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將1995年的“城市信用社改造為城市商業銀行,初步建立現代商業銀行運行框架”視為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那么自2004年展開的城市商業銀行大規模重組整合,無疑是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而從2007年7月起,由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首開先例的城商行上市,無疑標志著城商行的發展已經掀開了新的篇章。
8月27,經證監會批準,北京銀行首發獲通過。此舉標志著該行將成為繼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后,登陸A股市場的第三家城市商業銀行。
據招股意向書披露,北京銀行擬在上證所發行12億股A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9.27%,發行前每股凈資產為1.96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此次發行所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充實核心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
事實上,作為北京唯一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同時也是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北京銀行總資產達到2639.81億元),北京銀行的獲準上市并不令人意外。
今年6月,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了“中國銀行業百強榜”,北京銀行排名第13位;而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北京銀行又以39.53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排名第166位,在入圍的全國城市商業銀行中位居榜首,銀行業中排名第7位,其座次甚至超過了多家在國內各大城市廣設網點的股份制銀行。
記者注意到,在北京銀行的快速發展成為中國城市商業銀行整體狀況發生深刻變革的有力見證的同時,國內城市商業銀行在品牌價值和資產質量上的整體改善和提升也成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亮點,更名、引資、跨區域發展已成為國內城市商業銀行謀求快速發展的“路線圖”。
回顧過去,城市商業銀行在中國的銀行業中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被稱作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之后的“第三梯隊,自它出生以來就有著先天不足的弱勢,資本金不足、資產質量低下、不良資產比率高等問題一直如影隨形。在經歷三次革命后,城市銀行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當前,以北京銀行為代表的一批規模較大、結構較好、得到多部門支持的城市商業銀行正在謀求更大的發展和更好的舞臺,它們或跨地區開設分行,如北京銀行、天津銀行、上海銀行等,或謀求外資注入和整體上市,如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那么,這是否代表著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從整體上已擺脫了原先的“尷尬”地位,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和成功呢?本期,關注欄目以城市商業銀行近年的改革為主線,力圖對城市銀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挑戰和蘊藏的機遇做一次系統的全景掃描,希望能對讀者了解城市商業銀行的生存狀況和未來發展方向描繪出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