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紹了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的國內、外產業現狀,并就如何加快發展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必要性和發展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生物醫學工程 產業 必要性
一、國外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現狀概述
生物醫學工程(是理、工、醫結合的邊緣學科,是多種工程學科向生物醫學領域滲透的產物)產業是目前全球發展最快、貿易往來最活躍的產業之一。根據美國醫療衛生工業制造商協會(HIMA)的報道,世界醫療器械市場容量近年來連續以6%~7%的速度增長,1993年~1999年5年內,由929億美元增加到1570億美元,而2000年則達到2000億美元,2005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額達到了2500億美元。全球范圍內,BME產業的主要生產地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美國是最大的生產、使用和出口國,其次是日本、德國和法國。美國專利局每年批準 BME專利達四五千件,并按年8%的速度增長,而且每年都有數千種新產品投入市場,高技術密集型產品層出不窮。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BME 產業發展速度也很快,年銷售額增長率高于美國,達10%。日本制造的BME產品,安全性和可靠度很高,在世界市場上占有很高的比例,法國政府和醫療器械技術工業組織借助于國際市場出口技術和產品,出口額達醫療器械銷售額的30%,并穩步增長,成為世界第四個醫療器械產業大國。BME產業在保障民眾的身體健康和提高生存質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不久的將來,BME產業會形成國際間的大發展。全球范圍內,BME產業的主要產地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美國是最大的生產、使用和出口國,其次是日本、德國和法國。
二、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現狀
我國BME產業發展現狀總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10年以上的差距,但是,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生物材料科學的發展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興起,我國BME工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源泉,從而帶動了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走上BME科技產業的道路。從當前整個醫療器械國際市場的分配格局看,美國占40%,歐洲占30%,日本占15%~18%,而我國目前僅占2%,所以,中國需要后來者居上,擴大我們的市場份額。
1.產業結構
目前,全國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6626家,專營企業約3500家。在這些企業中,涉及精密型醫療器械制造的企業約占60%,其中中外合資企業約40家,國外獨資企業約100家;從業人數達到近30萬人,構成了一個跨部門、多學科的新興產業群。
(1)大中型企業是產業的主力軍,但小型企業數量居多。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一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2891家醫療器械產業中,大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8000萬元以上)為18家,占0.6%;中型企業51家,占1.8%;小型企業2822家(1000萬元以下),占97.6%。
(2)多種所有制企業及新興的企業不斷出現,使產業格局發生了質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軍工轉軌企業、科研單位和優秀科技人員投入BME產業中,由于改革開放,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到中國辦企業,并將生產技術和產品引進我國。
(3)BME產業重點區域向沿海地區傾斜和延伸。20世紀80~90年代,全國BME產業總產值的80%被上海、北京、天津所占有,但20世紀90年代以后,上海、天津所占有份額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遼寧、上海和北京等省市,約占全國BME產業總產值的85%。
2.產品結構
我國目前已能生產包括醫用電子儀器、光學儀器、超聲儀器、激光儀器、放射儀器、醫學影像設備等在內的47大門類,5000余個品種,3萬個規格的產品,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在出現新的門類。其特點是:(1)多層次的醫療裝備市場,決定了多層次的產品結構;(2)產品門類基本齊全,同水平重復現象嚴重,未形成自己的品牌;(3)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產品的涌現促進產品結構調整;(4)科技隊伍壯大,人才聚集。
3.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雖然目前我國BME產業經濟收入還不很大,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的10%,不到全球銷售額的2%,且我國BME產業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還很大。但近年來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很快,年增長率甚至超過某些發達國家。在國家扶植下發展新興企業和企業集團,更多地采用新技術、新工業、新材料,BME產業必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產業。近年來我國BME產品層出不窮,每一個產品的出現都會引起國外廠商的震動,甚至降低進口產品的價格。所以,發展中國的生物醫學工程產品,保護民族工業,抑制進口產品占領中國市場,BME產業將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加快發展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必要性
1. 我國BME產品檔次低,貿易逆差巨大
根據全國醫保商會提供的數據,我國2000年醫療器械出口6.6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低檔產品,大部分是高檔產品,如核磁共振成像裝置、X光發射器等,進口醫療器械11.23億美元,出口額與進口額相比實現貿易逆差4.60億美元。另據統計,我國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護設備和100%的高檔成像設備及全自動分析儀等都是國外產品。因此,加快我國BME產業的發展已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
2.我國人口眾多,BME產品需求量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存質量和醫療保健越來越重視,因此,對BME產品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目前藥品與BME產品的市場銷售比例為1∶1,國際平均水平為1.9∶1,而我國的BME產品的銷售卻不及藥品的五分之一。因此,我國的BME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潛在市場,到2010年預計為1200億元。
3.我國加入WTO之后面臨的嚴峻挑戰
我國加入WTO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將進一步沖擊我國的BME產品市場,民族BME產業的發展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由于我國對醫療器械進口關稅的不斷降低,必須引導大型企業集團調整產業結構,組織力量研制開發高質量的BME產品,培育新興的BME產業,已是刻不容緩。
四、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未來發展對策
我國科技部已將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制定了“十五” 計劃和2015年前“生物醫學科技產業行動綱要”,提出了發展戰略目標,將該產業形成新興產業,使其年增長率保持在15%~20%,2005年總產值達到了500億元,2005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額達到了2500億,2015年總產值達1100億~1300億元,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將增加1000億元, 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2050年我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將占全球份額25%,我國將成為世界一流的醫療器械制造強國.。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未來發展對策應是:
1.加強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扶植,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
國家和地方政府應不斷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法規,保障BME 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加快技術交易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為科技成果的轉讓提供條件;根據需求促進國產化BME產品的發展。
2.資金保障
加大對BME產業的資金投入,并使有限的科研基金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引導BME技術研究的發展,對于BME 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融資便利和稅收優惠;積極吸引外資,加快我國BME 的產業化進程。
3.以企業為主體,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在技術進步主要是服務于商業競爭目的的情況下,企業應成為產業發展的主體,把科技創新優勢、產品技術優勢、市場營銷優勢、經營管理優勢和企業的社會資源充分整合起來。
4.構建BME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技術創新骨干作用,實行產、學、研結合,組織學科齊全、隊伍精干、人材結構合理的BME科研和新產品開發隊伍,構建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ME高新技術產品。
5.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
積極參加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及時掌握BME技術在國際上發展前沿狀況和趨勢。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強化“產品國際化.意識,在新產品開發上要和國際接軌,增強我國BME產品的競爭力,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6.大力引進、培養人才
要積極創造寬松的條件,吸納和引進技術人才。為加快產品研發,對國內企業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吸引國外人才到國內從事開發,應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并注意在醫、工結合上下功夫,努力培養出一批受過良好工程科學和生命科學教育的復合型人才。高等院校應加強和調整相應專業設置,并努力探索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高級專業人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