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0年間,人類的生活方式為互聯網所變化,與此同時移動通信方式也經歷著與互聯網的融合。
在中國,從移動電話4倍于互聯網用戶的現實來看,手機將成為互聯和數字融合的理想平臺。
3年前的5月,鄧元鋆加盟諾基亞時,他還從來沒有接觸過手機行業。當時他的職業背景中有軟件工程師、IT企業高管等經歷,也完成了從個人電腦時代到網絡時代的跨越——Apple、AST、DEC、3com,這是一位一直在朝陽產業供職的職業經理人。
從鄧元鋆對高爾夫的熱情,可以看出他對自己所喜歡事情的投入精神,這是作為一位職業經理人的內在素質。專業精神與職業化的訓練,是鄧元鋆從事所有事業的習慣,即使是休閑運動,他的家里有成系統的高爾夫理論書籍,并有5種高爾夫的雜志,以便了解即時信息。
高調行事:天生喜愛挑戰
加盟諾基亞對鄧元鋆無疑是個挑戰,而他天生是個喜歡挑戰的人。今天,在中國大陸,鄧元鋆可以用漢語普通話和人們毫無障礙地交流。而我們從他的工作與成長經歷中,能夠看到這位出生在中國香港的美籍華人,在因學習或工作升遷所面臨語言障礙時的勇氣:
當年到美國讀大學,鄧元鋆最首要的是克服英語帶來的各種阻礙,在美國生活十多年后到臺灣工作,面臨著與美國完全不同的人文背景。1988年他的事業在中國上海著陸,面對的卻是滿耳的上海話,這種在當今中國大部分地區都無法通行的吳越方言,對鄧元鋆來說無疑是要克服的最大困難。但事實上,在克服了所有困難之后,鄧元鋆成了語言天才,幾乎沒有什么能夠妨礙他流暢的表達與溝通。無論是在國際交往中的英語和漢語,還是在中國各個特殊方言的南方地區。
這種接受挑戰的精神同樣表現在他2004年5月加盟諾基亞。“3年前加入諾基亞,當時我對手機市場一點都不懂,那時我最首要的任務是了解行業,了解整體。”通常,面對一個新挑戰,鄧元鋆會給自己提出三個問題,并尋找答案:
“我們在哪里?我們目前的狀況是什么,我們的長處和弱點在哪里?市場狀況怎樣?”這一問題回答的是“今天的位置”。
“怎么完成由今天的位置到明天的目標,”鄧元鋆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3年前圍繞著這三個問題來著手,而今天人們看到的是諾基亞在中國市場的占有量已超過35%。
今天的市場與3年前完全不一樣了,但是,鄧元鋆思考問題的方法和邏輯沒有變,這三個問題在不同條件下不斷地反復。
低調生活:不把自己放在一個高位上
鄧元鋆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諾基亞的市場狀況,通過電腦系統能看到全中國數千名促銷員在各地所接觸的客戶情況、各種統計數據、行業市場份額變化、團隊在執行過程中遇的新的問題,甚至細化到每一個零售點的銷售情況、哪一款手機賣得好,他都能了如指掌。
但是他對市場狀況的了解,遠不止這些,鄧元鋆喜歡接觸客戶。除了定期的客戶會議渠道,鄧元鋆還喜歡客戶隨時直接打電話給他,或寫郵件溝通。
諾基亞近年在全球及中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有目共睹,因此主管諾基亞(中國)銷售及市場運營的鄧元鋆在與自己的團隊交流時,特別要求員工,不要把諾基亞放在一個高位上,“在行業里,可能我們的規模、業績比較高,所以我也擔心我們的員工與客戶交流時自己持一個比較高的姿態或者采取強勢的做法。”因此,他從自己做起,虛心地聽取客戶的意見,“客戶的意見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鄧元鋆說。
“諾基亞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怎樣才能把今天的自己打敗,不斷地超越自己,把自己當成自己的競爭者。”鄧元鋆說,“我們可以休息一下,透透氣了吧?這種想法是不可以的。”
鄧元鋆說:“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就是需要不斷地挑戰自己,有新的思維、有激情不斷地改進。”諾基亞的企業文化中有這樣一條脈絡:不斷地鼓勵員工對創新的激情、不斷地提醒自己,朝著這個方向,關注目標的達成。這同時也是諾基亞的價值觀之一。
基于此,諾基亞給中國員工提供了非常多的培訓機會,“有時同事們會說,我們的培訓是不是太多了?”鄧元鋆笑了,“我們鼓勵員工進修MBA、EMBA,同時為他們提供崗位轉換,管理層每年都會坐下來考慮哪些項目的培訓還要提高。員工,永遠是第一位的,這也是我們以人為本的體現之一。”
手機讓生活動起來
手機在誕生之初解決了人類對于移動通信的需要,誠如每一項科技的進步都是為了滿足人類隨時增長的各種需求一樣,在移動通信得到滿足以后,移動辦公、移動商務和移動娛樂成為移動通信未來的趨勢。
鄧元鋆同時使用三款諾基亞的手機,在外出考察等移動過程中隨時收發各種郵件,“如果我不睡覺,這些郵件可以24小時不斷地進來,我可以不停地辦公”,鄧元鋆風趣地說,事實上能夠滿足他在任何時空辦公的不僅是這些來往電郵,在他的手機里還存有所需的各種文件資料內容,他說這實在像一部電腦。
鄧元鋆拿出一款自己正使用中的手機,“它拍照已經達到500萬像素,而且MP3功能非常強,立體聲的音響效果比單一的MP3要好。手機正在往多媒體的方向發展,影像、音樂、游戲、移動上網等多種功能都能在一個移動的產品上得到體現。”
這些新品在批量生產前,都要經過“自己人”最嚴厲的把關。通常,鄧元鋆同時使用的三部手機可能在下個禮拜就換成更新一款的產品,鄧元鋆說諾基亞領導層的試用都會為新品提出改進意見,有時新品下線會推遲一段時間,就是因為根據內部使用后的反饋在進行改善和調整。
目前全球已有9億人在使用諾基亞的手機,到2010年預計有15億用戶,這些建立在互聯網大方向上的用戶,會產生3億人的上網功能需求,而其中有1億人會常常掛在網上。未來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手機終將成為多媒體融合的終端,無論是日常生活的網上需要還是企業用戶的專業需求,手機能使人類的生活動起來。
廣闊的產品線
中國市場無比遼闊,在偏遠的城市,手機的普及率只有15%-17%左右。因此任何商家都把中國看成一個龐大的市場。諾基亞當然也會利用它廣泛的產品線去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諾基亞產品定位從300元至1萬元不等。對于一些有人還沒見過手機的偏遠地區,諾基亞的策略是如何利用低價位的低端產品去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讓更多人用上手機。
市場調查表明,高端機市場也有著不同的需求。高端機并不是針對功能定價位,黃金款的手機是身份的象征、審美的體現,鄧元鋆說,這些消費者也許并不需要500萬像素,他們只需要尊貴定位以表達其成就感。在中國,存在著這樣的社會群體,他們偏愛幾十萬元價位的移動產品,認為這種產品才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這就是他們的價值。
而另一類需求則來自對科技潮流的領導,比如有人熱愛數百萬的像素、追求各種影像以及其他應用功能。更多的理性消費者則是喜歡性價比最好的產品。這些分類全來自諾基亞詳盡的市場調查。
“手機就是為了把人和人聯接起來”,鄧元鋆說。除了消費者偏好調查,諾基亞在消費者調查中有很多項易用性、質量的評分,一些數據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到不同的層面,比如全球主管交流會上,中國市場對諾基亞產品今年、明年等中期展望中,哪些符合消費者需要,對總部都會形成很好的反饋。