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位居中國的東南一隅,一代代溫州人通過自己艱苦的努力,高舉產品低價位旗幟,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攻城掠地”。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溫州產品的低價競爭,在國際市場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這不得不讓人們對這種競爭方式加以重新審視。
一、溫州產品低價競爭國際市場的原因
1.固定成本低。溫州人的廠房基本就是家,以家為廠,以廠為家,同時機器設備簡單,不需要太高的固定成本,溫州人的這種前店后廠的家庭作坊生產模式,使其產品固定成本極低。
2.用工成本低。溫州人在創辦企業初期,一般是一個家庭一個廠,全廠從“老板”到“下屬”都是一樣地干活,由于是為自己勞動,他們不惜時不惜力,為了發展甚至不計報酬,平時有吃有穿就行。在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后,溫州人開始大量雇傭廉價勞動力并延長工作時間,進行全力以赴的沖刺,以求在有效時間內強占市場,獲取最大值。
3.分工細化。隨著企業規模和市場的擴大,溫州人將分工進一步細化。有人專職從事原料的采辦;有人專事各種配件的專業生產,重復工序的增加可以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以打火機生產為例,原來購買配件、原材料需到外地,但生產廠家增多后,溫州本地便形成了打火機配件專業生產基地,并不斷組織技術攻關,降低配件價格。如自動打火器,在外地購買,產品價值加上運輸費用,一只需要3-5元,而在溫州本地購買,一只僅需0.3-0.5元。兩者之間存在的巨大價格空間,這便是溫州人實施低價位競爭的堅強后盾。
二、溫州產品低價競爭在國際市場受阻事例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溫州東藝鞋業等中國鞋商的產品在俄羅斯遭查扣,損失約3億元。2002年5月,歐洲標準化中心通過了CR法規:全面禁止玩具型打火機進入歐洲市場流通和使用,同時售價在2歐元以下,即人民幣15元以下的打火機必須加裝保險鎖。2003年冬,20多家溫州鞋企的鞋類產品在意大利羅馬被焚燒。2004年9月16日,西班牙埃爾切焚燒溫州鞋的那把大火,使溫州商人損失800萬元。 2005年3月12日,價值逾億元的114個溫州鞋貨柜在俄羅斯又遭遇查扣,讓溫州商人再度受挫。
三、受阻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國際貿易壁壘。面對溫州產品打入世界市場的強勁勢頭,各國為了保護本國同類產業或相關產業的生產與市場,不得不采用貿易壁壘的方式來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入。
當低成本、低價位、新款式的溫州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國外廠家的同類產品根本無法在價位上與其進行抗衡時,便以種種借口如法律依據、安全保護、文化理由、環境保護或專利權等等向本國政府施加壓力,對溫州產品設置國際貿易壁壘。
2.內部原因:行業內無序競爭。行業內無序競爭是一種不正當的企業營銷方式,其危害性很大。對外,它擾亂了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對內,它使得企業無暇顧及產品功能的完善和企業生產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它將使企業失去競爭力,從而嚴重影響到企業可持續發展。
但為爭取市場,一些溫商慣于打出最簡單、方便的價格牌,更有仿冒者或”三無”企業變本加厲低價傾銷。長期以來,這種以同質化的中低檔產品為基礎、以價格戰為主要手段的行業內無序競爭,引起了國際上很多正規的進口商與進口國相關制造商的強烈反感和不滿,使溫州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頻頻受挫。
3.深刻原因:產品科技含量低。溫州產品以貼牌生產為多,產品科技含量低。因拘泥于代為加工、貼牌生產,溫州某些企業的開拓和創新能力也漸漸失去,進一步發展的原動力也隨之失去。市場開拓能力沒了,創新能力退化了,企業變成了計劃經濟下的車間。而沒有研發能力、科技含量低的企業的產品雖價格低卻沒有競爭力。對此,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朱峰曾說:”我們有些企業為了擠入國際市場,總熱衷于以低價策略為先導,不注重產品開發,使產品在國際上戴了一頂低價帽。”
四、主要對策
1.依靠科技突破壁壘。針對各國設置的貿易壁壘,溫州企業回應的辦法,最好是依靠科技力量跨越障礙。例如:20世紀中葉,日、韓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消化并吸收跨國公司專利技術,從而突破歐美貿易封鎖,成功打入歐美主流市場。
2002年,“中國十大鎖王”的華峰公司投入技改9000多萬元,產值從上年的1.5億元躍升至4億元,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
科技力量是最偉大的,是生產力。溫州企業學習他人的經驗,加強企業的研發力量,扎實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檔次,堅定信心,為自己的產品重返國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2.實施國際品牌戰略。品牌經營是高級的經營方式,事實上,溫州缺乏的是品牌經營。雖有康奈、奧康等,但溫州產品大多是貼牌出口。即使是自主品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卻較弱。
溫州產品重返國際市場,須靠品牌經營。在現代商業運作中,溫州企業要精心進行品牌創造、創新和管理,切實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的自主品牌率,努力打造國際品牌,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認可度。
3.行業自律良性競爭。行業自律是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首要條件,是一個行業趨于成熟的重要標志。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低價銷售作為一種競爭策略,如果經營者是在提高技術、減少消耗、降低成本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正當價格競爭,自然有助于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但僅憑低價競爭“圈”到的用戶,其忠誠度也不高。因為,以低價格“圈”到的用戶,若產品質量、服務水平跟不上,用戶仍會“跳槽”。
溫州產品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應從惡性的“價格血拼”向良性競爭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出路。
五、結束語
溫州企業應盡早從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檔次及科技含量入手,走“名牌戰略”道路,使自己更快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有一些企業在逐步改變低價競爭方式,為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重新定位,相信他們一定能成功!
參考文獻:
[1]劉曉芬徐傳運:溫州商經:生意場上的溫州人.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2005.P223-226
[2]戴循:國內專家分析:低成本低價格制約中國鞋業國際化.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2005.1.26
[3]卜偉.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P49
[4]唐高平:制約溫州模式發展創新的內在局限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02.5.P22-23
[5]劉曉林:面對國際化,浙企遭遇“三大瓶頸”http://www.zjsr.com..浙商網.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