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為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使中國二十世紀后半葉的工作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同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新世紀伊始,黨中央又提出了“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與時俱進則是在目前多極化世界的不斷發展變化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在經濟建設的浪潮中,我國企業界也在不斷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如何在企業的點滴管理中體現與時俱進呢?以筆者淺見,應做到“四著”,即:高處著想、大處著重、細處著眼、小處著手。
一、高處著想。高處著想就是本著國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主導思想,謀求所在集體或集團利益的最大化。看問題、想事情、作決定要有政治的高度,要從發展的角度出發,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要宏觀調控、微觀把握,要不時深入下去親自搞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切不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而要帶領其智囊機構細致分析,“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我們中國人喜歡用“工程”這個詞,如“希望工程”、“西部母親水窖工程”等,但更應精心組織、嚴格管理,否則因質量不合格或出現管理漏洞,就成為朱镕基同志所痛斥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千里之堤毀于一穴”,管理中的漏洞如不及時預防、堵塞就會變成深不可測的黑洞。所以從高處著想,要慎用手中的權利、深感肩上的責任,保證最廣大人民(群體)的根本利益。
二、大處著重。大處著重就是在當前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應著重抓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重點工作親自抓、負總責,不定時督促檢查指導,敢于放權負責,分解權利與責任,分級負責,責任共擔,責任追究,對自己簽字認可的事宜負責,形成問責制體系。對于向上級報送的計劃、項目、數據等要嚴格把關,以免造成上級決策失誤。要形成各個方面的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問責制,推行承諾制,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細處著眼。細處著眼就是在所從事的工作中細心琢磨、努力探索,從細小的問題予以考慮,作為出發點。工作是動態的、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及時找到突破點,得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某項工程的上馬或某項工作的啟動,應從細小的角度和長遠的利益出發,形成輪廓、討論分析、研究決定后予以實施。倘若一味地求“高”求“大”,好高騖遠,不求“細”,不切實際,則會變成“架子工程”、“形象工程”。即使一個成熟的方案,也不要放棄小改小革,那些小改小革適用性強、成本低、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細節決定成敗”,不考慮細節問題,必定會出現漏洞,漏洞堵得不及時,就會變成大問題。
四、小處著手。小處著手就是做工作要有計劃、有安排,從某個點或同時向多個點入手,全面推進。小處即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定要從小處著手,循序漸進,因地制宜,解決好隨時遇到的問題。小處不可小視,不能敷衍了事、麻痹大意,基礎的問題解決不好,工作的結果如同空中樓閣。從小處著手還要不畏艱難,各個擊破,克服難題,從工作實際出發,找到操作性強、可行性強的措施或方法,在工藝上、技術上予以改進,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將工作做好,我們應從點到線,再到面,在點滴管理中體現與時俱進的理念,更需要高層管理者運籌帷幄,中層管理者精益求精,基層管理者認真收集第一手資料,及時總結經驗,積極反饋信息。當然,所謂“四著”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應在不同的管理層形成“四著”的四位一體,點線面的多元化管理體系。每個管理層都相對地存在著管理的“高處、大處、細處、小處”,要學會換位思考,齊抓共管、統籌兼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堵塞漏洞,最終形成“上中下聯動、點線面互動”的格局,全面推進,著力搞好創新工作,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使我們的管理與時俱進。
(作者單位:延長石油集團油田股份公司瓦窯堡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