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十周年,對歷史而言,任何“周年”作為分界點都是為了方便人類記憶:十年前的這一天,當五星紅旗第一次在這座城市上空飄揚時,這里的人們曾多么憂心自己的未來;十年后的今天,更顯生機和活力的香港令這個城市所有的人,都渴望一場十周年的慶典來表示自己的喜悅;而過了這一天,香港就會進入回歸后的下一個十年,那“下一個十年”會是什么樣子呢?
沒有人會為香港的下一個十年擔憂,那會被認為杞人憂天。她已有的優秀商業環境、健康的社會體制、自由的人文環境所形成的慣性,以及內地持續發展帶來的機遇足以將香港成功帶到下一個十年之中。
如所有自視偉大或自信必將偉大的媒體一樣,我們喜歡挖掘和預測。并非緣于“先知”會給人帶來滿足,“讓潛在的價值得到重估”才是最主要的。在下一個十年,我們相信李澤鉅會接過李嘉誠的權杖,代表華人世界與比爾·蓋茨、巴菲特、米塔爾站同一層次的商業舞臺上,為全世界所認知;今天年輕知性的鳳凰女主播曾子墨,會隨著學習漢語、關注中國發展的各國人數的增多,在下一個十年,用漢語主播的她會與英語王牌主播凱蒂·庫里克,在世界范圍內取得同樣的影響力;而陳易希,這個年僅16歲的“摘星少年”,在他完成更高層次的科學理論充電后,我們絲毫不懷疑他的發明會更具價值,并能使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李澤鉅、曾子墨、陳易希,是我們編輯部所選本期封面人物中的三個,除此之外,還有李家杰、曾智明、蔣麗莉、呂耀東、陶榮、閭丘露薇、陳藝賢,他們分布在香港各行各業,他們的事業初始成功于這十年。與同時代的香港青年相比,他們對香港這十年的進步更具代表意義——可以說,回歸十年的香港成就了他們的初始事業,而他們的精神則給這座城市帶來一股清新之氣。
這期封面策劃,我們定題為“香港接力棒”,喻意為:這支接力棒的承載體是香港回歸十年內與新香港氣質最相匹配的青年人,他們在香港結束殖民時代后開始發力,在香港回歸十年內嶄露頭角。
當然,我們也可以將“回歸十年”這段時空作為“香港接力棒”的承載體,在這樣的語境中“香港接力棒”可能更具闡述的空間:她的一頭連著殖民時代的舊香港,另一頭連著回歸后的新香港,而這支接力棒的跨度恰好十年。
這些年輕的香港青年領袖,他們的身份、背景、性情各有不同,但同樣輕松、開朗、自信的語氣一直洋溢在我們采訪的過程中,這種群體式的樂觀與香港這十年的變化密不可分。
那么下一個十年呢?下一個十年,今天的青年領袖將會變得更加成熟,他們可能成為那時香港社會真正的主導,而“接力棒”也必將交給又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