等。理解力成為個人獲取知識、創造知識、運用知識的基礎和橋梁。學習動力是學習力的動力子系統,主要包括動機、興趣和情緒等,是學習的推進系統,對學習起到定向、激勵和強化(或弱化)的作用。而學習毅力是學習力得以維持協調的子系統,對學習起到協調和支撐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逆境商來表示。非智力因素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以保證學習的成功,但也可能起消極作用,制約和削弱智力行為,使學習停止或學習無效,即所謂的“學習智障”。對于學習主體來說,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有可能使學習活動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使學習的效果最為理想。
知識經濟社會中,經濟的發展是以知識的創造、傳播和運用為主要形式,因此,學習力中的學習轉化力,對于學習主體(個人或組織)和社會是最有意義的。因為,只有將所學的知識通過運用和創新,使之轉化為生產力,增強自身競爭力,這樣的學習力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為個人和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充分發揮作用。特別是在企業核心能力表現為知識、經驗和技能等,學習力的推進器和動力源作用更為明顯。這些知識、技能和經驗要通過組織的不斷學習來獲得和更新。如果把組織中的個人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等轉變成為能力“基因”,那么,企業組織中一個團隊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知識體系就構成了單項核心能力,而整個組織的學習則整合單項核心能力,構成了一個能力體系,形成了企業整體核心能力。企業的學習力最終是通過創新力表現出來的,創新力的表現遠不止技術創新,還包括組織的創新、管理的創新和價值的創新等,這些創新是企業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運用個體和組織內的默會知識最終培育而成的。
默會知識的學習力特點
默會知識的概念是匈牙利裔英國哲學家波蘭尼最初于1958年在其《個體知識》一書中提出的。他將人類的知識分為名言知識和默會知識,名言知識是可以用文字、符號等表達出來的,而默會知識則不能或難以用語言和符號等進行表述的知識。本質上,默會知識可以看作是一種難以用名言符號來充分表達的理解力,一種領會經驗、重組經驗以期對之實現理智控制的認知能力。是“一種對被知事物的能動領會”,“是一項要求技能的活動”,“是一項負責任的、聲稱具有普遍效力的行為”。
默會知識的存量和結構在理解活動中表現得極為清楚,這是一個領悟過程,把不連貫的局部理解為完整的整體,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的創造。波蘭尼給出了一種三位一體的默會認知結構并揭示了其作為一切認知運行的內在機制,即一切認知過程都只能是一種內在的功能整合協同作用。同時,默會知識也是可以學習、傳授、積累和批判的,當然,其學習、傳授、積累和批判的方式不同于用語言來表達的明確知識。默會知識是明確知識的基礎,一切明確知識都有其默會的根源,默會能力是人類獲得和持有知識的終極機能。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默會知識有著不同于明確知識的顯著特征:①默會知識是鑲嵌于實踐活動之中的,是情境性的和個體化的,常常是不可言傳的;②默會知識是不能以正規形式加以傳遞的,它的學習、教育和傳授等有其自己的方式和途徑;③默會知識是學習的基礎,是創新的動力,個人和組織的默會知識直接影響著他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轉化力。
學習力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需要尋找到合適的基礎和動力源,基于默會知識的學習力正是個人和組織提升其學習能力和轉化力的引擎和動力,是創新的孵化器。由于默會知識是“一種對被知事物的能動領會”,是一種領會經驗、重組經驗以期對之實現理智控制的認知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默會知識發揮著巨人的作用。一方面,默會知識能使學習主體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學習對象進行把握,進而由于領略了學習的樂趣而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和意志,形成一種學習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默會知識使學習主體在有意無意中能動的使用知識、重組知識和創造知識,特別是在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的前提下,進行知識轉化和創新活動,使學習主體的知識、經驗和競爭能力獲得成倍增長。因此,基于默會知識的學習力是積極的、主動的、有效的學習力,是個人和組織應該追求的、以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的學習力。
默會知識的學習力有效性提升的途徑
基于默會知識的學習力對于個人、組織學習和競爭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個人和組織要積極創造條件來充分挖掘和提升這種學習力,使之為組織學習和組織創新以及組織競爭力的增強發揮重要作用。
1. 創造良好的制度學習環境,重新塑造學習主體的學習理念。學習主體是否能積極主動的提升學習力,學習理念至關重要。傳統學習主體存在著兩方面的學習缺失:一方面是個體在學習中存在缺失,如對知識的衰減和更新認識不足而導致學習的主動性削弱,目的性不強,對學習的理解片面,更多的是應付學習。另一方面是團隊學習主體的缺失。如把學習當成是個人自己的行為,沒有組織學習,團隊學習的意識,當然更談不上組織、團隊的學習力,對于組織現有能力的發揮和使用異常重視,而對于組織學習潛力的培養和挖掘缺乏重視。所以,組織應創造良好的制度學習環境,使成員將學習看成是在新的環境中提升自己能力的唯一途徑,使學習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大大增強,為基于默會知識學習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2. 營造知識共享氛圍,促進默會知識的流動和共享。個體學習的學習力會受到個人經驗、閱歷、理解力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而難以充分發揮,只有在溝通、交流和共享中通過實現默會知識的流動,在流動和共享中不斷地實踐和互補,從而使學習主體更加積極主動的強化學習。個體學習新的相關知識的觀點可進一步延伸到企業組織。默會知識多數是在潛移默化中轉移和共享的,內部轉化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知識的粘滯性。減少知識內部轉化困難的途徑在于開發組織的學習能力,培育組織的緊密關系以及系統地理解和交流知識。通過交流和知識共享可以使分散在個體中的知識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組織共有的知識。因此,默會知識轉化與共享可以充分促進個體學習力的提高,也是一種學習的有效方式。營造默會知識分享的情境氛圍是促進默會知識共享的關鍵所在,默會知識的交流、共享與情境密切相關,只有親臨現場、共同在場、互動溝通,才能有效地傳遞與分享默會知識,默會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與知識的擁有者相互切磋,密切觀察,與其融為一體的方式才得以實現。
3. 創建學習型組織,打造學習團隊。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是團隊學習,其根本特征是學習和工作密不可分,即強調“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是學習主體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進行學習,即“干中學”和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這正是一種默會知識的學習力,不斷地把學習融入工作實踐中,在實踐中學和將學運用于實踐,這樣使得學習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實現在運用中創新和創新中運用。從而,提高學習的動力和效果。總之,“團隊學習”十分強調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和終身學習。企業要通過創建學習型組織來營造團體學習的氛圍,提升學習主體默會知識性的學習力。領導者更要積極倡導和身體力行,重大決策要共同討論,科學求證,使團體在參與決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智力的效用,也使決策獲得高于個人智力的良好效果。通過交流、知識共享、集體攻關,通過向書本和實踐學習等多種形式,企業全體員工的素質就會不斷提高,學習力就會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會進一步得到提升。
4. 促進組織內的非正式學習,使學習主體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學習個體和組織八成以上的學習都是非正式的,員工從人際互動和社群實務中能夠獲得大量的知識。即使是片刻的閑聊,對員工的知識交換和共享也大有幫助,企業若要構建不斷創新與學習的文化,就要減少對員工的控制,促成員工間的分享與交流,給員工提供更多和專家以及同行溝通和交流的機會,以及更多與工作相關的資源。不斷傾聽員工與客戶的心聲,提出并改進相應的企業政策與實務運作流程。為員工創造一個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人人學習的氛圍,將學習與工作、實踐和環境充分結合起來,以提高默會性的學習力。
5. 充分發揮組織的激勵手段,消除學習智障。基于默會知識的學習力提升過程中同樣存在很多障礙,即學習智障。從根本上講,學習智障的作用是弱化學習主體學習力的強度,制約組織學習力的開發,導致個人和企業對自身系統和外部環境的全面、系統和快速認知與反應的遲緩、直至喪失,最終表現為全方位削弱企業競爭優勢,使企業發展緩慢、走向衰落、直至走向滅亡。學習智障主要有組織的結構智障、管理智障、文化智障、成員的心智模式智障以及某些特定智障等。這些智障會阻礙學習主體的積極性,阻礙主體參與實踐和創新的能動性,阻礙不同學習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知識共享的意愿,甚至是由于相互不信任而對知識進行壟斷,從而使默會性的學習力不能充分發揮而無用武之地。
總之,基于默會知識的學習力是學習主體能夠進行學習和創新的動力源,能為組織競爭力的提升發揮重要的作用。而默會知識性的學習力需要組織創造一個良好環境來為學習主體服務,從而在知識經濟時代,能夠通過成員默會性學習力的提升而不斷創新,不斷打造企業競爭力而獲得持續成功。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安徽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