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是中國體育產業難得的歷史機遇。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一改奧運會長期虧損的歷史,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奧運養奧運”的新思路,為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收益;本文認為,中國的體育產業戰略應同奧運戰略緊密結合,共同規劃,協調發展,使兩者互為支持、互為補充,從而實現我國體育產業和奧運經濟發展的有效互動和雙贏。
[關鍵詞] 體育產業 奧運經濟 發展契機
一、我國體育產業化的現狀
體育產業是指圍繞體育或由體育引出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是一種利用體育自身功能及輻射作用創造價值的產業,是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經濟活動的集合。例如,舉辦奧運會所需巨額資金的籌措、眾多場館的建設、體育賽事的經營和相關商品的開發等,都屬于體育產業的范疇。體育產業包括健身娛樂業、體育廣告業、體育博彩業、體育用品業、體育競賽轉播銷售業等等。從產業的角度看,體育產業的市場是龐大的,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卻面臨諸多問題,可以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1980年10月在廣州舉辦萬寶路網球精英賽,靠出售門票、場地廣告和比賽冠名權收回了全部投資,由此拉開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的序幕。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相繼推出足球、籃球、排球聯賽等職業賽事,組建了大量的職業俱樂部。然而,球市不旺,俱樂部自身造血功能差。與發達國家和體育產業健康發展還相差很遠。據統計,美國每天有5家健身中心開業,全國參加健身活動的體育人口高達60%以上。而我國體育產業的經營收入微乎其微,許多俱樂部入不敷出,經營困難,舉步維艱。
二、奧運經濟與體育產業化的互動
1.加速我國的體育產業化進程
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盛會,承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即以信用為基礎,以契約管理為手段,進行商業化運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舉辦國政府、組織和企業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從而為我國體育真正走市場化道路,采用國際上通行的市場運作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奧運泡沫”問題需要體育產業化來解決
奧運會4年才一次,很多場館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只有很少幾次的利用,大量場館的閑置,占用了大批資金,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如果經營不好,將給舉辦國、舉辦城市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因此要處理好應對大型活動與日常經營的關系問題。以直接投資為主要特征的奧運經濟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越大,在奧運投資周期結束后,對主辦城市和主辦國的經濟帶來的沖擊就越大。奧運經濟的這一特性在國外被稱作“低谷效應”。“低谷效應”曾出現在許多主辦過奧運會的城市,有些城市在人去樓空之后,被人稱為“鬼城”。上屆奧運會東道主悉尼,現在就處于“低谷效應”的壓力之中。
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體育產業化。通過戰略規劃,周密實施,既要避免奧運經濟過熱,防止出現“奧運泡沫”,也應通過先期預防和后期預防,把“低谷效應”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防止一味的追求大型化,場地越建越大,運動館越修越高檔,投資量也隨之巨增。應充分利用原有設施并將新建的體育場館建在大學區、社區內以利于賽后的設施利用。這些經驗都值得很好的總結和借鑒。
三、實現我國體育產業與奧運經濟雙贏的對策
既然奧運經濟與體育產業化相得益彰,互為推動,互為促進,那么,在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就應把兩種戰略放在一起考慮,共同開發,共同發展,從而實現二者的雙贏。
以奧運經濟發展為契機,轉變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奧運會是國際最為重要的體育賽事,舉辦奧運會對一個國家體育產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模式亟待轉變。首先,加速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的融合我國目前的體育產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政府管理型”,體育經費的來源是“行政撥款型”。這無疑限制了體育產業的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體育產業化經費不足的問題,必須開拓思路,將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對接,讓體育產業進入資本市場,讓更多的體育企業上市融資,形成一定規模的體育資本,從而提高體育產業的融資能力。其次,重視認證工作,大力開拓市場,雖然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發展很快,但真正屬于國際品牌的卻寥若晨星。在九運會上,自行車、皮劃艇、射擊等體育項目的高檔器材全部是進口的,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體育企業的悲哀。面對奧運會龐大的市場份額和眾多跨國產業集團的競爭壓力,中國體育用品企業必須推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力爭較大的市場份額。當今國內不少企業的產品質量上乘,但由于未得到相關國際體育專業委員會的認證,難以走出國門,甚至連國內舉辦的國際賽事也無緣進入。
總之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我國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矚目的重大商機,奧運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經濟大舞臺。當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奧運”為目標,本著“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全力籌辦奧運會,并緊緊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面實施奧運經濟戰略,推動北京和全國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曹締訓:體育產業經營管理[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
[3]耿力中:體育市場——策略與管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商場現代化,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