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旅游業的其他部門相比,中國的飯店業是開放程度最高且相對成熟的行業。本文對中國飯店業發展態勢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探討中國飯店業要想良性發展所面臨的人力資源困境,并著重分析了新時代下我國飯店業發展的比較優勢。
[關鍵詞] 中國飯店業 旅游業 人力資源 比較優勢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拉動,中國飯店業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飯店業的規模在不斷地擴大,但隨著中國飯店業的發展,伴隨而來的還有飯店業人力資源供應不足、行業薪酬優勢不復存在等問題的出現。為此如何尋找中國飯店業新的比較優勢是我們在對市場判斷基礎上構建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一、中國飯店業發展態勢
改革開發20年,中國飯店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國內星級飯店總量有了較大的增長。1991~2004年年底星級飯店數量從853家增加到10888家,年均增長22.68%;2004年國有飯店為5622家,占57.65%;外資飯店為678家,占7%。在數量增長的同時,總體業績也有良好的表現。
在國際飯店集團日趨進入中國的同時,國內飯店集團化的發展有了較大的發展,除了錦江、首旅、建國等較有影響力的飯店管理品牌外,目前國內其他的飯店管理品牌也正在日漸發展和成熟如海天等飯店管理公司。
最近兩年,在高檔飯店大發展的同時,中國飯店業發展的熱點有三個:其一是經濟型酒店,其二是主題酒店,其三是分時度假。飯店市場的供給日趨合理。
二、中國飯店業發展所面臨的人力資源困境
飯店行業保持良好發展需要人力資源的有力支持。但飯店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人力資源的狀況在一定意義上將會成為制約的瓶頸因素,進而直接影響飯店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我國飯店業也面臨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力資源供給
人力資源供給的數量。人力資源的供給從數量上來看,遠未達到飯店業的要求,特別是在人才培養環節,旅游院校承擔著為飯店業輸送人力資源的重要角色,近幾年在學生培養上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從發展速度上來說依然落后于飯店數量的增長。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依然嚴峻。
人力資源供給的質量。從旅游院校的人才培養結構上來看,本科旅游教育所占比例最大,為32.8%,大專高職為28.4%,中專為10.4%。實際上酒店大學學歷的員工僅占員工總數的9.62%,飯店員工的學歷結構與旅游院校培養結構存在著明顯的不相稱現象。這樣的問題不加以解決,既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會對我國飯店業提升整體競爭能力帶來困難。
2.勞動力成本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勞動力成本具有上升的趨勢,這也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可能會對于我國飯店企業的競爭能力帶來影響。
根據浩華管理顧問公司對中國旅游飯店2002年~2005年調查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與亞太地區較為發達的城市五星級飯店相比較,仍然具有成本優勢(見圖),然而這一比較優勢在具體國內不同城市則又有不同,北京2002年為29.8%,接近香港31.6%、悉尼31.8%;上海為23.4%,與全國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23%較為接近。總體來說,我國飯店業勞動力成本與其他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較,仍然具有一定優勢,而且這種優勢仍將保持一段時間。然而比較東南亞其他國家城市(曼谷、雅加達、普濟等)勞動力成本指標,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和地區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而勞動力成本對于飯店價格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這些國家的飯店競爭力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優于我國。
圖 中國與亞太地區主要城市勞動力成本占總收入比例
3.雇傭員工困難
飯店在員工雇用上面臨著困難,包括行業吸引力下降,“青春飯”現象,飯店招聘員工存在經驗導向壁壘,束縛無經驗但具有潛力者進入,飯店業整體員工流動率偏高,職業不穩定性增強;飯店的薪酬水準與行業平均水平趨同,行業薪酬優勢不復存在;飯店整體生產效率偏低,勞動力成本偏高;飯店員工整體學歷和素質偏低,員工流失的成本占企業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員培養方式單一,等等。
4.留住員工困難
飯店業要求管理人員由服務員做起的通則,使得很多員工(包括大學生)無法看清自己未來的發展機會。員工在工作中往往表現浮躁,不夠踏實,在職業升遷與專業技能的全面性方面把握不準,單純追求升遷的思路導致的結果只能是頻頻跳槽,而所謂的跳槽由于缺乏有力的職業資歷和經驗技能的支撐,實際上往往又表現為原地跳槽。一般來講,正常的員工流動比例大約為8%~10%,但多數飯店的員工流動率高于正常水平。
三、新的比較優勢
在討論中國飯店業所面臨的困難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飯店業同樣具有自己的比較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發展的驅動
中國的GDP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率,經濟上的穩步發展帶來旅游業的良好的績效表現(見表)。旅游業持續穩定的高速發展,為實現行業的整體效益帶來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表 2000年~2005年間中國國內旅游人數和收入增長率
資料來源:1995年~2004年各年的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2006年1月中國旅游網公布的2005年的統計
隨著西部開發的進行,西部地區的飯店發展面臨著一個較好的機遇,目前飯店的60%集中在中、東部,而且高星級酒店70%甚至80%集中在東部,今后在西部省會城市,以及重點城市飯店發展將會出現新的熱點,而且隨著國際飯店在東部發展布局的深入,中西部地區也已受到關注,并且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
城市化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在中國的城市化率和工業化率不成比例,目前工業化率已經達到70%,可是城市化率才不到50%”,城市化的發展將與飯店產業的發展形成聯動的局面。未來幾年,互動影響會越來越大,而且對飯店行業是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影響。
2.社會穩定
旅游業具有敏感性的特點,當前世界發展過程中,恐怖主義、戰爭、傳染病等日益盛行,這些因素對旅游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和重要的影響。中國在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社會發展穩定。1995~2004年,中國入境旅游雖然經歷了“非典”等不利因素的沖擊,但是總體發展勢頭依然良好,入境過夜旅游人數平均增長了8.5%,旅游外匯收入平均增幅達到了12.8%。這說明中國入境旅游有較大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入境旅游完全有望在2020年,甚至提起幾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中國日益受到國際旅游商務市場的歡迎和認可。
3.潛在的市場增長
商務旅游市場將呈現高速增長,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商務旅行市場之一,僅次于美國和日本。面對中國商務市場發展的契機,美國運通、羅森·布魯斯等全球最大的專業商旅服務公司已經相繼涉足中國商旅市場。國內的一些旅游服務企業如攜程、e龍等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自己的商旅服務系統。
體育會展旅游市場呈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我國的體育和會展旅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同時也將對各大飯店集團的全球戰略產生一定的影響。可以預見,奧運經濟的驅動必將對國內市場產生新的拉力,進而推動中國飯店業新一輪的擴張發展。
中國旅游業在經歷了20多年以觀光為目的的初級發展階段后,休閑度假式旅游已逐漸成為旅游消費的主流和國內旅游發展的重要方向。休閑度假游客的增長對于改變整個旅游行業消費特征,增加當地居留時間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這也將為中國飯店業帶來更多的商機。
4.旅游業誠信體系的初步確定
中國的旅游業發展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過程,國內的旅游企業面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逐漸意識到競爭力和品牌的作用,而品牌創立的前提是誠信。國內的旅游者有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信息來源渠道越來越多,提高了自我保護意識。因此說,今天倡導誠信有了重要的基礎,注重誠信、承諾誠信,正是中國旅游業開始走向成熟的象征。
誠信的建立需要政府、業界、消費者和客源國、目的國、企業的共同努力,相互促進。雖然中國旅游業真正的成熟尚需時日,但是,近年來一些重要事件的發生,證明中國的旅游業在創建誠信方面的確是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飯店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依然面臨著行業整合的選擇,在這樣的一個過程里,集團化趨勢,品牌戰略的要求以及包括互聯網在內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課題,面對國際飯店集團的壓力,適者生存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王大悟著:《21世紀飯店發展趨勢》.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
[2]奚晏平著:《飯店業理論與前沿問題》.中國旅游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張廣瑞等著:《旅游綠皮書——2004~2006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NO.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