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分析了影響吉林民營企業融資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吉林省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融資環境 因素
吉林省全民創業基礎工程研究課題組得出的主要調查結論是:影響民營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外部障礙因素,前三位分別為資金、技術、市場;民營小企業融資渠道窄、融資成本高??梢?,能否解決好融資問題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對促進本省經濟發展,安置就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影響吉林省民營企業融資的外部因素分析
吉林省民營企業外源融資渠道不暢,難以獲得外部投資,外部的宏觀因素已經成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1.從主要的間接融資渠道——銀行來看,現有銀行的經營政策和經營行為限制了其對吉林省民營企業的貸款。(1)國有商業銀行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商業化經營目標的確立以及國家“抓大放小”指導方針的實施,使得國有商業銀行以大型企業為主要客戶對象,以取得規模效益。(2)銀行貸款的準入和金融監督的嚴格,查處的嚴厲,使銀行的經營者不敢向民營中小企業貸款。(3)吉林省銀行資金投入總量不足。
2.吉林省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融資金額有限。吉林省自1999年開始組建擔保機構,截至2006年5月末,累計為2850家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貸款擔保,累計擔保資金總額達70億元。雖然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擔保數額有限、質量較低,主要體現在:(1)在信用擔保體系的構建上,沒有形成由民間機構參與,中央與地方共擔風險,擔保與再擔保相結合的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省級再擔保機構和縣級擔保機構缺失;同時政府對擔保機構的監管不到位,擔保行業自律組織缺位。(2)從風險的防范機制上看。由于缺乏明確的政策規定,加之擔保機構大多實力弱小且處于談判上的弱勢地位,銀行將貸款風險轉嫁給擔保機構,擔保風險過分集中于擔保機構,風險沒有在擔保機構與銀行間合理地分散。(3)擔保機構擔保品種單一,多數以短期流動貸款擔保為主,基本上局限于流動資金擔保,造成擔保機構獲利能力較差,對擔保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利。
3.缺乏直接面向民營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在大中城市和國有大企業,其信貸業務逐步淡出縣域經濟;農信社作為縣域金融體系的主力軍,但其市場定位主要是“三農”,即:農業、農村和農民。所以沒有直接面向民營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原因在于當前我國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人為的抑制金融創新,不鼓勵民間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直接造成了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另外民營企業也很難在直接融資渠道中受益。
二、影響吉林省民營企業融資的內部因素
1.民營企業規模因素。吉林省民營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本積累,很難達到金融機構對其進行融資的需求條件,如抵押和擔保等。
2.民營企業信息不透明,其企業的資產平衡表和其他有關企業重要信息很難獲得或者即使獲得成本也很高昂。同時由于民營中小企業會計制度不健全,不能準確、完整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等因素,導致民營小企業的經濟效益滑坡。
3.民營企業缺乏信用意識,影響其資信度。市場經濟是一種契約經濟,也是一種信用經濟,任何企業運行必然受市場規律的制約。但民營企業在“一次創業”中的不規范市場行為已使市場和公眾對民營企業產生不信任、不認可,甚至抵觸情緒。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實際上是信用困境。
三、改善吉林省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的建議
1.發展民營中小金融機構,充分利用民間資本。發展中小民營金融機構勢在必然。政府應認識到發展民營中小金融機構的作用,要鼓勵建立由眾多地方中小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為股東的、按規范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運作的金融機構,同時應創造條件允許和鼓勵民營中小金融機構向保險、證券、信托等多領域滲透。
2.發展民營企業信用評估體系,建立吉林省中小企業信息庫,積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社會信用體系的缺乏和薄弱,已經成為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因此在吉林省范圍內建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和評估體系,可以為相關部門科學評價企業信用提供依據和方法;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庫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有利于減少各種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相互搜尋成本,以協調各地區的金融部門間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運作效率。
3.提升民營企業制度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綜合素質。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民營企業產權多元化,有重點、分層次地引導民營企業跳出家庭經營、家族式管理的束縛,加快實施企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走產權多元化和資本社會化的路子,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推動企業發展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同時,民營企業要強化人才觀念,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全面增強民營企業的競爭能力。
4.充分發揮吉林省的比較優勢,推動民營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擴大招商引資的規模。(1)由于吉林省勞動力豐富,民營企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勞動成本比較低。加之吉林省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材料配件價格低廉等,這些生產諸要素的優勢,構成了產品成本低、售價低廉的優勢;(2)發揮在規模和機制方面的優勢。吉林省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小企業規模較小,機制靈活,符合國際市場細分、小額、快捷、及時化的要求,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迅速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方向;(3)生存空間方面的優勢。吉林省市場空間很大,具有層次,民營企業的戰略定位在區域性和產品特色方面的選擇空間較大。
參考文獻:
[1]王新紅師萍:影響陜西民營企業融資的因素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9)
[2]孔德蘭: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