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經常會有“下級或團隊執行力太差”的感慨,其中隱含的含義就是干不好都是下屬的責任,或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作為一個優秀管理者,其管理心態一定不能以超然的領導者自居,相反,他應是一個高度關注執行過程,切實指導下屬執行方法的“領導者”。有時,一味地抱怨下屬執行力太差,只能說明——你對執行的指導力太差了。領導者一定要認清“執行力”與“指導力”的關系,“執行力”離不開“指導力”的支撐。所以,執行力差的原因,首先在于領導者自己,其次才是下屬的問題。因為執行力的強弱對組織的成功來講,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說,提高執行的指導力非常的必要。
要提高執行的指導力,領導者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Share(分享)。這里分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
(1)要分享信息(Information),要加強信息方面的指導。上司總是比下屬掌握更多的內外部資訊,這些資訊,包括來自更宏觀的市場,來自企業高層的設想和理念,來自公司內部其它支持部門,來自競爭者的行動,而下屬的視野就比較狹窄,只了解其職責范圍內的事務和信息,尤其在執行涉及多部門利益,需多部門配合的事務時,信息可能成為實際執行中的較大隱性障礙,有些困難在下屬看來,甚至是不可逾越的,但要是下屬了解信息全面一點,執行時就會考慮周全些,執行成功率也就高些。
(2)要分享執行的原因和理由(Why),下屬執行者如果不了解為什么要去執行,那么他就只會是機械地執行、被動地執行,就不能站在上級或公司的利益角度和立場上去實施行動。
(3)要與下屬執行者分享執行所要達到的目標(Target)。上一點只是解決了執行者的立場問題,除了立場外,還要為執行者明確行動的方向,指明要達到的目標。不設定目標,那么執行者的實施策略、方案、手段就會發生偏離。
(4)要與某些能力不強或悟性不高的下屬執行者商討如何(How)去實現執行的目標。對于那些經驗豐富的、能力強的執行者,不用領導者去點撥和指導,他們也會采取可行的策略去實現目標,但對于經驗不豐富的執行者,領導者與他們討論實施方案和手段就非常必要。也就是說,要根據不同的下屬,采取不同程度的指導。
(5)要告訴下屬執行者,本次執行的合作者(Cooperator)是誰。所謂合作者就是配合執行者進行執行的人,即執行者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向他們求助,要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配合。執行的效果不完全取決于執行者本人,還受到相關合作者的影響。第六,要讓下屬執行者明白相關的執行標準。領導者可以和下屬一起來商討設定標準(Standard)。這樣設定的標準容易被執行者接受,從而使得執行者在執行過程中能自覺按標準要求審查每一個執行環節并按標準行動。
2.Trust(信任)和Self-confidence(自信)
在領導者與執行者進行了充分的分享和溝通以后,領導者給于執行者的指導就體現為充分地信任執行者,相信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執行好,要進行必要的授權。同時,執行者應該建立起對此次執行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執行好。對于一些經驗不豐富的,膽卻的執行者或執行確實有難度的,做為領導者就要指導和幫助執行者樹立必勝的信心。缺了領導者的信任或執行者的自信,那么執行也不易成功。
3.Supervise(監管)
在執行中,領導者與執行者要保持信息溝通上的順暢,領導者通過對執行信息的反饋判斷進行動態地監管,并及時提供相關指導。這種監管是主動的監管,不是干等著下屬來匯報,當下屬執行不力時,不只是發揮“職位的威懾”力量,而是有具體的建設性意見。
4.Summarize(總結)
每一次執行都有其成功與失敗之處,領導者與下屬執行者要一起來總結。通過總結學習,來提高和指導兩者下一次的合作與配合,融洽雙方的關系,使雙方在執行時配合更默契。所以,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
借鑒上面講述的方法,希望對提高執行指導力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