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紀之交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生著深刻變化、呈現新的特征,由此引發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才素質結構的新要求,本文即概括這一特征和要求,從而為人才的自覺培養和提高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社會發展 人才培養 心理素質
人們在觀看競技比賽時深有感觸:高水平的大賽不僅是技能的較量,更是心理素質的比拼。其實“商場如戰場”,公司、企業也需要人們具有優異的心理素質,否則不能成功和勝任。因此,深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心理素質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
隨著現代高新科學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帶動當今世界經濟迅猛發展和經濟社會結構及運行方式的深刻變化,就我國而言,還發生著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這些,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其具有新的特征:
第一,知識成為最主要的資源和財富。以高科技為特點的知識產業是未來社會的支柱性產業。正如世界管理大師彼得.P.德魯克在《后資本主義社會》一書中所說“知識的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競爭的決定因素。”
第二,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在高科技條件下的知識經濟是一種新型的以智力資源開發為基礎,以知識和信息的創新、傳播和應用為靈魂,以高新產業為支柱的經濟形態。它不同于過去以經驗積累為主要手段的經濟形態,因此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開發出新的成果。
第三,學習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前提。在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里,隨著“知識爆炸”、科學知識更新周期縮短,人們必須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終生教育成為現實。
第四,經濟全球化,加強了世界范圍的競爭和融合。現代通信技術及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知識的瞬時全球傳播成為現實,為大規模的生產與共享知識奠定了基礎,面向世界,在競爭中加強聯系已成為大勢所趨。
第五,新科技和經濟發展要求人們新的價值取向。首先,知識經濟的價值體現在知識和智力的占有,要求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真正實現。其次,知識經濟要求人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要求人們加強合作,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再次,高科技不再以探索系統知識為標準,而以追求效用增殖為目標。它們能夠大幅度地增強產品的功能,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從而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二、經濟社會新發展對人才心理素質的新要求
心理素質不僅指人心理承受挫折、壓力的能力,廣義的講,它包括一個人全部心理特征的質量、水平。是指人適應和應對社會生活、學習、工作要求已形成的穩定的個性品質及其發展水平。包括人的性格、能力、氣質的特點和水平。而性格又包括理智、情感和意志諸方面的特征,以及對待現實和自己態度的特征。經濟社會新發展突出了相應心理素質的要求:
第一,創新的意識和品質。無論是科學技術的突破性發展,還是“創新成為知識經濟的靈魂”,都使創新精神和品質成為時代對人才心理素質最重要的要求。
具備創新意識和品質要求人: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具有主動觀察感知,獨立思考、富于創造、辨證全面看問題的思維特征,具有能動廣闊、創造性想象的特征。在性格中對自我和現實態度特征方面,具有自信、獨立意識,積極進取的特征。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具有對行為目標的明確態度,能夠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及認真細致的特征。在性格的情緒特征方面,具有探索熱情執著專一、甚至忘我,為實現目標孜孜以求、積極進取,心境保持積極愉快、富有幽默感的特征。
第二,開放和包容的思維方式。經濟全球化、通訊技術和網絡化、世界面臨如環境生態等發展的共同問題、不同民族和國家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要求當代人樹立開放意識和包容心態,在世界范圍內了解新動態、新信息、新成果,由此去借鑒、吸收、比較,從而獲得成功。
第三,競爭性的意識觀念。市場經濟是效益和競爭的經濟,經濟和社會活動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競爭更趨激烈。人無我有,人有我強。“領先”、“ 專利”、“特色”、“填補空白”已是現代人才具有的意識。
第四,合理的知識信息吸納、處理能力。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呼喚知識儲備、更新和有效應用的能力。這將決定人才的成功與成就的大小。
第五,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活動綜合性、復雜性和應用性強的發展特點,已使過去那種脫離社會、遠離同行而孤立地從事科技研究和社會活動的人難有作為。無論是科技攻關、公司經營還是企業生產都需要參加者具有良好的整體協作和人際協調的精神和能力,能夠在創新活動中解決好獨立意識和互相配合的關系,解決好合理競爭和友好合作的關系。這就需要不但有高智商還要有高情商。
第六,堅忍不拔的承受挫折能力。科技創新和知識經濟蘊涵著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卻同時存在著經歷失敗的風險。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和價值多元化,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巨大的沖擊,給人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帶來考驗。機遇和挑戰、利益和競爭,前所未有的得與失,深重影響牽動著當代人才的心理。因此,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競爭的加劇,隨著實現目標挑戰性加強,能否具有不怕失敗、失利而勇于承受嚴重挫折的心理能力,成為新條件下個方面人才應具備的重要心理素質。
第七,自覺的經濟效益觀念。市場經濟、知識經濟要求工程技術和經濟管理人員面向市場,發明、創造、應用技術的目標和手段都應考慮經濟效益和價值,而不僅是科技探索、理論興趣、真理追求和專業使命的完成和實現。
第八,思維表達能力。利用知識進行思考是科技人才的典型工作。但知識只是提供一個思考的基礎與條件。如果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卻無以表達,就如沒有伯樂的千里馬一樣,終無用武之地。思維與表達合一,才能把人們的思想才華充分顯示發揮出來。
新世紀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展現在各行各業人才面前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只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和具備以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其他能力品質,才能在人才輩出的競爭中不斷攀登事業的一個個階梯獲取成功和價值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