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正式頒布了新會計準則,并要求從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為國內企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國際商用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解決了國際化融資的問題。同時它的執行也將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本文只針對某些會計處理方法的改變,來分析它們對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公允價值 存貨 資產減值 債務重組收益 利息資本化
新會計準則的變化,雖然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但某些會計處理方法的改變,會給公司帶來賬面凈資產的改變。比較新舊會計準則體系,新會計準則在會計處理方法方面有了較大的改變,這些改變將對上市公司提供的財務信息造成影響,尤其對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影響更為突出。本文僅就新會計準則中那些對企業利潤操縱行為產生較大影響的部分條款進行分析。
一、縮小“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壓縮利潤操縱空間
由于我國目前尚不存在一個公平活躍的交易市場,建立在不成熟市場基礎上的公允價值也就難談真正的“公允”,再加上關聯交易對價格的影響,使公允價值被嚴重扭曲,成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粉飾業績的重要手段。針對上市公司隨意使用公允價值夸大業績、虛飾報表的現象,新會計準則把公允價值作為修改的重點,盡可能避免公允價值的使用,主要體現在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方面。在債務重組和非貨幣交易處理中盡量減少公允價值的運用,以重組債務或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如對企業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人的無形資產,根據新會計準則不再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而是按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入賬。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債務重組及非貨幣交易行為。從而,壓縮了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空間。
二、在存貨管理辦法上,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一律采用“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和“后進先出法”都是對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先進先出法是指先購入的原材料先發出,后進先出法是指后購入的原材料先發出。這里的發出,實質上是指成本的結轉。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選擇會對會計當期利潤產生明顯的影響。對于生產周期較長的企業,如果原材料價格一直下降,則改為“先進先出法”后,將大幅度拉升成本,導致當期利潤的下降。假設企業的主要原材料一年前的購入價格是3000元/噸,當前的購入價格是2000元/噸,如果采用“后進先出法”,則結轉的生產成本為2000元/噸,采用“先進先出法”,結轉的成本就為3000元/噸。相反,如果原材料價格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則改變計價方法,會導致當期利潤的上升。以往企業通過變更對存貨的計價方法就可以達到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目的。由于后進先出法不能真實地反映存貨的流轉,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一致,取消了后進先出的存貨計價方法。這項準則變動將使得企業無法再將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作為利潤調節手段,促使企業的存貨真實地反映實際的歷史成本,減少人為操縱的因素。
三、“資產減值”準則的調整
在新會計準則頒布以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已頒布實施的“四項準備”人為地操縱利潤,不按期、不依據規定數額計提準備,而是常常根據需要,濫用估計、巨額提取,使利潤下降,然后,再以債務重組等方式“大量回籠”,致使利潤飚升,實現利潤調節的目的。針對這些情況,新會計準則做出如下具體規定:企業因濫用會計估計而多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轉回當期應當遵循原渠道沖回的原則,不得作為增加當期的利潤處理。新會計準則的這些具體規定使通過“準備”科目操縱利潤的企圖落空,將有效地遏制利用減值準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空間將變得越來越小,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
四、“債務重組收益”的重新確認,抑制了利用債務重組“扭虧增效”的做法
按照舊的《債務重組》制度,當債務人企業以資產清償債務、債務轉為資本、修改其他債務條件,以及采用混合方式對債務進行重組時,所產生的收益應當在重組實際發生或實際完成后,確認為當期收益,記入營業外收入。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ST類上市公司常常在年報出臺以前利用債務重組迅速“扭虧增效”,從而實現“摘帽”或免于“退市”之惡運。按照新會計準則,無論上市公司以何種形式進行債務重組,其獲得的收益不得作為營業外收入記入當期損益,而只能將其直接記入資本公積進入凈資產的行列。例如:山東三聯重組鄭百文,根據重組協議和原有準則,信達豁免的約億債務能增加鄭百文每股利潤,但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即便鄭百文重組成功,重組收益也要記入資本公積,無法影響利潤和彌補虧損。由此可見,“債務重組收益”的重新確認從根本上扼殺了上市公司利用豁免債務、債轉股等形式迅速“扭虧增效”的做法。
五、規范“利息資本化”的方方面面,約束利潤操縱行為
有些上市公司使用借款購建固定資產,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通過資本化轉化為資產,這樣不僅減少了費用,同時還擴大了資產。針對上市公司利用借款費用,夸大業績的行為,新會計準則對利息資本化的確認條件、確認時間、計算金額、暫停資本化、停止資本化,以及披露細節都作了具體、詳細的規范說明。從而,約束了上市公司利用借款利息資本化操縱利潤的行為。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對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產生強大的遏制甚至杜絕作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2、15
[2]牛守軍:新企業會計準則帶給我們的啟示,財務與會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