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的運營能力是不斷變化的。不但在增加設備和人員后會產生新的生產能力,即使在企業生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當生產人員提高了熟練程度后,也可以提高運營能力。
一、學習曲線及其應用
企業通過“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可以在一定限度內降低自己的平均生產成本。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描繪了企業平均生產成本隨累積產出的上升而下降的關系(見圖)。它表示單位產品的直接勞動時間和累積產量之間成反比關系。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是1936年美國康乃爾大學賴特(T.P.wright)博士在飛機制造過程中,通過對大量有關資料、案例的觀察、分析、研究,首先發現并提出來的。其后,學習曲線的理論和方法又為許多經營管理學家不斷豐富和發展,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有效工具。
由圖中不難看出,學習曲線包括兩個階段:一是學習階段,單位產品的生產時間隨產品數量的增加逐漸減少;二是標準階段,這時的學習效應可忽略不計,企業可以用標準時間進行生產。值得注意的是,學習曲線既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組織的,還可以是兩種學習效應的疊加。
形成這種現象的具體原因包括:工人對設備和生產技術有一個學習與熟悉的過程,生產實踐越多,他們的經驗越豐富,技術越熟練,完成一定生產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企業的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生產組織會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得到完善,走向成熟,這將使產品的成本降低;企業的合作伙伴和企業的合作時間越長,他們對企業的了解越全面,提供的協作就可能更及時可靠,從而降低企業的成本。
學習曲線示意圖
學習曲線現象是改進運營方法所導致的綜合結果,它不僅是工人個人改進生產的結果,而且是整個企業自覺努力的結果。學習曲線的變化率取決于機器工作與人工工作的比例。實踐表明,當工人的工作時間與機器工作時間的比例為3∶1時(即人工占總生產工時的四分之三)時,學習曲線的(工時改善)變化率,簡稱學習率,估計為80%比較適當。
學習曲線可以用來估計未來的勞動力需要量和生產能力,估計成本和編制預算,制定計劃和安排作業進度。通常適用于新的手工較多的大型產品,或具有很大改進潛力的生產過程,其代價是增加了系統的“剛性”。因此,只有當產品定型、需求穩定增長時,利用學習曲線來促進各部門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才能夠取得較好的預期效果。否則,結果將適得其反。
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有多種數學模型,其中傳統的、應用比較廣泛是對數線性模型,其數學模型如下:YX=Kx-b。
式中:YX——生產第X臺產品的直接人工工時
X——生產的臺數
K——生產第一臺產品的直接人工工時
b——冪指數:b=-㏑p/㏑2,p為學習率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解決企業的一些實際問題。例如,某企業生產第一臺產品的工時為10000小時,學習率為80%,那么,它的第八臺產品的工時就等于:
Y8=10000×8-㏑0.8/㏑2=10000×8-0.322=5120(小時)
又如,對一位應聘某裝配線工作的求職者進行測試,求職者第一次的操作時間為10分鐘,第二次的操作時間為9分鐘。管理部門認為在操作1000次后大體可以達到穩定狀態,錄用標準是操作工人應該在4分鐘以內完成這項工作,問該求職者是否可以被錄用。
不難看出,該求職者的學習效率為9/10=90%;第1000次操作的時候,該求職者的完成時間為:
Y1000=10×1000-㏑0.9/㏑2=10×0.3499=3.449分鐘
因為3.449分鐘<4分鐘,故可以錄用該求職者。
二、運用學習曲線需注意的問題
1.學習曲線的使用有特定的約束條件
學習曲線的使用有特定的約束條件,盲目地接受產業平均學習率有時是很危險的,因為對于不同的企業,有時會有相當不同的學習率,因此不能簡單地照搬。同時,環境的動態變化中總會有不測因素影響學習規律,從而給企業帶來損失。一個著名的事例是道格拉斯飛機制造公司被麥克唐納兼并。道格拉斯公司曾根據學習曲線估計它的某種新型噴氣式飛機成本能夠降低,于是對顧客許諾了價格和交貨日期。但是飛機在制造過程中不斷修改工藝,致使原有學習曲線遭到破壞,也未能實現成本降低,因此遇到了嚴重的財務危機,不得不被兼并。
另外,影響各企業學習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看生產運作是以設備速率為基礎,還是以人的速率為基礎。在以設備速率為基礎的生產運作中,直接勞動時間減少的機會有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產出速度主要取決于設備能力,而不是人的能力;影響學習率的第二個因素是產品的復雜性。復雜產品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常有更多的機會來改進工作方法,改變材料,改變工藝流程等,因此學習率會較高。在沒有現成經驗的情況下,學習率會更高;影響學習率的第三個因素是資本投人的比率。這是指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或設備的改善會使直接勞動時間減少,從而使學習曲線發生一些變化。
2.適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
進入21世紀,科技創新和信息傳遞的速度明顯加快,面對全球化、知識經濟和信息革命等的挑戰,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方法、營銷手段、文化制度等都將不斷地處于變革之中。這樣的趨勢或客觀環境決定了企業不能一成不變地按照原有的學習曲線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而必須不斷地調整自身的學習曲線,安排生產和運作活動。這樣,企業也就必須成為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不斷組織員工培訓,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服務水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