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720.3億元,比上年增長 12%,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北京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543.4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0%。北京經濟全面持續發展,活力旺盛!
未來一段時間,是北京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加速期,是北京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和現代化的加速期,也是包括生物產業在內的北京高技術產業向“高端高效高輻射”發展的加速期。
北京生物產業的現狀及特點是怎樣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建設是否能加快北京生物產業的發展?在接受采訪時,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員張燕友將北京生物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副藍圖展現出來。
投資北京:近年來,北京市生物產業的發展情況如何?呈現出哪些特點?
張燕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其他部委的關心支持下,近年來北京生物產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特征的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產業創新要素更加集聚,生物研發產業快速起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態勢良好。
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十五”期間,北京生物產業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20.2 %,盈利能力全國領先;2006年北京生物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0.3億元,同比增長15.6%。
高端發展趨勢明顯。北京在疫苗、診斷試劑、抗體藥物等生物技術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萬泰生物研制出世界首個基因工程重組戊肝疫苗和禽流感檢測試劑;北京科興的SARS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發處于世界前列,同時北京在甲肝、甲乙肝聯合、乙肝、乙腦、麻風腮聯合疫苗等生物制品居于國內主導地位。
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北京生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創新體系開始完善,擁有新型疫苗(天壇)、中藥復方藥物開發(同仁堂)、蛋白質藥物(江中集團)、生物芯片(博奧)和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五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生化、醫用加速器、新藥開發等三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藥物分子設計平臺、VERO細胞大規模培養平臺等兩家國家級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到工程研究的創新鏈條。博奧公司(生物芯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5年來,已申請國內外專利62項,其中6項獲得美國專利授權,產品與服務超過40項,生物芯片掃描儀已經出口美國和歐盟;其年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16萬元快速增長到2006年的5637萬元,年均增速達到430%。
創新要素更加集聚。北京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促進科技、人才、信息、臨床等創新要素同產業資源對接,并著力吸引國際產業資源落戶北京。北京擁有全國五分之一藥品安全評價中心、六分之一的國際臨床研究基地,集中了二分之一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三分之二的生物醫藥領域科學家、工程師。秉承這些創新要素,近年北京承擔了近二分之一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獲得了三分之一的國家產業投資。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借力國家產業項目,充分利用北京創新要素,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產品最齊全的體外免疫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其艾滋病和丙肝診斷試劑產銷量全國第一,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近億元,實現利稅2417萬元。
研發服務快速起步。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已有100多家專注研發服務的企業和機構,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已成為國內生物研發服務業的核心城市。中國首家生物技術外包聯盟(ABO)、中關村CRO聯盟、北方抗體產業聯盟(CAG)、北京腫瘤研究聯盟(GCCU)是北京生物研發產業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初步形成包括動物試驗、臨床試驗、化學藥物合成、基因組分析研究、蛋白質組分析研究、生物芯片分析在內的CRO產業鏈條。
2005年9月,中國第一家專注于生物技術服務外包的產業聯盟ABO(中國生物技術外包聯盟)成立,已擁有成員11家,2006年技術服務收入達到1.6億元。
海外資本青睞北京。北京生物醫藥上市企業已達14家,融資總額達220億元,其中海外上市企業數量約占一半。北京源德生物是國內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首次融資9600萬美元;北京奧瑞金種業公司通過與美國柜臺交易板(OTCBB)上市公司合并,融資2500萬美元;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登陸香港創業板。在美國主板上市的北京科興生物2007年5月底市值已達到1.15億美元。

投資北京: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功能定位是怎樣的?
張燕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是北京發展高端生物產業的核心區域。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北京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以來,我們按照“科學謀劃、重點突破、高端發展、產業集聚”的原則,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突破口,突出比較優勢,構建符合北京資源稟賦特征的生物產業體系,提高重點領域國際競爭力;積極探索促進生物產業基地健康發展的新機制和先進管理模式,全面推進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帶動北京生物產業整體跨越式發展。
我們結合北京生物產業資源稟賦特征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批復要求,確定了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功能定位:一是完善軟件和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為生物技術研發和產業聚集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二是立足“高端高效高輻射”產業發展道路,促進北京生物產業向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提高產業內外競爭力;三是發揮產業基地輻射帶動作用,提升京津冀促進區域生物產業經濟合作與發展。
投資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大興北京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基地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醫藥園三個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在功能定位方面有何差異?
張燕友: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由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大興北京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基地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醫藥園三個核心區組成。總面積為16.5平方公里,其中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園區面積為2.5平方公里,亦莊和大興兩個產業化區已規劃的園區總面積為14平方公里。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作為產業研發創新區,主要承擔吸引一批高端研發資源、轉化一批創新成果的功能,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醫藥園和大興北京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基地是產業化區,主要承擔吸引一批高端制造資源,提升一批存量資源競爭力的功能。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作為產業基地的研發創新區,已有60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入駐,初步形成從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支撐到臨床資源的比較完整的產業創新鏈條。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醫藥園作為產業基地的國際園,以國際化為切入點,聚集了拜耳、第一制藥、安萬特、GE航衛、GE華倫等一批跨國企業。
大興北京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基地是產業基地三個核心區中發展歷史最短的園區,以吸引國內重量級企業為著力點,初步形成國家級生物醫藥技術檢測、藥品審評中心(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國家級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國家新型疫苗工程中心、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現代中藥及天然藥物和新型制劑生產基地(同仁堂、以嶺集團)的“兩中心雙基地”的產業格局。
投資北京:您能介紹一下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重點發展領域及未來的主要任務嗎?
張燕友:我們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本著發揮科技、人才、市場、臨床等資源優勢,確定了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領域:一是加快發展疫苗、診斷試劑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產品,強化應對公共突發事件能力;二是扶持專有技術服務機構,促進研發服務業發展;三是以高端數字化診療設備(如數字化B超、數字化X線機、核磁共振)為核心,加快數字醫療裝備發展;四是強化基于生物芯片、診斷芯片技術的重大關鍵技術平臺建設,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五是加快新型制劑、新型給藥系統產品及裝備的開發,提高產品競爭力。
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承擔著北京加快發展生物產業的重要任務,通過實施“三個加強,兩個加快”工程,又好又快地推進產業基地發展的同時,探索建立符合市場慣例的基地專業管理機構,吸引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才參與基地管理。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一是堅持走開放創新道路,吸引一批國內外創新資源,逐步完善產業基地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加快在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三是爭取一批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落戶產業基地;四是吸引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產業基地。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發揮協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建立具有較高代表性、權威性和行業影響力的協會組織;二是加快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專業咨詢機構等發展,構建適應基地發展、符合國際慣例、開放式的專業中介服務體系。
加強國際合作,參與國際競爭。一是開展同世界知名生物科技園區的交流合作;二是支持優勢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參與國際分工;三是在重點產業領域建立產業聯盟,開拓國際市場。
加快研發產業發展。一是支持研究機構、科技型企業運用自身專有技術參與國際、國內研發服務;二是支持從事研發服務的企業和研究機構開發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形成一批具有品牌的生物醫藥研發服務企業。
加快“三個一批”發展,壯大產業規模。一是借助一批優勢品牌(同仁堂、天壇),快速提升產業基地存量資源市場競爭能力;二是扶持一批優勢潛力項目(科興、萬泰、康辰、維信),發揮億元產品專特優新的市場競爭潛力;三是促進一批科技成果在生物產業基地轉化。
投資北京: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北京市著力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十一五”期間有什么具體的戰略規劃?
張燕友: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是北京發揮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施自主創新、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選擇。目前,北京生物產業已經形成化學制藥、中藥制藥、醫療器械三足鼎立,生物制藥快速發展,研發服務業快速起步的產業格局。
“十一五”期間,北京將以高質量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核心,加快生物高技術制造業和生物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到2010年,生物醫藥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50億元,工業增加值120億元,醫藥研發服務業總收入達到100億元。
與此同時,通過空間布局引導和產業結構調整,在西北方向初步形成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核心的研發服務發展區,在東南方向初步形成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為核心的高端制造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