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子貨幣作為一種最新的貨幣形式,是貨幣發展一般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電子貨幣并沒有否定馬克思的貨幣理論,相反卻再次證明了馬克思貨幣理論的科學性和不可動搖性。
[關鍵詞] 電子貨幣 貨幣發展規律 馬克思貨幣理論
電子貨幣作為一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最新的貨幣形式,是貨幣發展一般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電子貨幣不僅具有一般貨幣的共性,而且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電子貨幣同樣執行著貨幣所固有的各種職能,同時在原有固定職能的形式上又有所創新和發展,起著原有固定職能所無法起到的作用。因此,電子貨幣這一新的派生形式的出現,并沒有否定馬克思的貨幣理論,相反卻再次證明了馬克思貨幣理論的科學性和不可動搖性。
一、電子貨幣是貨幣發展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
1.電子貨幣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馬克思所揭示的貨幣發展規律發生作用的必然結果。馬克思主義認為,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充當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貨幣在充當價值尺度時,不必是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的貨幣就行了。貨幣在充當流通手段時,由于職能本身的需要,必須把貴金屬條塊制造成鑄幣。鑄幣在流通過程中,由于磨損而使其實際含量與名義含量、金屬存在與職能存在相分離。“既然貨幣流通本身使鑄幣的實際含量同名義含量分離,使鑄幣的金屬存在同它的職能存在分離,所以在貨幣流通中就隱藏著一種可能性: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記號或用象征宋代替金屬貨幣執行鑄幣的職能。”在這種可能性存在的條件下,于是就出現了金記號、銀記號、銅記號和紙記號。這些記號都是象征性的貨幣,“而用一種象征性的貨幣來代表另一種象征性的貨幣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隨著經濟和技術條件的變化,新貨幣形式的產生將是層出不窮的。電子貨幣作為一種新的派生形式,它的出現正是貨幣發展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
2.隨著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便產生了信用。由于信用制度的發展,出現了信用貨幣的形式。“正如本來意義的紙幣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出來一樣,信用貨幣的自然根源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信用貨幣同紙幣一樣,本身也沒有價值,只是一種價值符號,而且也只是紙記號。信用貨幣出現以后,不僅可以代替大量紙幣,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同紙幣相溶合。因此,繼紙幣之后出現的新的貨幣形式,必然具有紙幣和信用貨幣共同的特點,電子貨幣就是具有這種共同特點的新貨幣形式。
3.根據貨幣發展的一般規律,貨幣在執行職能的過程中,被各種價值符號或記號所代替,這是經濟和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何時期被何種記號所代替,這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層次和需要;二是生產技術條件的進步和發展。從價值符號發展的歷史來看,金記號、銀記號和銅記號是以冶煉技術的發展為前提,紙記號是以造紙和印刷技術的發展為前提,電子貨幣則是以電子技術的發展為前提。由于電子貨幣天生具有加速貨幣流通、節省大量現金、減少貨幣材料費用、取代紙幣和信用貨幣的獨特性能和優點,因而很快在貨幣流通領域得到普遍的推廣和應用。
二、電子貨幣的基本特征
1.電子貨幣是一種具有復合載體的貨幣形式。凡是貨幣形式都必須有載體,而電子貨幣的載體卻有其獨特性。貴金屬貨幣的載體是金或銀,紙幣和信用貨幣的載體是紙質,這些載體都只是一種單純的物質。電子貨幣的載體就比較復雜,它是由信用卡、數據庫、結算中心和銷售終端機等多種物質設備相配套的復合載體。
2.電子貨幣是紙幣和信用貨幣的綜合體。電子貨幣既代表紙幣,又代表信用貨幣;既反映現金交易關系,又反映信用關系。商品購買者通過信用卡把貨款信息傳到電子數據庫,然后把貨款由購買者賬戶轉入出賣者賬戶,這時電子貨幣發揮紙幣的功能,體現現金交易的關系。商品購買者事先必須在金融機構有存款,出賣者也必須在金融機構開戶,這時電子貨幣發揮信用貨幣的功能,體現信用交易的關系。所以,電子貨幣實際上是紙幣和信用貨幣的綜合體。
3.電子貨幣是價值符號的符號。紙幣和信用貨幣不是真實的貨幣,本身并沒有內在的價值,只是貨幣的價值符號。作為紙幣和信用貨幣綜合體的電子貨幣,也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是貨幣的一種電子符號。電子貨幣載體輸入和記存的是代表一定金額數量而發出的信用卡,代表著一定量的紙幣和信用貨幣,是一定量紙幣和信用貨幣的符號。既然紙幣和信用貨幣是貨幣的價值符號,電子貨幣就只能是貨幣的價值符號的符號。
4.電子貨幣是一種既有形又無形的特殊貨幣形式。電子貨幣是一種由多種物質要素共同構成的復合載體的貨幣,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它是有形的。但是,這個復合載體的任何一種物質要素都不能稱之為電子貨幣,因為這些物質要素并不代表真正的貨幣,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它卻是無形的。當然,不能簡單地稱電子貨幣為無形貨幣,因為它確是各種物質的復合載體。但是,又不能絕對地稱電子貨幣是有形貨幣,因為任何物質載體都不能直接稱之為電子貨幣。實際上各種物質載體只是支配貨幣運行的工具,而不是電子貨幣本體。
5.電子貨幣體現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電子貨幣只是改變了貨幣的形式,而貨幣所體現的經濟關系則依然存在。既然電子貨幣代表著價值,因而電子貨幣也代表著社會財富。占有和支配電子貨幣,則意味著對社會財富的占有和分配,對社會財富占有和分配的方式和數量,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電子貨幣也要體現和反映社會主義的經濟關系。
三、電子貨幣的特殊職能和作用
1.存款人把一定量貨幣存入銀行,銀行把這筆款項輸入數據庫,存款人便得到信用卡,這時電子貨幣在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當然,由于電子貨幣像紙幣一樣,本身并沒有真實價值,它只是價值符號,就其本性來說不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但是,當貴金屬貨幣己全部被其價值符號所代替時,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其價值符號也能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因而電子貨幣也能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
2.持卡人到商店購買商品,商店通過銷售終端機把貨款信息傳到銀行的電子數據庫,電子數據庫再把這筆款項由購買者的賬戶轉入商店的賬戶,這時電子貨幣執行著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兩種職能。從購買者和出賣者所發生的關系來看,電子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因為購買者在得到商品的同時,就通過電子設備把貨款轉到出賣者的名下,這些貨款本身就代表現金。從銀行和購買者所發生的關系來看,電子貨幣是在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因為購買者是債權人,而銀行是債務人,銀行從存款人的賬戶中把貨款轉到商店的賬戶,實際上是支付了存款人的存款,而作為支付存款的貨幣,就充當了支付手段。
3.在國際間電子計算機聯網的條件下,持卡人在國外的商店購買商品,這時電子貨幣就執行世界貨幣的職能。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銀行業務往來已經實現了電子計算機聯網,此時的電子貨幣就成為“硬通貨”,在一定范圍內執行世界貨幣的職能。
4.電子貨幣在執行上述職能過程中,也代表真實的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因為在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換中,是用電子計算機記存的貨幣數額來計量商品價值的。電子貨幣無論執行任何一種職能,都極大地方便了貨幣流通,減少了結算時間,從而大大減少了貨幣流通量,這是電子貨幣與其他貨幣形式相比所具有的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45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03
[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