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緊緊抓住跨國投資增長和國際產業轉移帶來的難得機遇,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發揮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商務部近期發布的《關于2007年全國吸收外商投資工作指導性意見》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方向。
改善綜合投資環境
針對吸收外資的新形勢,研究新情況、新特點,做好政策調整的宣傳、解釋和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保持吸收外資政策的相對穩定性、連續性、可預見性和可操作性;適時提出法律法規、政策制訂和修訂的建議,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政策;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在線行政許可能力,增強透明度;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投訴管理辦法,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依法保護境內外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創新宣傳方式,加強正面宣傳力度,為提高吸收外資質量和水平創造良好輿論環境。
合理引導外資投向
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加強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情況研究,依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等政策,因地制宜引導外資投向;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研發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節能環保產業;鼓勵外商投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產業;鼓勵外商投資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繼續鼓勵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采購中心、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培訓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嚴格限制外商投資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產業,嚴格限制外商投資房地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外資和民營企業合資合作;充分利用境外資源發展資本市場,引導和規范外商向上市公司戰略投資。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加快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適度放寬中西部地區外資準入條件。落實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的各項政策,推動東中西北部加強協作,鼓勵東部地區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創造條件,積極承接東部地區開放型產業和國外產業轉移;辦好第二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為中部六省搭建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的新平臺;深化沿邊開放;結合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優勢和發展潛力,完善區域發展政策。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積極穩妥地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引導外資投向附加值高的金融、物流、連鎖、信息技術、軟件及技術研發等現代服務業。
把握國際服務外包發展機遇,進一步完善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的相關政策。全面落實已發布的財政、金融、人才培訓、企業資質認證、國際市場開拓、公共信息技術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扶持措施,加速培育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務外包企業。加大投資促進力度,鼓勵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其服務外包業務的重要承接地。
加強外商投資管理
進一步拓展外資統計工作的廣度、深度,完善外商投資全口徑統計系統,提高聯合年檢工作水平,加強外商投資監測分析;建立各地吸收外商投資重點項目的前期通報、后期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外資信息工作機制,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持。
健全相關法規制度,鼓勵公平競爭,引導和規范外資并購健康發展,防范壟斷并購和惡意并購,保持我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構建和諧開發區
適應相關政策調整,認真研究各項應對措施,制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繼續發揮開發區窗口、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努力打造外資密集、內外結合的經濟增長帶;引導和鼓勵開發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和現代服務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揮東部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延伸產業鏈;支持中西部、東北老工業基地開發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源培訓,承接東部地區開發區產業轉移;推動東中西部開發區建立合作園區,引導東部開發區協助西部開發區改善綜合投資環境。
規范招商引資行為
結合區域特點制定投資促進戰略;建立健全全國投資促進工作體系;創新投資促進方式,實現投資促進工作制度化、機制化;充分發揮多、雙邊投資促進機制的作用;研究確定吸收外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切實杜絕招商引資中違法違規變相給予優惠政策的行為,堅決糾正層層下達分解指標的做法。
利用外資促進自主創新
全面客觀地研究總結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利用外資促進自主創新的經驗,充分宣傳、利用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有關政策,探索利用外資促進創新新模式;推動外商投資企業在引進的基礎上做好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鼓勵跨國公司和國內研發機構及企業開展研發合作,擴大外商投資技術溢出效應;鼓勵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進行創業投資,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